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中创造

时间:2022-08-05 03:05:46

在反思中创造

纵观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一种新学说的建立、新理论的形成及新元素的发现,都是在化学家们的不断反思中所产生。因此,我们应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及反思能力。

1在研读教材中反思,培养创造人格

传统的应试教育注重的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和习惯思维。它会导致学生思维途径狭窄,思维方式单调,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创造性。而创造思维则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完善结合,敢于反思是培养创造性人格的重要途径。敢于反思就是向常识宣战,就是新事物诞生的开端。现行的中学化学教材,是权威的象征。在大多数人眼里,似乎无懈可击。但只要我们仔细研究,也能发现它的不足之处。如初三第二章第三节“元素、元素符号”中强调了元素只能描述宏观物质的组成,微粒只能从微观角度描述物质的构成,但课本上却说“氦气等稀有气体是由单原子组成的”,无疑,这一句话拨乱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概念的形成。在我们的化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反思,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品质和“不唯书”的创新精神。

2在实验操作中反思,营造创新环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操作中,由于反应条件控制不当、操作不当等原因,经常出现实验现象和预测结果不相同,甚至相反的情形。对此,我们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反思,找出原因,让他们自己得出改进意见。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若按左图操作,则光亮的红色铜只能在试管底部内壁上看到一点点,而大部分的粉末呈现暗红色,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①受热不均匀。②氢气与氧化铜接触面积太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思考:①可以人为地扩大氢气与氧化的接触面积(如使氧化铜在试管底部铺开)。②减小受热面积(因为受热面积越小,受热越均匀)。③可以将氧化铜送入氢气中(与课本中操作相反,此外运用了逆向思维)。学生经过反复思考,加上我的及时点拨,得出了如下两种改进方案:①将烧黑的铜丝趁热插入盛氢气的集气瓶中,如右图所示,则可观察到:铜丝由黑色又变为光亮的红色。②先在试管内滴入1~2滴水,浸润试管底部内壁,然后加入氧化铜粉末,让其均匀沾在试管内壁上,再将试管加热至无水流出,备用。做好上述准备后,再按课本要求操作,并转动试管,则可看到试管内壁上有光亮的铜镜出现。实验经改进以后,不仅现象明显,而且操作简单,易于实施。让学生观察实验、记录现象、分析原因,在探索中求新,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能力,更重要的是营造创新环境,让学生在焦急渴望状态中,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使他们的创造才能在多次反思中得到升华。

3在例题教学中反思,发展创造思维

反思之一:一题多解,贵在巧解。现代考试是以速度和准确度取胜。因此,我们应向学生提出考试的基本要求:以最简单的解决获得最完美的答案。要达到这一水平,只有让学生在平时的解题训练中,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从众多的解法之中寻求最简单、最优的方法。

[例如]:在常温常压下,50mkH2S与60m1O2混合点燃,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状况,可生成SO2多少ml?

[分析]H2S在O2中燃烧,可能的反应有:

2H2S+O2=2S+2H2O…①

2H2S+3O2=2SO2+2H2O…②

法(一):列方程组法。令①中参加反应的硫化氢为xml,②中参加反应的硫化氢为yml。

据②可知,生成的SO2为35ml。

法(二):得失电子守恒法。令生成SO2的体积为xml,并分析硫和氧两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可得:

6x+(50-x)2=60×4

(硫失离子总数)(氧得电子总数)

解方程,可得x=35(ml)

法(三):总反应式法。依题意有如下反应:

50H2S+50O2=xS+ySO2+50H2O

观察两边的氧原子数可得:生成的SO2为35ml。经过比较,我们发现,差量法和总反应式法是最巧妙的。通过一题多解的教学训练,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为创造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反思之二:一题多变,以点带面。

“100×l

例如:已知25℃时,Kw=l×10-14,计算该温度下纯水的电离度。

变题l:已知100℃时,Kw=l×10-12,则100℃时,纯水的电离度是25℃时的多少倍?

变题2:25℃时,往纯水中投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配成0.l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问投入氢氧化钠前后水的电离度有何变化?

变题3:25℃时,往纯水中投入一定量的氯化铵固体,配成溶液,问投入氯化铵前后水的电离度有何燹化?

以上四题将水的电离度与Kw、温度、电离平衡及盐类水解的有关知识连成一体,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变通性,为创造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在探讨学法中反思,形成创造能力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知识、新理论层出不穷。如果仅靠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则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许多东西要靠自己去学习,每个人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作为一个化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注意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探求好的学习方法。例如,当复习盐类的水解这一知识点时,就要让学生掌握水解反应的内涵与外延,并联想到酯、卤代烃、醇钠、酚钠、糖类、蛋白质以及一些特殊的无机物(如碳化钙、氮化镁等)与水的反应。这样就可以将一些零散的化学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框架,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我们应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利用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训练其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创造。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如何进行化学实验的创新教育 下一篇: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