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写作文也要有担当

时间:2022-08-07 02:24:20

中学生写作文也要有担当

编者按

学生写作文时常常拿到作文题目却不知从哪个角度下笔,原因在于没有素材。如果只归罪于没有课余时间参加户外活动恐怕有失偏颇,对新闻时事客观的评论。对身边不良现象的批评都是很好的素材,也能锻炼同学们的思维能力。看看中学生作文如何有担当,对于同学们今后的写作文会有所启迪。

当下中学生尽管在生活中常常议论时政热点,但鲜有人在作文中提及,这说明中学生可能与时政热点有些隔膜。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老师引导不力,准备古人的材料多,准备当下的材料少;父母担心议及这些问题会引起麻烦,因此就正告孩子,犯不着在考试时冒险;学生自己只顾埋头读书,无暇去关注时下发生的新鲜事等等。这说明我们的教育,特别是作文教育出了一些问题。

作文当然可以去写那些过去的人和事,但即便是写往事,其意也是剑指当下,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借古讽今”。比如杜牧的《阿房宫赋》。鉴于唐敬宗大兴土木,兴建宫室,劳民伤财,与宦官肆意嬉戏,不理朝政,荒废度日,杜牧深感忧虑,于是写下了这篇“赋”,其意就是为了提醒唐敬宗,要注意避免重蹈秦国灭亡的覆辙。这样的名篇还不少,如《过秦论》、《六国论》等。

更为人们称道的是,那些能直面当下的文章,那些能直面现实的作者。时代更需要这样的文章和这样的人。这些文章,总能够将笔剜入时代的核心,针砭时弊,鞭恶扬善,大胆地说出事实的真相,独立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认识,绝不人云亦云;这些作者总是能够不同流合污,不谄媚哈腰,能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思考,他们追求一种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在我看来,这尤为难得。写第一类文章,可能需要智慧,写第二类文章,可能更需要胆识和勇气!

在唐朝,自唐太宗以下,一代又一代皇迷信佞佛,“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唐朝佛教烟雾迷漫,所谓“圣人之道”“拜师求学”,这些儒家的正道传统,均一时旁落。作为儒家正统思想的捍卫者,韩愈一方面痛心疾首,冒死进谏,一方面举笔为旗,发声为号,呼吁人们要弘扬“圣人之道”,要“拜师求学”;而且韩愈不顾人们的耻笑,大胆地以青年人的老师自居,教导青年人要勇于担责。经典名篇《师说》就这样横空出世了。能做这样的事,能写这样的文,已经不单单是需要胆识和勇气的事儿了,更重要的是,读书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有担当意识。

反观我们的作文,又有几人能在作文中表达这种责任感和意识呢?

当我在一篇学生作文中,及时地读到反思日本地震的理性文字时,我感到特别欣慰。这个学生写道:

不久前,日本遭遇九级特大地震与海啸,造成了巨大伤亡与财产损失。震后,无数中国人都在为受灾的日本人民祈福,中国政府不仅提供大批物资援助,还派出了救援队,协助救灾,这体现了两国人民的友谊。我们不会遗忘历史,但在灾难与困境面前,我们都是平等的。只要你需要,我便一定会出现在你的身边,坚定地与你一起,共同面对灾难。

在你身边,我们不仅应该相互帮助,相互尊重,更应共同促进,共同进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日本的动漫技术世界领先。《三国志》等名著经过日本动漫的适当加工,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使世界了解了中华文化。我们应该互惠共利,相容共生。

这里没有愤青,也没有私怨,更没有快意恩仇,有的只是对灾难的理性思考和悲天悯人的博怀。在我看来,能写出这样冷静的文字,表明我们的“90后”绝不是人们所说的――很个人,很自私,很网络,而是他们与我们一样,同样有社会的热心肠,同样有成熟的心智和健康的心灵。

遗憾的是,能这样写文章的中学生太少,能这样独立思考的中学生也太少,更多的中学生习惯了老师帮他们准备好素材,习惯了社会帮他们准备好素材,甚至还习惯了师长们帮他们准备好“思想”,他们脑子里居然连对社会生活的基本判断都没有。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我经常在报摊前看到一些学生挤着购买新到的“作文素材”之类的杂志,感到很悲哀。如果一个学生在写作文时,脑子里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我想无论你帮他准备好什么素材,他也不可能写出一篇好文章。他们“穷”得居然连脑子里写作素材都没有了――也难怪他们要吃古人饭!仔细想一想,这难道没有我们教育者的责任吗?我们有没有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关注当下生活,并大胆地加以评说呢?

上一篇:向往自然 第8期 下一篇:浅谈中考作文开篇四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