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时间:2022-08-07 09:20:11

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党领导人民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仍然存在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瓶颈。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关键、最基础的环节也在农村。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六大基本特征之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把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摆在基础性的位置,走法治化的农村发展道路,为实现农村和谐、稳定和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

去年底以来,根据市委关于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调研活动的部署,我率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依法治市办公室的同志开展了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专题调研。在这次调研中,我们重点考察了惠城区惠环街道办事处推行《村(居)民小组议事规则》、河南岸街道办事处创建村(居)委会法律服务室、博罗县石湾镇铁场村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龙门县推行村级“四民(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法”等情况,并结合调研所掌握的情况,对我市农村民主法治建设进行了认真思考和研究。调研显示,近年来我市农村尽管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但农村民主法治建设还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村民的民主法治意识逐步增强,村民自治制度逐步完善,对农民利益、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的保障作用日益显现出来。尤其是一些地方在这方面开展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有效增强了我市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活力,所积累的不少经验对于我市进一步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综合分析这次调研的情况,我认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应着重把握好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坚持党的领导,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民主法治建设的总体要求,就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我国缺少法治的传统,民主法治建设主要依靠执政当局的组织和推动,可以说走的是一条“政府推进型”的法治之路。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进程中,党不仅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而且要成为民主法治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我这次调研的地方和单位都有一个共同的深刻体会:民主法治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党的领导,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

在农村民主法治建设中坚持党的领导,主要体现为发挥好党在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党委在重大决策中的导向作用。虽然广大农村实行了村民自治制度,但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离不开上级党委的指导、支持和帮助,这是民主法治建设保持正确方向、顺利发展的保障。实际上,我市农村民主法治建设中所采取的创新、改革措施,背后都有着党委的强有力支持和指导。如龙门县在全县村级推行“四民工作法”,就是以县委文件的形式明确其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原则、主要内容和操作方法、基本要求、实施时间安排等,并通过下级党组织层层负责、扎实推进,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基层党组织的桥头堡作用。党的政策的贯彻,农村工作措施的落实,都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配合和支持。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既要尊重当地依法开展自治,又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加强指导和帮助。惠环街道办事处推行《村(居)民小组议事规则》,就是努力构建一种在基层党组织强有力的领导下、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的村民自治新机制,有效地深化了当地的村民自治工作。三是农村党员的领头羊作用。农村党员是基层党组织的组成部分,又是联系党组织和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惠城区小金口镇实行农村党员联系村务工作责任制,激发了农村党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促进了当地“三个文明”建设。这可以为我们在农村民主法治建设中发挥农村党员的作用,增强当地党组织的推动力度,带来很好的启发。

坚持党的领导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党善于发挥人大对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人大是党领导下的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工作是党的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坚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很重要的是要通过国家权力机关贯彻落实自己的主张,民主法治建设也是如此。市委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十年来,各级人大都在发挥主导作用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市人大常委会从1998年开始把惠城区惠环街道办事处(原惠环镇)确定为依法治市联系点,指导开展依法治镇工作,摸索和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不仅对指导全市依法治市工作提供了好的思路,也获得了国家和省的好评。如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市依法治市办公室指导惠环推行《村(居)民小组议事规则》,率先总结推广相关经验,引起了市委的重视并在全市推广,得到了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肯定,目前全国不少地方都在学习推广这一经验。此外,惠城区河南岸街道办事处(原河南岸镇)创建村级法律服务室等做法,也是各级人大机关、依法治理机构的指导下开展和完善的。发挥人大的主导作用,不仅有利于使党在民主法治建设方面的决策得到贯彻落实,也有利于使党在民主法治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得到有效加强。

二、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和服务,增强干部群众民主法治意识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公民法治意识,是民主法治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法治意识普遍缺乏的广大农村地区,法制宣传教育在民主法治建设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我市在过去十年的依法治市进程中,始终把普法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常抓不懈,效果明显。如前几年市人大常委会和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委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全市农村开展了“一村一栏(法制宣传栏)、一户一册(普法手册)”的活动,推动农村普法教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过去十年法制教育打下的良好基础,正在当前农村民主法治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在这次调研中,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凡是民主法治建设成效比较突出的地方,法制宣传教育都抓得比较扎实。如惠环街道办事处长期是普法工作的先进单位,除了按照上级要求抓好普法日常工作外,还定期组织镇机关和村、组干部、党员举办法制讲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就有了良好的基础。石湾镇铁场村建立了法制课室、法制阅览室、法制宣传栏,村、组干部每月集中学法一次,开展“党员干部学法联系户”活动,建立村、组普法队伍,增强了干部群众依法管理村务意识和能力,夯实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基础。但是,从总体上看,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仍比较薄弱,依法办事意识不强。因此,要认真总结先进经验,进一步在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村干部中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使各种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法律法规能尽快传达到农民群众之中,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农村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做到依法治村、民主治村。

增强农村干部群众民主法治意识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建立农村法律服务与支持系统,这一系统的普遍缺乏正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之一。当前我国法律服务系统未能有效地延伸到农村基层,群众法律咨询难、打官司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加强农村的法律服务,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是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工作的必要举措。河南岸街道办事处(原河南岸镇)创建村级法律服务室的探索,为我们下来推进这项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该办从200*年5月开始在各村(居)委会创建法律服务室,负责村(居)委会的普法教育和帮教工作,辖区内群众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文书以及指导、申诉、仲裁、诉讼等法律服务。法律服务室不仅为群众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服务,提高了群众法制观念,而且对开展基层自治、落实综治长效机制、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河南岸的经验表明,在农村民主法治建设中,既要扎实抓好法制宣传教育,又要搞好法律服务,构建完善的法制宣传与服务支持系统。

三、完善规章制度,努力实现村务管理规范化和法制化

制度建设是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法治的进步要以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来体现和保障。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制定反映民主精神和法治精神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在当前村民自治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够健全、不够具体的情况下,更迫切需要在现行法律和政策框架内加强探索和研究,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村务管理工作。从我市的情况来看,各地普遍重视农村民主管理的制度建设,市、县、镇三级对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指导也比较到位,保障了建章立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民主管理制度全面建立并不断完善。如龙门在推行村级“四民工作法”工作中,县委专门制订下发《“四民工作法”意见稿》,永汉镇委又将其细分修改为村委会版和村小组版,绘出操作流程图,以便于村组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和交村民代表会议表决。惠环街道办事处在推行《村(居)民小组议事规则》工作中,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多方征求意见,拟出了议事规则通稿,供各村小组根据自身实际修改后交村民会议表决。这种科学、到位的指导,既发挥了上级机关在法律政策方面的把关和导向作用,又充分尊重了村民的自治权力,确保了农村民主制度建设的依法顺利开展。

制度建设要体现民主精神和法治精神,具体地说,要确保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合法性。制定每一项制度都要严格把好法律关和政策关,防止出现违反法律和政策的制度出台。如惠环街道办事处在制定《村(居)民小组议事规则》通稿和各村小组修改与表决时都重视严格把关,确保了议事规则既符合村委会组织法、广东省实施村委会组织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精神,又体现当地实际。二是民主性。制度的制定要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村(居)民小组议事规则》和“四民工作法”的推行,都是采取这种方式,对于确保各项制度充分反映群众意愿、得到群众拥护并顺利实施至关重要。三是实用性。制度的制定要切合当地生产生活的实际,把村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作为重点内容,而且要注重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搞花架子。四是公开性。各项制度要向全体村民公开,有条件的发放到各家各户,重要制度上墙公示,做到家喻户晓,不搞内部规定、暗箱操作。五是实效性。制度要制定一个落实一个,确保制度得到严格执行,防止制度形同虚设,真正发挥制度在民主法治建设中的规范和保障作用。

四、落实群众当家作利,有效调动群众参与热情

民主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从制度上和程序上保证群众依法充分享受当家作主的权利。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过程,是村民的民主法治意识逐步增强、各项民利不断得到落实、对村务管理的参与热情不断提升的过程。从我市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来看,落实群众当家作利,发动群众热情参与,是这项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

在农村民主法治建设中,我认为以下四个方面需要认真把握:一是民主法治建设要为群众切身利益服务。民主法治作为上层建筑,必须以经济作为基础,在农村要与农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强烈需求紧密挂起钩来。因此,农村民主法治建设一定要着眼于群众切身利益,立足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惠环街道办事处在推行《村(居)民小组议事规则》时,着重把群众关心的计生政策落实、宅基地使用、集体收益管理使用、干部报酬、征地补偿及分配、集体债权债务等村务工作纳入集体议事决策范围,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关注。把民主制度的推行与解决实际的利益问题紧密结合,既发挥了制度的实际效用,又得到群众的拥护,防止制度流于形式。二是保证群众对村务管理的发言权与决定权。实行村务民主管理,就必须让群众对村务工作充分表达意见和愿望,并通过民主形式集体决定本村事务。永汉镇实行的“四民工作法”,就强调问政于民、还政于民,定期或根据村民提议召开民主议事会,让群众“海议”村中事务,综合群众意见确定需要决策的事项,再民主决策会议作出最终决策。由于整个过程都集中了群众意愿、体现了群众参与,各村的议事决策大都比较顺利。大家的事情由大家作主,不仅使村民从被动的执行者转变为主动的决策者,有效地消除村务工作的障碍;而且由村民自我承担决策风险,有利于防止出现矛盾纠纷,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三是保证群众对村务管理的实际参与。各项决策的贯彻执行和各项村务工作的顺利实施,都需要村民的参与和配合。我市农村基层自治组织普遍采取由村民选举代表组成管理机构的做法,如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理事小组等,负责对财务收支及其他村务的具体管理工作。村民实际参与村务管理工作,是村民自己当好当家人的具体体现,有利于保证基层组织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也有利于取得村民对基层组织的信任,以及对村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四是要由群众对村务管理实施全程监督。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再好的制度也会形同虚设。村务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实行阳光操作,接受群众和群众推选的代表的监督,保障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只有由群众来监督,才能确保管理规范化,各项决策执行不走样,村务工作符合群众愿望和利益。

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和积累。我市在这方面已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有了良好的基础,只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加强探索和实践,认真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农村民主法治建设一定能不断迈上新台阶,一个繁荣、文明、稳定的新农村一定会出现。

上一篇:在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研讨会上的讲话 下一篇:在全市卫生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