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职语文课导入

时间:2022-03-25 08:51:04

浅论中职语文课导入

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导入则是艺术中的艺术,运用得法,便能发一语而惊四座,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导入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法·

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就是开门见山导入新课,或直陈标题,或介绍背景,开宗明义,直奔主题,切中问题。

(一)标题导入法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说:“标题是文章的窗口。”通过这小小的窗口,我们可以窥视文章的内容和意旨。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单刀直入,直击标题,通过循循善诱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指导学生的思维方向。

如《景泰蓝的制作》。

(二)背景导入法

任何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或多或少反映着某一时代、时期的社会风貌,人文背景。因此,背景知识也就当之无愧成为了解读文本的密码。尤其是历史题材的文言文、诗歌等更是要介绍背景知识,否则,很难真正揭示其内涵,但要注意,介绍背景知识决不是固定思维,而是启迪新智,提供新知的方式。一言以蔽之,运用背景知识导入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从而让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产生情感共鸣。如《鸿门宴》、《六国论》等。

二、问题导入法

没有问题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学贵有疑,古训曰“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了疑惑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会触发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更加深入地探求问题。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必然要经历一个生疑,解疑,释疑的过程。因此,导入时,教师应善于设置一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习兴趣,点亮学生心灵,让他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一)设疑导入法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疑问就相生相伴。近代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一个善于提问的人远超过解决问题的人。”也正因为有了疑问,才引发思考,才让人孜孜不倦地探究解决。导入时,设置能解决本课关键的疑问,能为一堂课定好前进的方向和思路。如《动物身上会进化出轮子来吗?》

(二)激疑导入法

南宋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于此方为长进。”当课文内容“知”与“不知”的矛盾并不十分突出时,教师要善用激疑导入,使学生已有经验与未知之间产生矛盾错位,从而激活思维,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此法的关键在于找准激疑点,剌激问题矛盾激化,使学生产生“愤”“悱”心理,让学生的认知由潜伏转入积极,由自发转为自觉,进而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

(三)悬念导入法

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中有一种现象,每到故事紧要处,常有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就这么一句,千百年来,可是咬住了无数读者的心。缘何如此?奥妙是于要害处设置悬念,扣人心弦;于精彩处避而不谈,引人入胜。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悬念导入易吸引学生注意,可激发其好奇心,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欲望一经唤起,学生就会产生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意念,究根问底,非探出个子丑寅卯不可。但须注意,设置悬念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既要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悬而不能立解之迷茫,又要让学生具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百思疑能解之释然。如此,方能达到由引而不发到引人入胜的妙境。如《林黛玉进贾府》。

三、煽情导入法

语文是一门情意较强的学科,凡情感浓烈的课文导入时,教师当用情真意切的语言,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激发思维,营造氛围,使其产生心灵共振,情感共鸣。

(一)深情导入法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在导入新课时,一用深情触动心灵,让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情意焦渴;二用深情烛照情感世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的熏陶,得到真、善、美的体悟。学生心动了,自然顺入课境。如《背影》。

(二)激情导入法

激情导入是指情感喷涌而出,情绪激昂,如排山倒海,一泻千里,让人感到一种不可阻遏的气势,一份难以抗拒的情感震撼。此法常用于奔放豪迈的诗文和情感充沛的演讲词等。但要注意,导入时不可过分张扬情绪,渲染情感,以免过犹不及,适得其反。如《将进酒》。

(三)朗诵煽情导入法

朗诵煽情导入就是以声传情,声中融情,情随声出,给人以情的陶冶,美的享受。此法具有音韵美感,富有感染力,能营造课堂气氛,唤醒学生情感,激发思维,增强兴趣,于有声中迸出情感之火花,于无形中引学生入美妙之境。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四、造境导入法

利用音乐、表演、多媒体、实物等手段创设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让学生具有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妙处。如此,方能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激活学生的思维之源,使其饶有兴味地投入课堂学习。

(一)音乐导入法

世界上几乎所有民族的孩子都喜欢听自己母亲唱摇篮曲或催眠曲,这表明人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导入时,善用音乐,可集中注意,陶冶情操,丰富想象,激感,启动思维,营造美境。可以说善用音乐等于多了一位良师益友。它让心灵爆发出灿烂的生命火花,它让学生迸入如诗如画的课堂胜境。如《壮丽的三峡》。

(二)表演导入法

表演导入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文内容,通过表演,真实、直观、形象地再现剧情的教学模式。它充分体现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它改变了从前单一认知的教学行为,能较快地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它易于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通过表演,学生不知

不觉陶醉在语文情境学习之中。当然表演前教师要指导到位,学生要准备充分。如此,方能入戏,遂入其课,终得其效。如《哈姆雷特》。

(三)多媒体导入法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多媒体正广泛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它化不见为可见,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化繁琐为简单,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虚实相生,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语文课堂引领到全新的境界。因此,导入时,适当适时地利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兴趣,集中注意,活跃思维,陶冶情感;有助于创设课堂情境,营造教学氛围。如《蝉》。

五、迁移导入法

通过回顾旧知,帮助学生打破旧知与新知之间的隔阂,通过分析比较,接通二者之间的信息通道,从而形成积极迁移,由此及彼,温故知新。

(一)比较导入法

语文课文之间存有许多共同点、相似点。基于这一事实,联系旧知比较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会更加鲜明具体,所学知识也易于加工处理。学生入课多了几分从容,少了些许茫然。通过比较导入,学生明确所学内容的思考方向,导课切入点鲜明,学生易于入课。

(二)温故知新导入法

人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由已知到未知,由旧入新地导入新课,这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易于成功。

语文教材是一个前后相承联系紧密的系统体。教师可搜集一些内容相关或类型相同的作品,将其融会串联,授课时由旧入新,由此及彼,温故知新。此法可巩固旧知的成果,降低新知理解的难度,强化知识联系,深化知识结构,激发兴趣,启发思维,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新课学习。

六、趣味导入法

根据中职生思维活跃,观念超前,知情较高等特点,通过讲故事、猜谜语、赏名句等方式导课,不仅营造了轻松愉悦、妙趣横生的课堂氛围,而且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思维。这种寓教于乐、幽默风趣的导入方式,学生更有兴致入课。

(一)故事导入法

运用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故事,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内容,让学生感知体验生动、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以诱发学生产生探求新知的迫切愿望,从而吸引学生自然入课。此法能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学习动机,并能有效剔除其他课堂的延续思维和课间散思。但要注意,所讲故事一定要生动、精要,关键处善于打住,时间把握适度且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否则,影响课堂质量,成了哗众取宠的笑料。如《药》。

(二)诗文名句导入法

古今中外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诗文对联,可谓字字珠矶,句句铿锵,寓理深刻,耐人寻味,启人心智,发人深省,是语言艺术的精华,是人类思想的结晶。导入时,结合课文,恰如其分地运用一些诗文名言,不仅能渲染诗情画意的典雅课堂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让学生受美熏陶,得美之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很快进入课堂情境。这既符合审美运用理念,又利于学生的美育培养。

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无论怎样导入,只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吸引学生注意,诱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剌激求知欲望,引发学习动机,帮助学生进入特定的学习情境,形成良好的学习心向,利于提升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将是成功的导入。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理答技巧 下一篇:心随乐动 让兴趣为学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