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理答技巧

时间:2022-08-07 06:50:44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理答技巧

【摘 要】理答是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行为。简单地说,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答的好坏决定着教学的效率以及课堂文化。有效的理答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前提下进行的,有提示、探问、转问、再组织、回问等方式。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回答,以何种方式处理学生的回答,回答什么,这就是理答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理答 理答策略 理答方式

一、课标解读,明确理答重要性

理答是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行为。简单地说,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课堂问答包括发问、候答、叫答、理答这前后衔接的四个环节。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行为,更重要的,它还是一种评价行为。它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即时评价,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思考。可以说,理答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对话,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下一步的学习进程,也影响到学生一堂课甚至一门课的学习兴趣与态度。课堂理答主要表现为四种形式:一是积极反应,二是消极反应,三是探问和转问,四是再组织。

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还认为,在教学中应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理答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特别是对话意识与技术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新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师是不太关注理答行为的,往往是优秀的教师或者说是心中有学生的教师才会关注课堂中的理答行为。因此,有技巧的理答,才能真正体现出新课标所倡导的以生为本的理念。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理答显得尤为关键,理答得好,不仅有助于教学目标更好地达成,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理答得不好,不但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严重的还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教师,究竟应该如何进行理答呢?

二、以生为本,探求理答有效性

斯霞曾说:“不能因为学生问得幼稚而不予回答,不能因为学生问得离奇而随便搪塞,更不能因为自己工作忙而责怪学生多嘴,要鼓励学生探索好学的精神。”换句话说,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答得幼稚而不予理睬,不能因为学生答得离奇而随便敷衍,更不能因为学生没有答成预期的“标准答案”而责怪、批评甚至讽刺打击学生,教师时刻要鼓励学生探索好学的精神。学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他们的思维受限制少,探究的欲望、竞争的意识、自我表现的动机强,这些品质都应得到悉心保护。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其天性,让课堂成为孩子们表现的场所,在提问这一教学要素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充分参与其中,既要看到显性的行为参与,更要重视隐性的心理投入——情感的投入和认知的投入,坚决摒弃无思维价值的问题和简单否定、不作评价的理答方式。

(一)有效理答的前提

1、教师的微笑和期待能使学生镇定自若、信心倍增、发挥良好;反之,教师不耐烦、过分严肃、苛求与心不在焉,只会使学生忐忑不安、答非所问、心情沮丧。因此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必须创设气氛活跃、情感融洽、交流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倾听,要全神贯注、用心捕捉答问话语的主要长处和短处,记住主要错失与亮点,边听边思索对策,边听边整理学生的思路,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2、注意宽容、理解学生。教师要尽可能理解答问者的意图、观点,理解学生的答问情绪,能从学生的立场考虑学生的思维,做到评价合情合理,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改进,同时也表现出教师对学生关心、重视的态度。

(二)有效理答的策略

1、理答要以鼓励、赏识学生为主。学生答问积极性、答问质量与教师的肯定、赞许成正比。教师的理答要体现激励机制,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根本,从而提高答问兴趣及质量。正确的回答乃至创见,是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应当给予热情的肯定和赞赏,特别是很少举手发言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大胆发言。一句赞语对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中学生必将自信自己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答错的学生,切不可白眼相待、讽刺挖苦,也不能无原则地加以赞美,赞语应该实事求是。教师应该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同时又指明努力的方向。我们反对不顾及学生“实际可能性”的提问及满堂的“棒极了”、简单的“对”“错”,等等。

2、理答要注重因材施教。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评价的要求应不同。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虽然问题回答得好,但不可褒奖太多,应该有较高的要求,防止他们骄傲自满,如“我想你应该考虑更全面更深刻些”,“你回答得不错,希望你在语言方面再精炼一些”;中等生回答问题时,如果一时答不上来或部分正确,教师可以采用“不要紧张,请你再仔细考虑一下,相信你会想出好的答案来!”等鼓励性评价;对于差生,要设置一些容易的问题让他回答,如果答对了,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如果答错了,教师也应发现他的闪光点加以表扬,“你思考的思路正确!不过只是马虎了一点。”“你发言声音宏亮,希望你再接再厉!”,目的在于克服他们回答问题时的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这样便于他们以后的发展。

3、理答应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有的时候,教师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有可能答不到点子上,或者是答不完整。这时,教师可以在理答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或者帮助归纳。这样的理答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把握好一定的度,既要能帮助学生获取正确的答案,又要确保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获取最后的答案,而不是通过老师的理答来不劳而获。

(三)有效理答的方式

教师正确、恰当的评价,能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但长期使用一种方法,就会失去其作用。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多样化,恰如其分,不断“推陈出新”,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感到新奇,就会乐于接受。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心理没有任何负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提示。当学生回答遇到困难或者思考方向有所偏差时可使用此方法。如在之前提到案例四中,教师就采用了提示的理答方式。提示的理答方式要特别注意把握一个度,也即什么时候可进行提示,什么时候又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不能学生一遇到困难就给予提示,而只能在学生已经充分思考仍有困难的时候,或者在思考方向有所偏差时,进行适当的提示,帮助学生再思考或将思维导回正确的方向。

2、探问。当学生由于知识本身欠缺、问题本身模糊或有一定难度等原因而无法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使用探问的理答方式来变换角度,或化大为小,或化难为易,或化虚为实,让学生换一个路径接近问题的答案。

3、转问。转问是指当有部分学生解答有困难时,通过把问题抛给其他的学生来得到答案,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的方式。我们通常在问题比较简单机械的时候使用这种方法。

4、再组织。这种理答方式一般出现在理答的最后阶段,是对学生回答的重新组织和概括,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更加准确、清晰、完整的回答。如在某一部分内容教学的最后,教师进行小结时就可以使用这种理答方式。

5、回问。有些时候,学生的回答是下意识的脱口而出,其实并未进行细致的思考,而问题却又并非如此简单。这个时候,可采用回问的理答方式,既可引导学生再进行思考,又能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采用“是这样吗?”“你真的是这样想的吗?”等来进行回问。学生一听,立刻就能反应过来,或者立刻进行思考,或者立刻回到文本中进行钻研。

另外,在理答中,除了教师运用言语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应和处理外,还可以使用非言语理答。非言语理答可以分为有反应理答和无反应理答两种。有反应理答是教师借助丰富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对学生回答的评价,比如,神情专注,颔胸点头,真诚地拍拍学生的肩膀,疼爱地抚摸学生的脑袋等。而无反应理答是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没有再机械地重复答案或简单地判断对错,而是不作评价,不露声色地直接引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种理答主要出现在学生的回答教师不必再判断其优劣,否则只会使课堂变得拖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情况下。

理答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是很小的一个部分,但正所谓小处见理念,细微处现真情,有效的理答是对学生个性的关注,是人文的体现。教师在聆听了学生的回答后,对于其准确、精彩的程度予以不同层次的表扬,或肯定,或鼓励,或建议,语言有新意,并包含了实际的内容,显得生动而多彩,这就是理答的艺术。

参考文献

[1] 朱文君:课堂理答ABC,小学语文教师4月刊,2008年4.

[2] 欧阳芬:做专业的教师——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8.

[3] 钟启泉:对话教育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4] 杨九俊,姚烺强.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9.

[5] 王脪:课堂教学技能,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3.

上一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下一篇:浅论中职语文课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