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创新性教学方法初探

时间:2022-08-07 12:50:48

数学创新性教学方法初探

摘要:通过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数学教学的创新呢?本文就此提出几点粗浅的认识,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数学 教学创新 方法

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于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一、采用简练、精确语言,提升数学教学艺术性

数学并非仅仅是一门实践课程,其更像是一种艺术,如何用简练、精确的语言陶冶学生情操,令其心智思维得到良好的启发激励,则是教学效果优化的重要核心。例如我们可将诸如:“请大家对该堂教学课程汇报一下自己学习的感受”该类直白、毫无色彩的教学用语通过艺术加工与润色变为“谁愿意和同学们一同分享你的学习成果呢”,进而令数学教学课堂充满了艺术性、创意性,不死板、不做作,强化师生沟通交流,合理引导学生真正爱上数学,强化逻辑思维与辨析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学习水平。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生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

鉴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创意、科学设计教学环节

充满创意的教学实践是个性化、新意性、创造性的教学思路,在实施教学进程中应由新角度、新点子、新策划、新方案出发,全面侧重教学手段与方式的创新、教学过程的全新构想、教学内容的新颖独特、教师自身的个性化教学,全面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智慧与教学素养。简单来讲,数学的创意教学即是其表现创造力于教学中,不拘泥于既定同样的模式展开教学。数学的创意教学不应面向求异,更应追求求实、求真,把握新课标理念,跟进学生最近发展区,搭建适宜的脚手架,引导学生实现自我需求的发展提升。排除上述对创意的科学理解,我们还应在课堂实践中形成个性化自我教学风格,实施问题式、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模式,不一味地模仿教学专家风格,应内含自主创意、满足课改需求。同时我们应由根本层面引导学生转变被动学习模式,令其在教师的辅助引导下扎实、平实、丰实的学习,回归本真,提升实践学习能力。

四、应用数学开放题型,促进数学交流

开放题型是与传统题型相对立的一个概念,是指题目答案多样、不唯一的一类题目,且该类题目在设问方式中能够进行不断深入的探讨,与传统题型答案唯一的形式有本质上的区别。将开放题型应用于数学教学的优势在于: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变“被动的解题过程”为“主动的探索求解”,在问题探讨的过程中实现了对旧知识的重复记忆,对新知识的认识了解;另一方面,开放题型的自身性质决定着它本身就是对“固定模式”的直接反思。创新的重点在于突破固有模式,寻求新的发展。而长期被要求按照既定的模式与方法处理问题,思维会形成定式,创新便无从谈起。因此,在教学中植入数学开放题型是锻炼教师和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五、提倡求异质疑,加强学生的参与能力

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学生在进行数学的学习时,具备新颖性和独特性的思维十分关键。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和教师的解题技能技巧。不管是上新课、习题课,还是上复习课,教师都要坚持以人为本,时刻把学生作为主体。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也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适当引入信息化教学措施,促进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

当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一个高度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因此,在教学工作中适当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是符合教学要求和礼会发展要求的。所谓信息化教学手段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它利用先进的手段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以及各类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引入教学实践中,可以实现模拟现实环境,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感官进行综合刺激,通过立体全方位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直观,深入了解,便于掌握疑点、难点的问题。教师创新性教学是决定学生学习成败的关键之一。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倡导创新性教学尤为重要,在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

上一篇:小学英语跨越式教学刍议 下一篇:浅析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