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提升路径研究

时间:2022-08-06 01:27:37

民办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提升路径研究

摘 要 民办高校的自身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使得民办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现状问题较多,其辅导员自我效能的提升应成为民办高校迫切关注的问题加以重视。根据Bandura自我效能研究的理论,本文将从民办高校的现状和特点针对民办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提升进行研究,试探提出辅导员自我、系部组织、高校三位一体的自我效能提升路径。

关键词 民办高校 辅导员 自我效能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Path to Enhance Private College Counselors' Self-efficacy

WANG Ku[1], ZHA Yuchi[2]

([1] Zengcheng College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1363;

[2] Guangdong Engineering Polytechn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20)

Abstract With regards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rivate colleges, the problem of counselors' self-efficacy is increasing. And promote of private college counselors self-efficacy should be gain more concern.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Bandura self-efficacy research, this article will make research from the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rivate colleges on the promotion of self-efficacy of the colleges counselors. In this paper a trinity of self-efficacy (which includes the counselor, schools and college) path was put forward.

Key words private colleges; counselors; self-efficacy

1 自我效能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

根据Bandura的丰富理论与研究,自我效能被定义为:“个体对自己在特定的情景里能够激发动机调动认知资源以及采取必要的行动来成功完成某一项特定工作的信念”。自我效能高的人会选择更有挑战性的任务,他们为自己确立的较高的目标并坚持到底。一旦开始行动,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会付出较多的努力,坚持更长的时间,遇到挫折时他们又能很快恢复过来。自我效能感还被广泛用于学校环境、情绪障碍、心理和生理健康以及职业选择等领域。

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辅导员实践领域的应用,是指导辅导员对其具有组织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既定育人目标的能力的知觉和信念。辅导员自我效能感是辅导员对自我能力的一种信念和认识,反映着辅导员的主观体验和能动性。自我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积极认识和完成工作的信念,激发辅导员在完成工作中的潜能,实现工作的高效完成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 民办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现状

2.1 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现状

2.1.1 职业认同感低,工作稳定性差

在职业选择上,从事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一般只是作为暂时性的工作,并不打算进行长期的职业规划和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出于工作选择的无奈而从事于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他们缺乏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的认同感,一旦有其他职业选择的机会,他们就会辞去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

2.1.2 工作压力巨大,缺乏职业兴趣

在民办高校分工中,辅导员工作跨越学生管理工作、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工作、日常行政工作等的所有领域,从而使得民办高校辅导员整日处于忙碌的高压状态。这种巨大的工作压力,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职业兴趣。

2.1.3 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极为有限,职业倦怠明显

大多数民办高校辅导员缺乏相应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在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前期,由于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和处理相关工作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面临较多的困扰,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消极因素不能积极处理,对工作的巨大压力不能合理有效地通过积极的途径加以排解。

2.2 民办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感十分偏低

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巨大,缺乏相应职业兴趣,工作认同感较低,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又极为有限,职业倦怠明显。这些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导致了民办高校辅导员很难在现实工作中,激发动机调动认知资源以及采取必要的行动来成功完成辅导员特定工作的信念,民办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感存在普遍偏低的现象,对自己工作的愿景设计和辅导员职业生涯的规划缺乏相应的思考。

3 民办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提升路径

3.1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培养,强化积极归因

人的自我效能感是建立在其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以及环境条件等五种信息源的基础之上的。民办高校辅导员的不良情绪的积压、工作压力较大、职业认同感偏低、缺乏成就感直接影响和降低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导致对失去自信,回避困难和缺乏毅力。提升民办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在外部归因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应强化自身内部积极归因,加强民办高校辅导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培养,从内部归因上调动个体对自己在特定的情景里激发动机调动认知资源以及采取必要的行动来成功完成某一项特定工作的信念,从而实现自我效能的自我提升。

3.2 建立自信系部组织,实现积极集体效能

Bandura把集体效能定义为:对团体可以通过采取必要的行动,进而取得特定水平成就的能力的共享信念。根据Bandura的集体效能理解,组织中的成员角色与部门角色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越强,集体效能的协同效应和互补关系就会变得越重要,集体效能更是对组织成员的一种实际认可和肯定。民办高校辅导员作为系部组织角色中的一员,系部效能共享信念的形成和影响对民办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提升具有较大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民办高校辅导员也是对系部组织具有高度的认同性,具有较为共同的集体目标、广泛性和民主性的集体决策的系部组织具有良好的集体效能表现,他们的共享观念更加强烈,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念和毅力更加突出,自我效能感更强。建立自信互助的系部组织有利于积极的集体效能的实现,应作为提升民办高校辅导员第二层级的路径应得到重视和加强。

3.3 加强民办高校软文化建设,提升外部归因影响

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处于高校的外部环境之中,促使着民办高校自身建设水平成为重要的影响辅导员自我心理归宿的外部因素,尤其是民办高校的软文化水平建设对民办辅导员自我效能具有较为直接的影响。民办高校应营造互帮互助、团结拼搏、积极进取的良好软文化环境,在生活和工作中多关注、关心辅导员个人的心理需求,在外部归因上对民办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提升培育积极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美]路桑斯(Luthans,F.)等著.心理资本[M].李超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

[2] 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7(1).

[3] 曹科岩,陈国梁.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感问卷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5).

[4] 李依群.独立学院辅导员从业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思考[J].教育探索,2012(1).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十点感悟 下一篇:基于运营者视角的高校校园文化消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