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研究

时间:2022-08-04 10:23:40

高中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研究

吟诵是我国传统诵读、创作诗词的好方法,它讲究抑扬顿挫,依字行腔。吟诵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更快地记忆古诗词,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近百年来由于历史原因,吟诵濒临失传,但近几年这种读书、教学方式逐渐被人重视。为了调研吟诵教学在当今高中语文课堂上是否适用,以及如何更科学地借助吟诵进行教学,笔者从一线教师以及相关学者的研究经验入手,结合传统吟诵文化,探讨古诗词的吟诵教学方法问题。从相关资料阅览结合前期教师访谈得出具体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师生群体间进行相关的访谈、问卷调查与教学实践,认为吟诵教学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下具有优势及可行性,初步得出一些提升课堂效果的方法。

古诗是高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诗歌教学也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诗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与民族精神,是每一位华夏子孙都应学习和掌握的,然而提起语文诗歌教学,大部门教师都会摇头叹息,难教。尽管《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标准和目标――“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语文诗歌教学却仍处在为考试而学、为应考而教的尴尬境地,难教难学的问题依然存在。吟诵古典诗歌的教学法因其灵活性、趣味性等优点逐渐被一些语文教师所借用,然而将吟诵引进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在大部分地区却依然处在困境之中,这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又是否真的奏效?为了使吟诵教学的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基于吟诵教学理论和吟诵教学的经验,笔者设计并与濉溪县高一的学生共同进行了一次古诗吟诵教学实验,包括问卷调查与教学实践。

一、古典诗歌吟诵教学的调查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对吟诵的认识,笔者随机选取濉溪县高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因在实验过程中存在学生漏填选项导致一些题目总回答次数不等,故剔除掉两份无效问卷,以基数200份进行计算。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前诗歌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古诗词吟诵教学的观念淡薄

在调查中会吟诵的学生仅占4%,几乎没有学生跟随老师系统学习过吟诵。在走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县城里数所中学几乎没有教师会吟诵,将吟诵应用在课堂上的老师更是没有。吟诵教学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全国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县城农村地区的教师对吟诵教学仍是一无所知。

(二)学生学习古诗词死记硬背

通过问卷调查得知,39.5%的学生在阅读背诵古典诗歌时没有特别的情绪体验,36%的学生背诵古典诗歌的方式是熟读背诵,41%的学生背诵古典诗歌的方式是理解背诵;偶尔有阅读欣赏古诗文圈点勾画的符号系统的占46%,从来没有的占35.5%,26%的学生认为老师在古典诗歌上的指点是老师教了但不懂运用。由此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高中学生依然缺乏阅读欣赏古诗文的圈点勾画的符号系统的意识,这可能是老师在古典诗歌上的指点理解不到位的原因。

(三)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期待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52.5%的学生喜欢将诵读与其他形式相结合、45%的学生希望学校开展古典诗歌诵读比赛、32%的学生希望学校开展古典诗歌实践活动以进行古典诗歌的学习。由此可以看出,高中学生喜欢多样性的古典诗歌学习方式。然而目前高中学生古诗词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师多采用讲解的教学方法。古诗词教学可以用到视频欣赏、音频欣赏、图画等多媒体,同时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之一。

(四)家长缺乏引导,学生缺少熏陶

环境对高中学生影响很大,对古诗词感兴趣的父母更能营造出让孩子爱上古诗词的环境。在调查中,39%的学生表示父母偶尔会陪自己一起诵读古典诗歌,48%的学生表示父母几乎从未陪自己一起诵读古典诗歌;37.5%的家长非常支持学生诵读古典诗歌,44%的家长一般支持学生诵读古典诗歌。由此可以看出,家长虽然支持孩子诵读古典诗歌,但是多数家长还是很少陪孩子诵读古典诗歌,学生缺少家庭的熏陶。

(五)古诗词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调查显示55%的学生对于欣赏、阅读古典诗歌的兴趣一般,35.5%的学生喜欢欣赏阅读古典诗歌;对于背诵古典诗歌的兴趣一般占51%,不喜欢背诵古典诗歌的占17.5%,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喜欢欣赏、阅读古典诗歌,但是对于背诵古典诗歌缺乏兴趣。吟诵教学,就是要避免古诗词诵读上的干涩和无味,让学生在吟诵中感悟文本的内在情感,让学生主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二、吟诵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在前期走访及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学习古诗词遇到的问题及教学难点之后,与高中学生共同进行的吟诵教学实验也大致有了方向和策略上的准备。本次实验分为两大部分:吟诵入门课和《游园不值》吟诵教学课。在教学目标,重难点,到课堂中的问题设计,吟诵的素材等方面都结合了前人的经验,经过三次试讲形成了完整的教学设计。通过本次吟诵教学实验,学生们对吟诵和诗歌的热情明显提高,也证明了吟诵教学在新一轮基A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下的优势与可行性。

(一)古诗吟诵教学便于创造灵活、有趣的课堂氛围

由于很多教师在古诗教学过程中以默写和考试为最终的目的,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诗歌过程中的感悟和揣摩,以至于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阅读学习兴趣明显不高。而吟诵本身具有音乐性与节奏性的特点,正符合学生们喜爱音乐与律动的天性,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加以合理利用,如将吟诵配上乐曲进行吟唱,则能够创造出新颖而吸引人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在轻松与快乐中学习古典诗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在教学实验的过程中,首先播放与吟诵相关的歌曲,如让学生聆听如王菲的《幽兰操》,《但愿人长久》、邓丽君的《在水一方》等素材,学生们对这样的课堂引入很感兴趣,整个吟诵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一直保持着积极轻松的状态。课后所有学生都可以完整地默写吟诵过的古诗,甚至在吟诵入门课中只吟诵几遍的古诗学生们也可以自己吟诵出来。就这样在学生愉悦、主动的吟诵中,记忆和背诵的目的也轻松地达到了。

(二)吟诵有助于理解古诗文的内容情感和精神

吟诵能够体会到诗歌的情韵生动之美,学者文廷式强调“多读古人之名作,以求其神志气韵之所才。公开必读之上口,乃皆得一篇之益,否则,虽能为之注解征引,亦无益也。国朝诸先辈讲考据家,大抵以目治者多,而以口诵者少,故文式平浅,而诗亦变化无多。不可不知其弊也。”[1]只有通过大量吟诵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诗文,在理解诗文上吟诵也同样重要,通过吟诵感受文字的清浊、长短、急缓、顿挫,从而做到因声求气。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押韵,不同的韵表达不同的思想情感与生命风格,如入声韵表达的是短促、痛苦、决绝、快速。古人用韵极其慎重,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说:东贞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在教学实验中讲到,柳永的《雨霖铃》“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处韵脚“说”即是运用歌韵,这类韵因开口极小,气流从口腔缓缓流出,形成一种委婉缠绵之感。闭口音是i、u、v为韵腹的音,闭口音发音低沉,多用来表示细腻悠长的情绪,如古诗《咏柳》,整首诗28个字,19个字是闭口音,9个字是开口音,写出了如少女般婀娜多姿、细腻悠扬的柳。开口音是a、o为韵腹的音,_口音情绪明朗,感情豪放。讲到古诗《游园不值》,“小扣柴扉久不开”,“一枝红杏出墙来”,“开”、“来”都是开口音,体现出作者游园时的惊喜、明朗和愉悦。通过押韵和声调,学生们更容易体会到诗歌所表达出来的情感,通过对发音的感受,学生们领悟到汉诗文的音乐美,也对学习诗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三)吟诵有助于学生记诵诗词内容

“诵读吟咏是传统语文教育中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方式”,[2]即在吟诵的过程中,应心、眼、口、耳并用。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人体器官调动得越多,大脑得到的信息越多,人的记忆效果越强。杜甫说“新诗改罢自长吟”,学生在吟诵中理解,在理解中记忆,尤其在需要大量背诵的高中阶段,吟诵更是在帮助学生记忆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吟诵教学的过程

古人吟诵诗歌学习重在通过多次吟诵领略音韵与节奏之美,领会诗人诉于字里行间的情感,能够使学生记忆更加牢固,理解更加深刻。在吟诵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多次吟诵并感受音韵之中的情感是贯穿吟诵教学的重要内容。

不同于小学吟诵教学的侧重点和基本模式:解题――吟诵――识诗意――吟诵――正字音――吟诵――明规则――吟诵――感诗韵――吟诵――辨情感――吟诵――思考与感受――吟诵――默写――总结――吟诵――吟诵拓展,高中吟诵作为感受性、辅的工具而存在。学生通过吟诵平长仄短的规则以及入声字的吟诵规则感受诗韵,以吟诵的发音与押韵分辨诗文情感,最后在吟诵中得到关于诗歌的思考与感受,感受到融于音韵中的诗情。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清晰的教学层次也在吟诵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因声入情,感悟入境。

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吟诵教学法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主性,吟诵具有直观性与感染性,每个人对吟诵的不同理解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造力。学生在课堂中成为主人,教师起到的是组织与引导的作用,通过吟诵引导学生从声韵中体会诗意,从平仄、入声与押韵的不同感受诗歌的情感,这一过程重在学生的自主吟诵与亲身体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不再是为考试奋斗的机器,而真正成为综合能力卓越的高素质人才。

四、提升课堂效果的吟诵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根据前期问卷调查可见,吟诵对于学生们来说是很陌生的新事物,并且他们对古典诗歌的兴趣不高,因此巧妙地把吟诵引入课堂,激发学生们对古诗文的兴趣是吟诵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提高教学成效的基础。纪庆站老师曾说到:“一开始我有些操之过急,急于把吟诵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带着学生吟诵。但是过于枯燥,学生兴致地模仿,想要达到吟诵的境界,结果适得其反,学生的性质普遍不高。”[3]因此,吟诵的引入不能操之过急,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开口吟。因此,一开始可以选用学生爱听的流行歌曲与吟诵的交集部分,让学生聆听如王菲的《幽兰操》《但愿人长久》、邓丽君的《在水一方》等素材,激发学生对吟诵的兴趣,引入吟诵。另外歌舞与吟诵结合,戏剧吟诵,动画等多媒体与吟诵的结合也都可以作为引入吟诵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设吟诵入门课,教授吟诵基本规律

大部门学生在以往的古诗词学习中较多地学习字词与中心思想,吟诵所需要了解的基础知识如平仄格律、声调押韵等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开设吟诵入门课专门讲授吟诵的基本规则是有必要的。由于学生知识水平有限,不能仅仅是讲授诗词格律等知识,需要选取重要部分与吟诵规则结合来讲,并辅以吟诵示范。

以春晓为范例,首先当以《春晓》的吟诵音频吸引学生兴趣,继而引入入声字与平仄划分。在现代汉语中,一二声是平声,三四声是仄声,平声声音拉长,仄声声音缩短,且因平声的一二声在古代都是阴平,故读起来都是一声。吟诵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在偶数字位的字若是平声则为长音,若是仄声则为短音,句尾是韵字则拖音,另外要注意向学生示范入声字的发音,如竹、木、绿、月、药、一、叶、七、学、雪、绝等,吟诵的时候,韵字和偶位的平声字为长音,入声字是短音。平声用横来标注,仄声用竖来标注,入声字用点来标注。《春晓》:

春眠不觉晓,平平入入仄

处处闻啼鸟。仄仄平平仄

夜来风雨声,仄平平仄平

花落知多少。平入平平仄

在示范性的吟诵后,同学们已经开始自己试着去吟,接下来开始讲授节奏的划分,以“/”作为划分节奏的符号,以李白《独坐敬亭山》为例引导同学们划分: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吟诵中,音韵可以使人直观地感受到诗句所蕴含的感情。押韵是指诗歌把同韵的字放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多放在句尾,称为韵脚。在吟诵时,到押韵一句,要适当增强吟诵语气。押平声韵处,声音高扬并持续拉长。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晓”和“鸟”都是仄声字,按理应短,可它们又是韵字,适当延长能显出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在吟诵入门课中,可以适当地借助体态语、手势、表情来表达诗的情感,让学生站起来吟,走着吟,摇头晃脑地吟都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多次示范吟诵,不断纠正学生吟诵的发音,努力做到字正腔圆,这都能强化学生对吟诵的理解。把学生分组,在最后用反复、和声的方式共同吟诵诗歌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最后一句的重复吟诵使学生更能感受到诗人抒发的情感。

(三)教师示范吟诵创造情境

学生初学吟诵,对于字音、情感、长短等处理还不到位,因此教师范吟能够匡正学生的错误,加深对字词的理解。另外教师的吟诵能够创造出具有感染力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吟诵的乐趣与诗的情味。于漪老师创造独特的美读教学,正是高中语文老师课上抑扬顿挫的优美神韵使他身临其境,受以启发。教师摇曳生情的吟诵能够让不少同学产生对古诗文的兴味,从而爱上吟诵,爱上古诗文。教师在示范吟诵时创造出诗的情景,投入情感,便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集中力。若教师本身吟诵功底不够,亦可寻找吟诵名家的音频多次播放,把学生带进诗的情境之中。

(四)吟诵与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

吟诵具有音乐性,因此将吟诵与画画、歌舞、音乐相结合,用学生们喜欢的方式表达感情也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吟诵,把握其中的情感。如在教学《独坐敬亭山》时让学生们一边吟诵,一边想象诗中的景色并在纸上画下来,在画画的过程中学生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真切地感受到诗中的景色,领略诗情画意。在吟诵《春晓》一诗时可以让学生站起来即兴跳舞,学生们随着音乐与吟诵手舞足蹈,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诗句的情感变化,加深了印象。让吟诵与音乐结合也是吟诵教学的一大特色,以古琴等乐器作为吟诵的背景音乐,学生们伴着古琴投入地吟诵,动人而富有美感。另外有些学校将吟诵《弟子规》与做操相结合,将吟诵《诗》与太极相结合都取得了极好的反响。

(五)让吟诵走进课外

吟诵自由而动听,在艺术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在吟诵课下课后,还有几位同学自己翻书上的古诗轻声吟诵。因此,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创作吟诵调,或采取已有吟诵调自己吟诵新的诗词都能够发挥学生的潜力。吟诵戏剧也能够调动学生吟诵诗词与创作的积极性。建立吟诵社团,组建吟诵兴趣小组,开展吟诵比赛,进行吟诵活动文艺汇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与提高吟诵技巧,积累诗词吟诵的欲望,让吟诵走进学生的生活中,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校园走向家庭与社会。

五、思考与建议

学生学习古诗词不能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应该通过大量吟诵感悟古诗文之美,提高传统文学素养,最终使语文综合能力得到发展。在此次调研中进行的教学活动也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形成了对完善吟诵教学法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首先教师需要进一步研究吟诵教学法,转变观念。语文老师,特别是过去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一定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跳出来,重新认识吟诵教学下的教法与课堂模式:学生与教师、吟诵、诗文情景应该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态系统。同时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改善教学策略,使用情境创设、诵读体会和释义感悟等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性,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吟诵课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吟诵时间,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教师应该不断提高吟诵水平与驾驭课堂的能力。将吟诵引入课堂需要教师做多方面的努力,通过多阅读诗歌作品、养成诵读诗歌的习惯、掌握乐理知识等方式,自身有一定的吟诵积淀,逐渐应用于课堂。在吟诵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但这样可能会导致新的老师对课堂失去控制,尤其是学生初识吟诵比较好奇很容易造成课堂“失控”,影响课堂效果。但如果教师收得太过,会导致课堂沉闷,达不到吟诵教学的要求。这就需要老师不断积累经验,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灵活地根据学生反应和参与状况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在实践中成长。

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尽快建立一支适应吟诵教学的教师队伍。吟诵教学对教师最大的挑战就是教师要有吟诵能力、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推广吟诵教学,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要通过教学研讨会、听课和座谈等教师喜欢的培训形式,切实解决一线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产生的诸多困惑。同时各地方吟诵教师之间也应该建立长期的交流与发展组织,一方面通过交流与探讨提高吟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担起培养新的吟诵教师的重担。

参考文献:

[1]文廷式.文廷式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林海权.诗词格律与章法[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

上一篇:文山市第一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课外阅读量与专业... 下一篇:高中作文教学不必刻意追求阳春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