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定位:制约信息技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及其意义

时间:2022-08-05 07:55:19

职业定位:制约信息技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及其意义

摘 要: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通过文献查阅与基层一线访谈,本研究认为重新认识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明确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定位,这对于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升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动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引导高校信息技术专业办学等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定位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01/03-0038-03

为了应对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发展,21世纪初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单独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教师作为新型教学人员应运而生。但近年来研究表明,信息技术教师已成为影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一大病源1,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师在数量与质量上都难以适应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需要,一方面却出现“一线缺乏信息技术专任教师与高校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却不愿来”的师资困境,陷入专任教师缺乏、师资给养难以持续补充的恶性循环之中。认真反思这些问题的背后,必须看到,信息技术教师角色超载,承载太多的使命与责任,重新认识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明确其职业定位,已成为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职业定位刻不容缓:来自文献梳理的剖析

信息技术教师到底做什么?显然这是一个很不值得一提的问题,但却是困惑一线信息技术教师生存与发展的难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理所当然是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但现实却是信息技术教师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能否对等还有待确定,“信息技术教师地位低,角色定位模糊,专业特殊未被认可”2已成为国内信息技术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

自2002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与K12信息技术教育论坛联合开展了“信息技术教师:生存与发展”专题以来,有关信息技术教师生存与专业发展的研究引起各方重视。以“信息技术教师”为主题词,在中国期刊网上可搜索到2011年12月份之前的文献有1447篇,通过整理,得到“信息技术教师生存与发展现状调查、职业(专业)认同、课程价值认同、教师角色定位、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的文献近113篇。

“教师生存与发展现状调查”文献达到近35篇(其中期刊文献27篇、硕士论文8篇),涉及地区为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青海省、辽宁省、陕西省、江西省、浙江省等部分地区,资料表明:信息技术教师地位低,处于求生存状态,3边缘化现象严重,不容乐观。

在“职业(专业)认同”方面,文献有9篇,主要集中在2008年至2011年。职业认同度低,专业认同度低,职业倦怠现象普遍,特别表现在低成就感上,已成为公认的事实。张兵,孙淑晶等4(2008)认为“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是由教师职业的特点、信息技术课程性质、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性质和个体人格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课程价值认同”方面,有5篇文献,解月光5(2005)、刘向永等6(2011)通过调查与访谈,都指出了一个极为尴尬的现象:信息技术教师对课程的理想认同程度高,而对信息技术课程实际执行效果的认同度却普遍偏低。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有26篇文献,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直接决定着信息技术学科地位与价值,但文献表明,教师专业信念低7、自我效能感差89等都已成为制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很明显与信息技术教师当前职业特点与工作性质有着根本的联系。

在“教师角色定位”方面,有28篇文献,文献表明: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多重角色存在,工作范围广,教师角色普遍超载,承担着与其身份并不相符的工作内容,工作没有主次,“超级打杂工”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代号,使其难以完成真正的历史使命。马晓玲等10(2011)根据调研与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角色的已有研究,将信息技术教师角色按工作性质和相关性分为三类:(1)信息技术教学人员:承担信息技术教学、教育技术或信息技术培训、学生参加竞赛的辅导、校本课程的设计等工作。(2)技术人员:承担电教设备维护、教师办公室电脑维护、教学管理系统的开发和维护、网络硬件维护、机房维护、校本课程开发、校园电视台维护等工作。(3)信息技术管理人员:负责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和网络的设计、规划和建设。有一线教师更为形象地将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概括为“负责学校里一切与电有关的工作。”11戴卫芳12(2008)分析认为“信息技术教师角色冲突主要表现为:①作为具体的生活者和全时空的工作者的角色冲突;②作为全能的工作者和具体的工作者之间的角色冲突;③作为先进技术的代表者与具体的工作地位、待遇之间的角色冲突。信息技术教师角色冲突的根源在于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定位出现了偏差”。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王问洋13所指出的信息技术教师“学科回归现象”(即信息技术课程开设伊始从其他学科转行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开始回归原有学科)令人深思,有谁会从事一个前途未卜的职业呢?由此引发出一个新命题:信息技术教师地位该如何得到认可呢?

数据显示,在信息技术教师的真正教学舞台上,由于师资少,工作量大而杂,信息技术教师的精力不够,应付成为常态。2008年教育部科技司与教育部启动的“教育部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重大课题——‘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历时两年,在全国(除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自治区之外)的3091所中小学进行调研后,指出:“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占所有教师的4.5%,平均每所学校有1.5名信息技术教师,平均每位信息技术教师负责245名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14而笔者在2009-2011年所了解的情况表明,平均每位教师每周至少要承担20节左右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在此情况下,再加上其它杂活等,即使是信息技术专家教师,当超负荷工作成为常态时,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教研与个人学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创新性突破也只能偶尔为之,15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综上所述,现阶段国内信息技术教师主要面临如下困境:职业被边缘化,职业认同度低;职业压力大,职业倦怠现象普遍;专业认同不理想,专业信念弱;工作性质复杂,难有精力投入课堂教学;保障机制不健全,职业前途不明朗等问题。追根溯源,不难发现,职业定位刻不容缓,制约着教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教师对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将会严重阻碍教育信息化进程。

二、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定位的现实意义

1.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的内在呼唤

2001年初,教育部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中强调教师是专门化的职业,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应该要具备相应资格标准。那么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明确职业性质,是教学岗位还是管理岗位,或是专业技术岗位等已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其从业标准的制定,决定着信息技术教师的评聘,还原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神圣而专业化特点。

回顾历史,信息技术教师之所以肩负教学、管理、专业技术等多重角色,这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初期专业人才稀缺时的产物,也是特定历史发展进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做出的牺牲与贡献。但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岗位将必然推动相应的人事改革,否则缺乏专业人员支撑的教育信息化只会是一纸空谈。2012年3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在第十章“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中专门指出“明确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评聘办法,逐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待遇”。以此为契机,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定位已是大势所趋,这也是对信息技术教师自身价值的肯定与尊重,更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在呼唤,必然将成为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所在与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的关键。

2.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石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2002、2007两次关于“信息技术教师生存与发展现状”的专题调查中,基层一线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对所从事职业遭遇的不公正待遇,均表达出“生存态度决定专业命运”、“有才才有位”等坚强面对的自信,这着实让人为之感动。但必须看到,这些一线坚强的声音也直接反映出他们对职业认可的期盼,近三年来“课程教师”、“学科教师”、“专家型教师”等表述不断出现在学术文献之中,直接折射出一线信息技术教师对课堂教学这一核心职责的热爱与追求。历史已证明:仅仅期待一线教师个体的努力与甘于付出,是对信息技术教育的不负责,定位已是信息技术教师这个群体专业化发展必须首先跨过的一个坎,一个恰当的位置才能明确责任与义务,也才有信心去付出,开出花,结出果,做出应有的贡献,积累应有的职业自豪感,最终实现课堂教学创新与价值。

3.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

培养学生是信息技术教师发展的归属和落脚点,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其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最终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只有教师职业定位好,才能做好信息技术学科的研究工作,在学科课程定位方面开展有价值的探索,实现单纯的技术学科向实践性、探究性学科的转变,使学生能充分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其他学科内容,“生成”出内涵丰富、有创意、有生命力的成果或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对外部世界有敏锐的洞察力,具备广阔的视野和改变传统世界的冲击力。

4.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

高校信息技术专业办学主要集中在与信息技术教育联系最紧密的教育技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又称为计算机教育)专业,以教育技术学专业为例,2004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颁布的《中国教育技术标准》里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专职教师定位为教育技术职业人员之一”,而从其工作内容来看,很显然与学校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内专业人员的部分职责有所重合。从当前教育技术学专业办学研究的文献来看,各高校的专业定位、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课程体系架构等都大多围绕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和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学校信息化建设”16三大工作领域而进行。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组17(2008)调查显示“基础一线对专职教师的需求不规范、热情不高”。而陈群18(2009)通过调查认为“中小学对高校信息技术各相关专业的专业特点和人才的知识结构缺乏了解,在选聘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和教育信息化管理人才时,盲目性也很大”。正如上文所述,将一线信息技术教师置身于水深火热的三大工作领域之中并不合理,一方面各高校还在基于多重角色来培养信息技术教师,另一方面各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师的需求也不统一,这必然将使基础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因此,明确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职责与分工,对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与需求规范都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氯解磷定用量的研究 下一篇:阿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