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民办高校辅导员归属感缺失探索研究

时间:2022-04-22 04:57:40

重庆民办高校辅导员归属感缺失探索研究

[摘要]本文对重庆人文科技学院67名辅导员进行了调查,然后对调查的问卷进行整理分析。从民办高校辅导员归属感的缺失出发,分析了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辅导员归属感缺失的主要现状,探讨重庆个别高校在提高辅导员归属感的实践探索,希望对其他民办高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民办高校;辅导员归属感;现状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2149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提高辅导员的归属感应基于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状况。因此,明确辅导员对工作哪方面满意或是不满意,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是提高其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的首要任务。

1重庆民办高校基本概述

重庆民办高校创办的时间不长,有些体制、机制尚处于探索之中,辅导员队伍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如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与辅导员数量不足之间的问题;辅导员工作任务过重与学生、学校和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学生工作的延续性要求与辅导员队伍不稳定之间的问题。

重庆目前有民办高校24所,其中本科办学8所(2所民办本科、6所独立学院),高职高专16所。重庆民办高校在校学生约24万,按照教育1∶200的相关规定,也就是说全市应有1200名,但根据调查辅导员所带人数都在200以上,多则400多,这远远达不到教育部的规定。因此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如何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继承、改革与创新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2研究样本基本情况

(1)辅导员人数:全校专任教师总数1008人,专职辅导员67人,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665%。这67名专职辅导员中,男性18人,占总数的2687%;女性49人,占总数的7313%。

(2)职称结构:暂无职称的有34人,占总数的507%;讲师12人,占总数的179%;助教18人,占总数的269%;副高3人(特聘教师),占总数的45%。

(3)学历结构:本科53人,占总数的7910%;硕士14人,占总数的2090%。

(4)年龄结构:全校辅导员平均年龄2939岁,其中20~29岁的52人,占总数的7761%;30~39岁的9人,占总数的1343%;40岁以上有6人,占总数的895%。

(5)工作年限:工作最久高达10年,平均工作年限36年,其中工作1~3年35人,占总数的347%;4~8年的有24人,占总数的238%;9年以上的有7人,占总数的746%。

(6)带班人数:辅导员平均每人带2557名学生,其中最高376人,最低197人。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辅导员有以下几个特点:男女比例失调,女性辅导员明显多于男性辅导员;辅导员工作队伍呈低学历、年轻化状态,工作年限短;辅导员职称问题凸显,低职称,而且大多数辅导员仍旧没有评职称。

3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辅导员归属感的现状

31归属感普遍缺失

辅导员的工作涉及面广、自身角色定位不明、发展前途受限等因素,往往使其疲于应付各种杂事,容易产生身体和心理的疲劳,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在对重庆人文科技学院67名辅导员进行调查后,结果显示,3881%表示对学校极度没有归属感,5324%表示没有归属感,2089%表示有归属感但是不强烈,196%表示有很强的归属感。在对辅导员进行走访时,大多数辅导员都存在几个共性问题:首先思想不稳定,都有着换工作的准备,或者考研,或者辞职。其次认为自己属于学校的最底层,工资低,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工作角色模糊。因此可以得出: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辅导员归属感缺失。

32辅导员流失严重

通过对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辅导员的调查发现,90%以上的辅导员本身并没有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计划,他们在岗计划工作时间长则4年,短则1~2月,有的一直处在随时准备离职的状态。辅导员不愿意长期从事这项工作的原因来自家庭、个人、社会等多方面。部分辅导员在升学、升职或离职后能更好地发展,对某些辅导员产生了强烈的诱惑,辅导员的大量流动对他们产生了认知上的冲击,使他们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矛盾,缺乏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决心。调查中可以发现,新进辅导员在归属感上仍抱有较大希望,希望通过自己的年限可以提高自己的归属感,归属感最缺乏的是工作4~8年的辅导员。

33职业认同度低

辅导员这个职业在高校中是再熟悉不过了,可出了高校又有多少人知道。也许在人们眼中就只认得“教师”这个职业。辅导员制度从1953成立以来,一直没有给予一个明确的定义与名称,直到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才把辅导员定义为高校辅导员。高校辅导员在社会工作中常常会被问及自己的职业,甚至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职业的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辅导员内心的自尊和自豪感。

34民办观念重

辅导员归属感的提高会使辅导员延续工作激情、提升工作主动性和增强责任意识。大多数人中,民办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认为民办高校是不正规的,民办高校主要是赚钱的,导致部分人认为民办高校辅导员不能和公办院校辅导员相提并论,这种概念伤害了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自尊心。“公立最优”的传统观念始终占主导,致使多数青年辅导员的潜意识里,仍然存在着自卑的心理倾向,致使辅导员缺少安全感、归属感,认为民办院校不是久留之地,只不过是职业选择的中转站[1]。

4重庆民办高校提高辅导员归属感的实践探索

当前民办高校辅导员归属感的缺失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无论是高校辅导员的未来如何发展,还是如何有效提高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归属感都需要深入研究探讨[2]。目前国内关于提升辅导员归属感的举措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41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提升辅导员归属感实践探索

411重视辅导员工作,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门人才

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责任重大,任务繁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非常重视辅导员的工作。为了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该校不断加大对辅导员工作要求的同时,从政治上、工作上关心他们,对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加以保护和激励,但由于民办体制的特殊性,往往与辅导员理想中的差距甚大。

412建立辅导员资助计划

该校主要根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来制定《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青年辅导员培养资助计划》(以下简称《辅导员资助计划》),该制度主要将辅导员分成三个部分,即A、B、C,这三者的申请条件不同,主要是根据初级辅导员、中级辅导员、高级辅导员来制定,体现了该校对辅导员的重视程度。自从该校制定了《辅导员资助计划》后,辅导员流失明显减少,可以看出辅导员归属感除了从工资方面进行一定的考虑以外,人文关怀和居住环境还是有很大的影响,这也只起到了一部分的作用。

就总体而言,辅导员对工作越满意,其归属感越强。因此,应该从辅导员专职队伍的实际出发,鼓励、支持他们安心本职工作,如何提高收入低、工作强度大的辅导员的工作满意度,如何让辅导员在工作岗位上更能实现自我,体现个体价值,形成完善的辅导员队伍激励和保障机制是目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42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提升辅导员归属感实践探索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则参照管理人员的行政级别晋升等级,设立辅导员“职级晋升”系列,建立《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专职辅导员级别晋升管理办法》,一级相当于科员,二、三、四、五级分别相当于副科、正科、副处和正处。

(1)建立辅导员晋升办法,规范辅导员管理。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试行的《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专职辅导员级别晋升管理办法》根据辅导员工作年限把辅导员分为几个级别。事实上,该校实行的是“科员―科级―处级”辅导员,根据工作年限和条件每年定期对申请的辅导员进行答辩,充分考虑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性,注重考核辅导员的综合表现,具体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年限、获奖情况和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评审。这一制度可以拓展辅导员岗位的政治空间,增强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让辅导员有事业归属感。

(2)分方向管理、建设职业化、专业化队伍。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除了进行级别晋升管理以外,还进行了分方向管理,辅导员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指导、就业指导课等分方向。这样让辅导员把工作当作一项可以长期从事的职业来做,在职业化的前提下,辅导员根据自身能力、特点和工作需要,专门从事和研究辅导员某一项或几项工作职责,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升,最终在某些领域达到专业化、专家化的水平。

43其他高校提升辅导员归属感实践探索

在重庆有些民办高校是依托母体大学,辅导员的待遇及其编制按照母体学校走,这既提高了辅导员的待遇又使辅导员得到基本满足。另外有些是参照专任教师的职称评聘等级,设立辅导员“等级聘任”系列。一级相当于助教,二、三、四级分别相当于讲师、副教授和教授。成立专门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实行标准单列、指标单列、序列单列、评审单列。让辅导员看到自己的发展机会,使他们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以发挥他们自身潜能,更有利于稳定辅导员队伍。

不同高校对辅导员的重视程度不一样,所以高校辅导员的归属感自然也不一样。就重庆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归属感程度而言,从走访调查分析可得出,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辅导员的归属感比较高,不管是从教师的工资待遇或者福利,目前在重庆算是比较好的。当然从全国的范围上讲,又是有差距的。比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辅导员归属感就很强,幸福感指数也比较高,而高校辅导员主要是按照母体学校的体制来执行的,所以相关福利待遇都比较好。

高校辅导员归属感对于辅导员自身的自我效能感、集体效能感都具有很深的影响。辅导员如果可以感受到学校的支持,满意自己的住所和待遇等,那么辅导员对抗挫折的勇气和力量也会增强,反过来也会增强辅导员对学生的责任感和对学校的认同感[3]。

参考文献:

[1]戴晓英民办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归属感探析[J].赤子,2014(2)

[2]徐俊生民办高校辅导员归属感问卷编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

[3]徐俊生国内外高校辅导员归属感研究综述[J].新课程学习,2015(3)

上一篇:如何培养小学生初学英语的兴趣 下一篇:语块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