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手机媒介素养教导策略

时间:2022-08-07 04:49:40

青年手机媒介素养教导策略

手机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发现,手机不良信息对青少年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手机色情、暴力信息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国内外文献研究发现,被学者提及最多的是手机色情和暴力信息。在美国,手机暴力信息的传播与校园暴力事件的增多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时有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曾在美国引发了一场校园禁用手机的大讨论。[7]而在我国,早在2001年就有学者提出手机色情、暴力短信的传播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更是对青少年身心的毒害。[8]《焦点访谈》记者经过调查后发现,青少年利用手机上网后,铺天盖地的、色情信息会向他们袭来。一部普通的中国移动号码的手机,上网后,在谷歌、宜搜等搜索引擎中输入“成人”或者“美女”这些中性词汇,很轻易就能链接到大量的网站。打开这些网站,成人禁书、下载、新图片、顶级骚图,这些极具诱惑的色情词语应有尽有。继续点击进入,描述露骨的情、赤身男女胴体,毫无遮挡的,以及不堪的视频全都呈现在手机屏幕上。这些图片和视频充满污秽,不堪入目,有的甚至还裸地展现性变态画面,数量之多,暴露程度之大,令人瞠目结舌[9]。这些、色情信息已经严重危及到青少年正确的性观念与健康心理的形成。2009年11月14日,《焦点访谈》报道的北京市一所中学的高中学生兰兰,就是深受手机色情信息之害的典型例子。兰兰本是一个天真活泼、性格开朗的孩子,却因为看过一段令人作呕的性变态手机视频之后,变得沉默寡言。她常常把自己关在卫生间里不出来,告诉妈妈,自己总想上厕所,总觉得有东西钻到了肚子里[10]。除了、色情信息,手机游戏和手机网络视频还为青少年提供了大量的凶杀、打斗和血腥的暴力信息,长期接触手机暴力信息容易引发青少年暴力犯罪,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来自美国发展心理学对媒体暴力信息与青少年关系的研究发现,观看媒体暴力图像会助长青少年的攻击倾向,这种倾向会刺激他们对媒体暴力的兴趣,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加他们的攻击行为。并在另一个跟踪调查中发现,男孩在8岁时对媒体暴力的喜好与他们30岁时的暴力犯罪事件的数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11]。(二)手机彩信彩铃和虚假诈骗信息给青少年造成经济损失目前在我国,通过手机短信、手机上网和手机游戏视频等传播的不良信息除了色情与暴力信息,虚假诈骗信息也是学者们普遍提及的手机不良信息的类型之一。许兴荣认为手机虚假诈骗短信可诱导青少年“短信犯罪”:以发送诈骗短信的形式设计陷阱,骗取他人钱财,或通过手机短信从事制作假证件、假公章、假学历等违法经营活动。[12]本文作者认为这是手机虚假诈骗信息对青少年更深层次的影响,而更为直接的影响是青少年无法辨识信息的真伪而对事物又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容易被手机诈骗信息和虚假购物广告所迷惑而上当受骗,甚至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手机上网吸引青少年的信息更是琳琅满目五花八门,正是利用了青少年好奇心重的心理,许多Wap网站打着“观赏”艳图或玩游戏的旗帜,诱导青少年点开网址,掉进Wap网站设置好的陷阱里,在不知不觉中下载到了手机彩铃和彩信。无意识地“被下载”之后,移动运营商便会从青少年手机上扣除相应的彩铃彩信费和下载流量费。而这正是不少青少年家长困惑自己孩子手机费用高昂的原因之一。(三)过度沉迷手机不良信息妨碍青少年学习本文作者在一项手机不良信息的调查中发现,74%的青少年认为接触手机不良信息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一方面,手机的私人性和隐秘性以及手机不良信息本身的“趣味性”,使手机不良信息在青少年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手机和视频,手机暴力游戏、手机网上算命星座测试等信息非常容易吸青少年的眼球。上课玩手机,躲在课桌下用手机看,玩手机游戏,手机上网算命的现象在中小学中已非常普遍,正常的上课、学习时间被“玩手机”占用,长此以往必定会妨碍青少年的学习。而另一方面,手机作为青少年常用的学习工具因手机不良信息的传播,容易分散青少年的注意力,令他们不能高效学习。《焦点访谈》报道的中学生兰兰深有体会:“老师给我们布置作业的时候,让写国庆阅兵观后感,我本来用手机上网,是想搜一下高射炮的型号的,输入的时候不小心把高射炮输成高清炮了,结果出来的第一个搜索结果就是不好的东西。”[13]这些“不好的东西”的出现不仅浪费了青少年的学习时间,更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此外,一份青少年媒体接触状况的调查报告也指出,87.6%的中小学老师认为青少年过度沉溺网络会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睡眠和休息,进而严重妨碍青少年的学习。

青少年手机媒介素养教育对策

如何应对手机不良信息的传播,国内外分别提出不同的对策。日本政府通过法律手段不断推广手机过滤软件,遏止色情、自杀、暴力等有害信息的传播。[15]美国移动营销商则成立了营销协会,负责制定发送短信的行为准则,对违规短信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把人们受垃圾短信骚扰的程度降到最低。[16]韩国针对手机不良信息采取了手机一户一网、机号一体的手机号码人网实名登记制,即他们在买手机时必须出示身份证,由售货员将其身份证号码、住址等信息输入电信运营商的中心数据库,从源头上有效控制了手机不良信息的散布,若用户接到了不良信息,可以通过正当方式追查发信人。[17]新加坡新闻、通讯和艺术部于2012年10月15日通过了《个人信息保护法案》,法案规定,禁止向个人发送市场推广类短信等垃圾信息,违法发送垃圾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可能会被重罚100万新元(约合514万元人民币),每条最高1万新元(约人民币5万元)。[18]而在我国,目前还没有系统的应对策略和措施。有研究者提出手机不良信息的“总体软控制”对策,强调社会和网络媒体的责任感,结合立法共同治理。胡咏肯定了北京网络媒体协会发起组织的“妈妈评审团”在整治网络低俗运动中的有效性,还提到利用“五行卫士”屏蔽软件来屏蔽手机和网络色情信息。[19]本文从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角度来探讨手机不良信息的应对策略。媒介素养教育,是一种旨在帮助人们提高对媒体的理解和辨识能力,培养他们高效运用媒体传播思想技能的教育[20]。媒介素养教育是传授和学习媒介相关知识的一个具体过程,是信息时代针对多种媒介对人的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21](一)更新教育理念,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媒介素养教育最早起源于20世纪三十年代的英国,五十年代在加拿大、美国等地发展繁荣。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引进虽已有些年头,但并未得到政府部门以及学校的足够重视,目前只在北京、上海、广州、珠海、深圳等大城市的个别学校,开始在语文、英语和信息技术课程中融入媒介素养教育,大陆的大部分学校仍未开展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手机等大众传播媒介相关的媒介素养教育。而随着媒体不良信息特别是网络不良信息和手机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愈来愈深刻,家长和老师才慢慢意识到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对于青少年而言,学校和家庭是他们最主要的教育和活动场所,因此,本文建议老师和青少年父母更新教育观念理念,在学校和家庭中开展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二)创新教育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手机媒介素养教育1.班会形式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主持,开展如何正确使用手机媒体的大讨论或者有关手机媒体的知识竞赛,加深青少年对手机媒体的认识。2.信息技术教育形式在我国,中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通过这一平台,老师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播放诸如《焦点访谈》手机黄毒的专题电视节目,或者类似的视频短片,让青少年了解什么是手机色情信息、暴力信息、虚假诈骗信息以及迷信伪科学信息,认识手机不良信息会给他们带来哪些负面和消极的影响,并教给他们一些正确使用手机的常识;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青少年与手机的接触,让他们亲身体会手机媒体的各种功能。通过这种教育,不仅可以发展学生利用手机媒体进行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还能发展学生对手机媒体中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3.活动课程形式活动课程也是我国中小学普遍开设的课程,老师可利用这一时机引导青少年以小品或表演的形式,将诈骗、虚假等信息通过手机传播从而让手机用户上当受骗的过程展现出来,进而让青少年对手机虚假诈骗信息以及手机不良信息的传播机制有更深刻的认识和基本的防御能力。4.撰机体验日志的形式由于青少年几乎每天都会使用或者接触到手机,所以,让青少年撰机媒介的学习或体验日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机媒介素养的教育形式。具体就是让青少年在使用或者体验手机之后,用自己的话语,将学到的手机知识和掌握手机知识时的思考过程、手机知识对自己的意义、手机知识与生活和学习的联系等内容,定期记录下来。这种方式不仅能让青少年自主地学习手机媒介知识并发现问题,而且还能使青少年形成自觉抵制手机不良信息的意识。5.父母引导教化的形式引导教化形式是指父母要在孩子和手机媒体之间进行一定的干涉[22],让孩子成为具有批判能力和意识的手机媒体使用者。具体做法是,父母针对手机不良信息进行有意义的评论,比如父母在收到垃圾信息时能及时作出评价,告诉孩子这些信息是虚假的、骗人的、误导大众的,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商人为了谋取商业利润而发的,并给孩子解释这些垃圾信息是如何在手机上传播的,同时删除这些垃圾信息。父母的这些行为对孩子正确处理手机不良信息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化与调解作用。

作者:温凤鸣 侯晓慧 单位: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上一篇:医疗机构财务人才的培训综述 下一篇:保险人缴费义务的立法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