青年农民的价值观培育研究

时间:2022-08-07 01:29:15

青年农民的价值观培育研究

2009年8―10月,我们对河南省某县14个乡镇的1000名青年农民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80后”、“90后”青年农民的价值观与传统农民相比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状态,价值观取向上表现出一定矛盾倾向,但总体的来看,他们的价值观变化与我国农村社会所发生的变迁和社会思潮走向是一致的。

一、青年农民的人生观

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多数青年农民考虑人生价值目标的主要前提是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寻求个人发展与社

会需要的结合点,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80”后的青年农民突出个人的主体性价值,勤劳致富,注重个人名誉,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物质利益诉求和传统文化价值结合起来,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依据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在调查青年农民对未来生活和工作预期问题时,列出了十五个方面。结果表明,排在六位的依次为“身心健康”、“事业成功”、“国家稳定”、“下一代有出息”、“与父母保持亲密的联系”、“对社会有所贡献”,而“挣钱”排在第七位。由此可见,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青年农民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注重务实合理生活质量,维护国家稳定,而尊敬老人、家庭幸福等传统美德仍然受到重视。我们通过调查明显感受到,青年农民在实现人生价值目标的方式上即人生价值手段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有能力”、“有政策”、“社会关系”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有理想”、“有文化”、“勤劳”,而“精明”、“顺从”、“朴素”排在最后。在人生价值评价方面,多数青年农民认为事业有成、得到他人的尊重、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对社会有贡献是人生的幸福。

二、青年农民的政治价值观

在调查青年农民政治价值观时,我们从政治信仰、政治参与和社会评价三个维度进行调查调研。

调查结果表明,青年农民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多数青年农民坚持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唯一指导思想;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能够客观评价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在方面,极少青年农民信仰某种宗教,但多数青年农民对持理性宽容的态度,并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宗教对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多数青年农民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关注国内外政治局势,认为近几年我国的国内政治局势和国际关系比较稳定,渴望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青年农民参加过党团组织的活动,对团组织工作寄予很大的希望,认为在村中设立团组织是必要的;青年农民参加组织活动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参与团组织活动“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增长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他们普遍认为共青团组织应该在“培养青年农民致富带头人”、“培育青年农民创业示范基地”、“推广青年农民创业致富项目”等方面发挥作用;他们希望共青团工作方法应加以改进,比如内容、方法、作风、形式等要务实和创新。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青年农民认为,农村团组织应加强对农村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引导和管理。

三、青年农民的教育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

调查结果显示:青年农民对教育价值的认识具有前瞻性。体现出尊重知识、重视教育,这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尤为突出。认识到在教育上的投入是一种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入,能够得到更大的收益。对教育的需求具有强烈的务实性,青年农民由于知识匮乏而遇到很多困难,迫切需要接受新的教育来改变自身处境,但这种需求不是盲目的接受学历教育,而是能够立竿见影的技能方面培训。“农业科技知识”、“法律知识”、“与自己有关的政策”、“卫生保健知识”依次排在前四位。

青年农民为了使下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普遍希望教育机会均等化。如:入学机会、升学机会、教育质量的均等。追求子女教育结果的务实性,既追求升学能力,更有就业能力的强烈需求。在升学率不高、高额学费及就业普遍困难的形势下,青年农民对下一代的教育已逐步由升学能力转向就业能力。对青年农民的职业选择调查时发现,农村务农青年急剧减少,进入村干部队伍的青年农民增加缓慢,暴露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资源存在较大隐患。调查中发现务农是因为受自身能力和现实条件制约的无奈选择,拒绝务农的直接原因是务农得到的回报率太低,而更令人担忧的是90%以上的青年农民不打算让他们的子女继续务农。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总体上看,当代青年农民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占主导地位。但与我国社会经济变革与发展相比较,青年农民的价值观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比如自我主义、享受主义、思想等。

四、当代青年农民价值观的建设思考

青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稳定的关键时期,青年价值观具有阶段性、新异性、可塑性和从众性等特点。针对青年农民价值观的特点和形成因素,青年农民价值观的引导和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实现发展经济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引导青年农民价值观形成和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坚持教育群众与教育干部同步实施,是保证农民思想教育活动扎根群众的重要环节。第三,依托地方高校、职业院校、党校、共青团院校,整合社会资源,依据农村和农民的教育需求的务实性,改革农村教育结构,建立符合农村实际要求的教育体制,重点培养建设新农村急需的乡土人才。第四,完善基层党团组织建设,结合大学生村官制度、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加强对青年农民的组织服务与引导,重视思想道德建设。

(李玉杰,1977年生,河南师范大学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研究方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流行文化)

上一篇:加快发展聚光式太阳能\热发电太阳能产业 下一篇:人力资本传统投资主体的投资困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