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的手指拨动思维的琴弦

时间:2022-08-05 11:52:29

用智慧的手指拨动思维的琴弦

摘 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关键词: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探究情境;体验;激发

[案例描述]

通过学习“左右”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认识立体图形建立空间立体感打好基础,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开始,我创设生活情境,用鼓掌来引入左手和右手。再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分辨这两只手?从而引入课题(左右)。

探究新知部分,我又创设了问题情境和游戏情境帮助学生感知身体上的左右。

1.说一说。师:“同学们都能分清左手和右手,你能说一说常用左右手做哪些事情吗?”(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举例。)

2.找一找。师:“请大家在自己的身上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像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同桌两个人互相指一指,说一说。”(此时学生纷纷寻找同桌合作,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充分感知自身的左和右。)

3.玩一玩。通过老师带着学生玩“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帮助学生借助身体器官认识并正确分辨左右。

在实践操作环节,我创设探究情境,理解生活中的“左右”,突破教学难点。这里我设计了三个活动:1.摆一摆。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叙述摆学具,通过摆的活动,学生学会确定物体的左右,初步感受如何用语言来叙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2.说一说。看着摆好的文具,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3.数一数。让学生从左右不同的方向数一数橡皮是第几个。学生在数的过程中自然体会到同样的东西,按左右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4.反馈练习:小动物排队。这里创设游戏情境,老师发口令,请小动物们按口令排队,再组织学生用左右来描述小动物们排队的情况。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将“左右”在游戏中得到了实践,实现了概念的外化运用。

联系实际环节,我创设了生活情境和游戏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左右”的相对性。1.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左边和右边的同学,然后向后转,再说说自己左右的同学,提问:和刚才一样吗?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质疑、释疑,发现因为方向不同,所以左右的同学刚好相反。2.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个上下楼梯的情境图,思考: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带着疑惑,在课堂上模拟上下楼梯的情景,在体验中再一次感受“左右”的相对性。

[案例反思]

情境化教学是贯穿于本节课的最大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境,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在具体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宽松、融洽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导课时可根据教材特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可感情境,让他们置身其中,深入体验教材的内涵,学生由此积累的情感,必然转化为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在引入新课环节,我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选择学生最熟悉的左手、右手为突破口,借助身体的器官,让学生在熟识的生活情境中,领会左右的含义,分辨左右的位置关系。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在探究新知部分,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都能分清左手和右手,你能说一说常用左右手做哪些事情吗?”“请大家在自己的身上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像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同桌两个人互相指一指,说一说。”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积极思考,参与活动。利用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充分感知自身的左和右,在各自原有的经验的基础上去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三、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愉快的游戏能唤起学生的愉悦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我设计游戏情境,采用多种游戏形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提高学习成效。理解左右的相对性需要有一定的空间观念,而一年级小朋友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强,要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亲历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才能感悟较深。在教学中,我创设游戏情境,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左右坐着的同学,再向后转,说一说自己左右坐着的同学,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方向不同,左右不同。这样,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学生对左右的相对性这一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较好地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同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四、创设探究情境,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时,我努力挖掘教材本身潜在的智力因素,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发现、探索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用铅笔、橡皮、尺子等学习用品“摆一摆”,然后我问“能不能用左右来描述一下它们的摆放情况?”(说一说)“从左(右)数橡皮是第几个?”(数一数)这些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的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左右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左右的位置关系。

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形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教学的提高。

(作者单位 甘肃省临洮县第一实验小学)

上一篇:利用物理实验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 下一篇:英语学习起步阶段中词汇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