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平权 第10期

时间:2022-08-05 04:10:32

教育平权 第10期

每年“两会”,教育改革都是避不开的话题,今年大家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异地高考和贫穷家庭子女的上学问题上,两者都事关教育公平。教育是实现社会阶层上下流动的阶梯,如果教育不公平,那么社会流动就会板结化,身份就会世袭,这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异地高考主要牵涉到流动人口的子女,他们跟随父母到城市就学,要在户籍所在地之外参加高考,高考的去户籍化应该要得到执行。但要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恐怕还要从解决异地中考问题做起,现在多数城市仍然不允许外地孩子在本地上高中,如果不能上高中,考大学就更谈不上了。有人担心放开异地高考会产生高考移民,这种担心完全多余,一般来讲,人口流入地的教育资源要相对丰富,高考移民能在某种程度上解决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问题。

集权体制的一个病症,就是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在行政中心,全国的教育资源集中在首都,全省的教育资源集中在省会,全市的教育资源集中在市区,要解决教育不公平,要从改变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开始。《宪法》规定,每个公民在受教育和升学的权利上是平等的,等于是法律要求各级政府要为同一辖区的学生提供基本相同的学习条件,省城与地级城市、地级城市与落后山区的教育条件应当基本相同,甚至落后地区要给予更多的倾斜,而不是相反的做法。

另外,联合国研究发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就是高等教育占用了过多的教育资源,高等教育的比重比基础教育要多得多,造成了很严重的浪费。现在政府衡量一所高校的好坏,主要看它获得的教育经费有多少,于是学校逼教师去拿项目,一个教师能够拿到的项目越多,他在学校的地位就越高,能够获得的奖金也就越多。教师不是看他的研究成果怎么样,而是看他拿了多少钱,而且拿了钱以后,几乎没有不过关的。大量的研究经费被拿去吃喝,而不是做研究,酿成了大量的腐败,也耗费了教师大量的精力,败坏了学校风气。

所以,一方面,我国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只占财政支出的15%,而美国等发达国家教育在财政支出占比达到了30%以上;另一方面,每年增加的教育经费,更多地跑到了高等教育,跑到了不恰当的研究项目里,现在许多高校教师的研究项目,动辄数十上百万,而有的农村小学因为欠十几万,就要被建筑公司告到法院,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出现了严重的不对等。大学教师应该是追求真理、追求社会正义的,如果大学教师都腐败了,那么这个社会就烂到底了。

另外,我们要落实公民的办学权,给私立学校更大的发展空间,办学是公民的结社自由,政府应该承认他们的权利,并给予一定支持。我们可以实行教育券制度,把人民应得的教育经费交给个人,由个人自己选择学校,然后学校找政府兑换教育经费,这样的话,私立学校能够按照学生的数量,得到公共资金的支持,这对私立学校和弱势的民工群体都是有利的。

(本报记者徐伟采访整理)

上一篇:河南信阳黄金土地离奇易主 下一篇:“两会”上的老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