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2-08-06 12:37:16

中美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

摘要:科学研究已证明:体育活动有助于身心健康。但事实表明,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却在减少。本研究以中国东部沿海的浙江省和美国中北部的爱荷华州这两个经济、教育实力相对较为接近地区的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把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等特征条件下,影响这两个地区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作为研究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从比较中得出启迪,为我国青少年更好地开展体育活动,促进其身心健康提供一份依据。

关键词:不同特征因子;青少年;体育活动;影响因素;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9-1247-03

A Comparative Study on Factors Impacting on Adolescents' Physical Activity Participation with

Different Genders and Grades in Some Selected Areas in China and U.S.A.

ZHOU Li-jun1,Larry D. Hensley2

(1. Education Colleg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Zhejiang China;

2.School of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and Leisure Service, 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 U.S.A.)

Abstract:The scientific research has showed that physical activity is good to body and mental health. However, the fact is that the number of physical activity participants is decreasing. The research is to comparatively study the factors impacting on adolescents' physical activity participation between China and U.S.A.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ifferent genders and grades to find out some ideas to carry out adolescents' physical activity and promote their body and mental health in China.

Key word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 factors;Adolescents;Physical activity;Impacting factors;Comparative study

一直以来,国内外体育学者都致力于体育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研究,其中以美国的研究最为深入。以美国著名的学校体育专家Larry D. Hensley教授为首的学者在美国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状况、美国青少年的健康状况、美国青少年的体育活动与健康状况的关系等方面做了长时间的实验跟踪研究,数据统计资料显示:美国青少年每天参与体育活动的状况在持续下降,1/3的12~21岁的年青人不参与一定强度的体育活动,14%的青少年不参加体育活动,每日参与体育活动的高中生占总人数比率的30%;选修学校体育课的人数比例在下降,在9~12年级的青少年中,1991年选修体育课的人数比率是41%,到1999年下降到30%。且女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差于男青少年。[2]与此同时,美国青少年超重比例已是1980年的3倍(BMI超过24即为超重,BMI超过30即为肥胖,BMI=体重/身高平方)。 13%的6~14岁儿童、14%的12~19岁青少年超重,在超重的5~15岁少儿中,61%以上有1种或1种以上的心血管疾病,27%的有2种或2种以上的慢性疾病(AMA,1995)。全国有20%的青少年身体达不到健康要求。而且美国的青少年是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中超重比率最高的。[1,3]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水平与前25~30 a相比,几乎没有什么提高,在有的方面甚至有所下降。研究表明,造成青少年和儿童肥胖、超重的主要原因是体育活动不足。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范立仁等同志“我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人数在下降,且随着年龄增长,参加体育活动的比率在下降。[9]

中美相关研究都表明体育活动有助于身心健康,但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却在减少。既然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体育活动有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措施,而参加体育活动的青少年人数却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长而下降,而女生参加体育活动人数却少于男生。近几年,中国的素质教育在逐渐深入,历来重视素质教育的美国又推出了“健康公民2010计划”,因此本研究以此为契机,以中国东部沿海浙江省和美国中北部的爱荷华州这两个经济、教育实力相对较为接近地区的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在上一篇“影响中、美部分地区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因素的比较研究”[11]基础上,对中美部分地区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从更微观的角度对为我国青少年更好地开展体育活动,促进其身心健康提供一份依据。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研究法查阅中美两国近5年来相关文献及政府文件,在阅读和了解相关信息的基础上,确立本研究的思

投稿日期:2008-03-14

基金项目: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ELA030458)。

作者简介:周丽君,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比较体育。路和研究内容。

1.2专家访谈法结合课题的研究内容,对中美相关专家进行访谈,进一步明确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3问卷调查法问卷的设计首先是根据本研究的内容从人口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加以分层构建,并提请国内相关专家两轮审议、修改;最后得到专家们对问卷结构和内容的认同(认同率为100%)。问卷以5级梯度量表进行测量,并采用重测法进行信度检验,信度系数为r=0.89,p<0.01,测量结果满足了本研究的需要。然后笔者在2004年赴美访学期间,用问卷的英文版在美国北爱荷华大学附属学校的6~8年级学生中抽取部分进行预测,根据学生对问卷的理解程度和美国的实际情况,课题组成员美国著名学校体育专家Larry D.Hensley教授根据美国的情况对问卷内容做了调整,问卷结构和内容经北爱荷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在美国的爱荷华州发放英文版问卷,在中国的浙江省发放中文版本问卷。问卷调查主要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对浙江省十所重点和普通中学的初高中2 000名青少年就影响其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并用同样方法对爱荷华州的8所私立和公立学校的500名6~12年级的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中国部分回收有效问卷1 813份,美国部分回收有效问卷389份。回收率已达到社会学的统计要求。

1.4数理统计法应用SPSS软件和EXCEL软件对回收问卷进行频数分析,方差分析,T检验等。

1.5比较分析法对影响中美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因素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得出结论建议。

2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如表1和表2所示。

因为考虑到高考的因素,所以中国高三年级的样本几乎不考虑在内。

因为本研究是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影响中美部分地区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因素的比较研究”的部分成果,课题的主要成果“影响中、美部分地区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因素的比较研究”已发表在《中国体育科技》2007年第四期上。在发表的成果中已经用因子分析法概括出影响中美部分地区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因子。影响中国青少年的是体育课内容因子、亲朋好友因子、体育成就因子、体育乐趣因子、身心健康因子和场地器材因子,而影响美国青少年的影响因子是身心健康因子、体育成就因子和亲朋好友因子。关于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子,在前篇论文中已经详细分析论证,这里不再展开。本研究主要去发现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中美部分地区青少年在影响其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上有何差异。

2.1不同性别中美部分地区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

从表3、4可以看出中国男女青少年在体育课内容因子、体育成就因子、体育乐趣因子和场地器材因子上存在及其显著差异。美国青少年在身心健康和体育成就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两国青少年在体育成就因子上都存在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且因子对男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程度大于女生。这与此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高峰期,同时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待不同,使得男生在个人的成就感和个人的体会上比女生来的更强烈有关。同时中国青少年在体育课内容因子、体育乐趣因子和场地器材因子上也存在极其显著性别差异。且男生在这些因子上的影响程度都要大于女生。这表明中国的体育课的内容设计,体育课考试对男生的吸引程度要大于女生,而男生所选择的多与体育场地、设施有关的竞争性、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项目,而女生对场地、设施的要求相对不高,多趋向于趣味性体育活动。

2.2不同年级中美部分地区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对中美部分地区青少年在不同年级层次上影响其参加体育活动因素的差异性进行研究,本研究采用了单因素方差检验(表5,表6)。

表5、6表明中国不同年级青少年在体育课内容因子、亲朋好友因子、体育成就因子、身心健康因子和场地器材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美国青少年在体育成就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中国青少年的体育课内容因子在年级上做进一步的差异性分析,发现此因子对高中年级的影响要小于初中年级。这可能与中国初中生的中考体育考试有一定关系。对亲朋好友因子和体育成就因子在年级上做进一步的差异性分析发现,随着年级递增,这两个因子的影响程度减小。美国情况亦如此。这是由于随着年级的增加,青少年逐渐成熟和独立,对父母的依赖逐渐减小有关。不同年级在身心健康影响因子上的差异性分析发现,对初中学生的影响程度要大于高中学生。以笔者的观点看这还是跟初中学生这时期相对较轻的学业压力有很大关系。不同年级在场地器材影响因子上的差异性分析发现,随着年级增加,影响程度加强。这因为随着年级增加,功课学业负担也相应增加,自由支配时间相应减少。场地的远近和器材的是否充裕会成为青少年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不同年级的美国青少年在身心健康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性。这恰恰表明美国青少年的学业压力不大,他们从事体育活动的最根本目的是为了健康。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美国的健康公民2010计划已初现成效。

3比较后的启迪

3.1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性别差异应引起各级部门的足够重视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影响中美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因子做性别差异性比较发现,中国男女青少年在体育课内容因子、体育成就因子、体育乐趣因子和场地器材因子对其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上存在显著差异。美国青少年在身心健康和体育成就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除美国女青少年在身心健康因子的影响程度大于男青少年外,其余影响因子对男孩子的影响程度都要大于女孩子。这个结果表明男、女青少年在体育课的任务完成、体育的成就感、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上都存在显著差异,且男青少年在体育课任务的完成上及体育成就感上强于女青少年,男青少年在体育活动项目选择上更具有对抗性和竞技性,他们更注重享受体育的乐趣。而国内外也已有种种研究表明:青少年在参与体育活动中存在性别差异,在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且女生在这些方面都要弱于男生,尤其表现在体育活动的参与上。体育活动的健身、健心功能已经众所周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为了激发女青少年的体育行为,让她们拥有更强健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她们更全面的发展自己和激发她们的创造力,教育部门、学校和家庭要对体育活动的性别差异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能采取一定的措施。阿特金森(Atkinson)的期望――价值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倾向是动机水平、期望和诱因价值三个因素的积函数。动机水平是一个个体稳定的追求成就的倾向,包括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期望是个体对成功概率的主观估计。任务价值,即成功的诱因价值,是指个体取得成功时的情感反应,具体说就是自豪感、满足感。因此要改变男女生在体育行为上的差异性,教育部门、学校和家庭应从以上三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激发女生参与体育活动。

3.2教育部门应更加合理设置青少年的体育课程内容我国不同年级青少年在体育课内容因子、场地器材因子、身心健康因子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初中和高中的课程内容要很好的衔接和递进。所幸新课标的改革在进一步深入,相信我国青少年的体育课程内容会更加完善和合理。

参考文献:

[1] Marilyn M. Buck, J.Thomas Jable, Patricia A. Floyd. 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Foundations And Trends[M]. Thomson Wadsworth,2004.

[2] Larry. D. Hensley. Physical Fitness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The U.S.A. Research Report. June,2001.

[3]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Report of The Surgeon General, May,2004.

[4]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Initiative of CDC.1996.

[5] Albert V. Carron,etl. Psychology of Physical Activity[M].Mc Graw Hill,2002.

[6] Kelly Melorgrano. Developing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M].Human Kinetics, 2004.

[7] Stephen J. Silverman, Catherine D. Ennis. Student Learn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M].Human kinetics,2002.

[8] [英]安东尼・吉登斯. 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2.

[9] 范立仁,等.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2000.

[10] 兰自力,等.学校体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作用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3,1.

[11] 周丽君,等.影响中、美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因素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7.

[12] 蒋碧艳,祝蓓里.上海市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心理科学,1997,20.

[13] 曲毅.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8(1).

[14] 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5] 王晓芬,编著.体育统计与SPSS[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16] 美国学生健康工程. 国外体育动态,2000.

[17]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一九九五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与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1996(3).

[18] 董杰,等.我国与世界体育强国青少年体育与健康发展状况的分析与比较[J].山东体育科技,1999(9).

上一篇:黄精提取物对耐力训练大鼠骨骼肌组织NO-NOS体... 下一篇:中国成年男女国民体质变化特征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