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题材电影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时间:2022-08-07 01:44:10

跨文化题材电影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近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正逐步从过度重视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掌握到更加重视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在高校中各种旨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课程得到了广泛开展,跨文化交际课程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门。跨文化交际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授跨文化交际课程时,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也需要具备比较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经验。但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由于条件限制,我国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都没有在国外有过较长时间学习和生活的经历,所以跨文化交际的实际经验并不是很丰富。另外,据研究显示,在交际过程中语言所传达的信息只占35%,而高达65%的信息是通过非言语符号传达的。[1]而这部分的内容可以通过电影得到很好的展现。电影能够让观者直观地了解社会各方面的生动内容,激发观者的兴趣,能够有效地补充课堂学习的不足。跨文化题材电影跨文化交际内容为主体,能够深刻地反映跨文化交际冲突,提升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一词起源于美国,它指的是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因而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2]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个体所具有的内在能力,它能够处理跨文化交际中的一系列问题,如文化差异、文化陌生感、本文化群体内部的态度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压力等。对对方文化的不确定性会使语言使用者产生焦虑,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即使一个人的语言基础很好,但是如果缺乏必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么交流受到很大影响,要么不能正常进行。

二、跨文化题材电影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跨文化题材电影

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在跨文化交际教学时使用的。其一,适合教学使用的影片需要从内容、语言等方面经过仔细甄选,这样才能使放映的影片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其二,由于跨文化交际课堂时间有限,因此即使一些影片也能反映出一些跨文化问题,但是由于这些影片不是以跨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冲突不明显,因此也不适合在跨文化教学中使用。以跨文化为主题、能够突出反映跨文化冲突的电影才能够更有效地为跨文化教学服务。例如电影《刮痧》、《撞车》、《世界是平的》、《喜福会》、《暗物质》等跨文化题材影片,突出反映了跨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激烈冲突,能够引发观者对跨文化问题深入思考,从而提高观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

(二)跨文化题材电影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跨文化题材电影能够有效地增强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Tomalin和Stempleski指出文化意识应该包含三个层面:对受自身文化影响的行为的意识,对他人受自身文化影响的行为的意识,对自身文化观点作解释的能力。[3] 置身于同一种文化,人们倾向于用相同或相似的方式思考问题,是理所当然的。当身处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时,很多人往往会不知所措。如果具备了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就算到了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中也能从容应对。跨文化题材电影以跨文化冲突为主要内容,感染力强,能够有效地提高观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电影《刮痧》为例,这是一部非常好的跨文化交际题材电影。《刮痧》的故事背景是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圣路易斯。故事男主人公许大同来美国八年,通过自己的努力事业有成。然而有一次他五岁的儿子闹肚子发烧,在家的爷爷用中国民间的刮痧疗法给孙子治病,结果被误认为是虐待孩子。由此引发了关于刮痧、体罚子女、面子、孝道等一系列文化冲突。许大同对他的老板说过这样一句话“Why I hit him, my own son? Why? I hit him to show my respect to you. To give you face, you know. ”但是他的老板昆兰却这样回答,“What kind of twisty Chinese logic is that. You hit your own son to show respect to me? ”我们中国人讲究面子,讲究给人面子,许大同为了给老板面子打了自己的小孩。但是在美国人看来你打自己的小孩原因是为了给我面子,这是什么逻辑?从小到大置身于中国文化的学生当然认同许大同的观点,但是通过观看这部影片,学生会不自觉地深深思考为什么这个美国人会和我们的想法不一样?会开始思索自己所处的文化并开始有意识地和其它文化进行对比,进而提高了自己的跨文化意识。影片中还有另一个场景,许大同的老板同时也是他生活中的好朋友昆兰被对方的律师邀请做了不利于许大同的证词,许大同非常愤怒。这样的事情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他的美国老板认为,自己只是讲出了实情并没有做错事情,许大同不应该愤怒。通过一系列类似的场景,通过影片中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剧烈冲突以及对文化冲突下人物的痛苦淋漓尽致的刻画,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对跨文化问题的敏感性,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2.跨文化题材电影能够使学习者对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有更深层面的认识

跨文化交际在英语交流中是重要的。但是学生往往对跨问化交际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部好的跨文化题材电影能够使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撞车》Crash这部获78届奥斯卡金像奖的影片是一部深刻凸现跨文化冲突的电影。《撞车》这部影片画面灰暗,情节复杂交错,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这部影片却深受学生的喜爱。故事发生在洛杉矶这个多民族、多文化聚集的大城市。由“撞车”这一主题展开了一系列各族裔之间的冲突。血与泪的交融、爱与恨的冲突都在这部影片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影片中不同族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由于对对方的偏见,产生了一系列的误解和冲突。一位白人警察希望能给自己由于患病而痛苦异常的老父亲找到更好的医疗救助,但是负责处理这件事情的黑人职员就是不签署文件,这使得他非常愤怒。在处理交通堵塞的时候,这名白人警察将自己心中的怨气撒在一位黑人和他的妻子身上,对黑人和尤其是对他的妻子进行了过分的羞辱。但是在后面的情节中,当这位黑人女士由于车祸身处危难时他却舍身奋勇相救。当他救助这位黑人女士时,她歇斯底里进行反抗。在被救出后黑人妇女眼里流露出复杂的眼神,映衬着身后还在不断爆炸的车祸现场,这种强烈的对比能够对观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击。这种不同文化之间的激烈冲撞能使学生深深意识到跨文化交流和文化包容的重要性,这些都不是普通的课堂讲授能够达到的。

3.跨文化交际题材电影能够有效地增强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题材电影不光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对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有更深层面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增强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跨文化交际电影中,除了展现跨文化交际的冲突,也都同时直接或者间接地展示出了解决文化冲突的方法。这能够让观者自省发展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世界是平的》是一部轻松诙谐的反映跨文化交际的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位美国电话收单业务主管陶德被派往印度给印度当地员工进行培训的故事。陶德刚开始由于对印度文化的不了解在工作上和生活上碰到了很多困难,但是当他改变自己的心态并接受这种文化、尊重这种文化后,他开始在工作上取得了很大成效并且赢得了一名印度女职员的爱慕。在轻松愉悦的观影氛围中,学生学会了处理跨文化交际问题的适当方法。

4.跨文化题材电影能够增强学生对非言语符号的理解

拉里・A・萨默瓦认为,非语言符号是以语言为基础,单独表达一种信息的符号,是人类各种静态和动态的包含特定意义的信息载体。它同语言相辅相成,贯穿交际过程的始终,共同实现交际的目的。在表达感情和态度时,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而声调和面部表情等非语言符号所传递的信息却多达93%。[4] 非语言符号在交际过程中很重要,但是在教学中想要清楚地展示它会比较困难。通过跨文化交际电影,学生可以清楚地通过影片中的非语言符号对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达到更深刻的理解。在电影《撞车》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地区检察官与他地位显赫的妻子走在街头,当看到两名黑人男青年朝他们走来时,他的妻子马上裹紧自己的外套紧紧地依偎在丈夫的身旁。当感觉受到潜在的威胁时,她没有任何言语,但是这个动作可以反映出她心底对这两名黑人青年深深的恐惧。在影片中任何一个人物的神情、动作,都是人物心理的生动表现,通过跨文化交际题材电影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的内容。

结语

电影源于现实生活,又是现实生活的升华。以其生动的影像吸引着观者。跨文化题材电影把跨文化交际的冲突以更集中、更深刻的方式反映出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文化,同时使学生自醒本民族的文化,能够提高学生对跨文化问题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跨文化交际课堂上合理利用跨文化题材电影,能够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以更有效的方式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Ross, R.S. Speech Communication: Fundamentals and Practice [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74: 61.

[2]Samovar, Larry A. and Porter, Richard 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37.

[3]Barry Tomalin, Susan Stempleski. Cultural Awareness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8:99.

[4]拉里・A・萨默瓦, 理查德・E・波特. 跨文化传播(第四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47.

上一篇:影视与大学生爱情观建设的关系 下一篇:刍议高师钢琴视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