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总资源节约的战略思考

时间:2022-08-04 09:12:58

公路建设总资源节约的战略思考

【摘 要】本文阐述了公路建设总资源节约的必要性、措施、决策方法以及激励与约束的机制。

【关键词】公路建设;总资源节约;战略思考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这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规划,节约资源已成基本国策,为此全社会必须共同负责和共同行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公路是重要的基础实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开发和使用公路资源,形成“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率”的节约型公路建设增长方式,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作为公路行业内部节约资源是责无旁贷的,但公路建设是社会公共事业,公路建设资源节约不能仅限于此,应该把公路寿命周期内外部的资源节约一并考虑在内,达到公路寿命周期内内部资源消耗与外部资源消耗之和最小才是最佳效果,才是科学的节约型公路建设增长方式,才能真正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 公路建设总资源消耗的概念

1.2 由上式可知,实现公路建设总资源节约就是降低公路寿命周期内公路建设内部资源消耗和外部资源消耗,就是控制影响公路寿命周期内公路建设内部资源消耗和外部资源消耗的因素,达到公路建设总资源消耗降低。

2. 公路建设总资源节约的措施

2.1 合理满足社会对公路建设的需求。

(1)公路建设是社会公共事业,社会对公路有需求就必须进行建设,从公路建设总资源消耗的公式看,对于公路建设内部来讲,不建设公路最节约(Wj=0),这是不可想象的。不建设公路的损失是影响社会的发展(Ws

(2)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对公路的需求不平衡。一是不同的地域对公路的需求不同,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和重要地区需要高等级高密度的公路,反之低等级低密度的公路就能满足需要;二是不同的时期对公路的需求不同,根据不同的时期分时段投资建设,将会节约资源;三是需求是递增的,这种递增表现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因此公路建设必须适度超前,满足需求的递增才不至于造成浪费;四是特殊需求,社会的发展存在一些有别于大众需求的需求,而这些特殊需求对于社会往往又是有益的或是必须的。因此,需要根据其质和量的特殊需求建设专用公路。

(3)为了很好地满足社会对公路的需求,要求公路建设合理规划,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决策失误将会造成巨大的浪费。需要的时候资源消耗再多也不是浪费;不需要的时候资源消耗再少也不是节约。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问题需要深思,例如:为了几户人家修建几十公里的高标准山区公路甚至达到户户通、高速公路建成没有几年就造成交通堵塞、不分轻重车道均采用一个设计标准、设计标准相对较低造成前修后坏等等。

2.2 以人为本,呵护生命。

(1)以人为本,呵护生命,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全面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道路安全形势异常严峻,死亡人数呈加速增长趋势,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2001年至2003年连续3年交通事故中的死亡人数超过10万人,经过多年安保工程的实施,到2006年交通事故中的死亡人数才降到9.6万人,平均每天死亡300人,相当于一架大型民航客机失事。

(2)我国汽车保有量只有世界的2%,道路交通事故中的死亡人数却占全世界的15%,多年来高居世界第一。尽早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预防交通事故,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已经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作为公路建设者更是责无旁贷,“以人为本,呵护生命” 已经成为公路建设者的最基本、最重要、最大的、必须遵守的最高尚的职业道德。

(3)人的生命是无价的,从公路建设总资源消耗公式看,一旦造成人员死亡,外部资源消耗就会变成无穷大(Ws=∞),从而导致公路建设总资源消耗无穷大(∑W=∞),公路建设内部资源消耗无论怎么降低也无法弥补。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交通事故或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是唯一的选择。

2.3 保护环境资源。

(1)环境是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基础条件,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保护环境一方面是在公路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预防或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把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第二方面是废物利用,和社会生产链形成大循环,为保护环境做出积极贡献;第三方面是自身形成闭环式的资源利用链。

(2)环境问题是经济活动的外部性所致,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就是使正外部性扩大,负外部性得到控制,公路建设可以改善环境比如可以消耗大量污染物粉煤灰等,也可以破坏环境比如改变地容地貌导致水土流失等等。因此,公路建设保护环境大有可为。外部性扭曲了市场主体成本与收益的关系,会导致市场无效率或失灵。我国目前的现状是正外部性得不到收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从而失去动力;负外部性造成了外部不经济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形成屡禁不止,如果长此下去,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赖以存在的环境将持续恶化,最终将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而这恰恰是当前我国所不得不面临的残酷现实。

(3)公路建设与环境破坏对立统一,不仅在生产根源上具有因果关系,在解决上也存在共性,其核心要素在于产权。界定清楚、保障有力的产权制度,能够使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而界定不清,保障不力的产权制度,既不利于公路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又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产权不仅承担着提供激励、刺激发展的功能,还肩负着保护环境的使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建立有效的环境资源产权制度,明晰环境资源的权利归属是避免公害悲剧的基本手段。

2.4 治理超限超载。

(1)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对道路造成的破坏令人触目惊心。研究资料表明,超限超载车辆对路面的损坏不是同比例增长的关系,而是呈几何级数倍增。有关专家统计:按照国际上通用的计算方法,汽车轴载质量对公路路面间的破坏关系呈“十六次方法则”,汽车轴载质量增加一倍,公路受损将增至原来的16倍。超限运输车走1年,相当于正常运输5年甚至10年。据有关部门测算,超载使砼路面缩短使用年限40%,沥青路面缩短20%-30%以上,超限超载运输严重的路段造成路的使用寿命更短。据统计,超限超载运输每盈利1元钱(Ws),给国家造成的公路直接经济损失达6元多(Wj),从而导致公路建设总资源消耗上升。

(2)超限超载运输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严重隐患。据统计,目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占了安全事故的80%,其中,70%的道路安全事故是由车辆超限超载引发的,50%的群死群伤性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与超限超载也有直接关系。

(3)另外,超限运输严重扰乱运输市场秩序,引起恶性竞争,使运输市场陷入一个“超载——运力过剩——压价——再超载”的循环往复、愈演愈烈的怪圈。超限运输扰乱了国家养路费和路桥收费政策,制造新的不公平。超限运输降低了公路的使用效率,同时也污染环境。

2.5 提高运营效率。

(1)节约型社会的提出,缘起于资源的匮乏与环境的退化。但如果仅仅从这一角度出发理解节约问题和构建节约型社会,那不仅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在实践上也会对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形成限制。实际上,劳动时间的节约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具有生产、消费与人的全面发展效应,也体现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2)在经济理论发展史上,对节约问题作出深入探索和精辟剖析的是马克思。“劳动时间的节约”规律,被马克思认为是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前进的巨大动力。由于劳动消耗的多少是以劳动时间来衡量的,因此一切节约,归结起来都应当是劳动时间的节约,而且马克思将这一命题精练地表述为:“真正的节约(经济)=节约劳动时间=发展生产力。”

(3)社会发展的实质是人以及人类的生存方式的不断完善过程,它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对理想社会形态的追求与实践过程。节约型社会的构建涉及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也必然需要以劳动时间节约为基础和前提。节约时间,对物是提高效率,对人则是延长生命。

(4)提高运营效率可以从两方面做起:一是提高通行量;二是缩短通行时间。

2.6 科技创新。 公路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等资源,为了公路建设总资源的节约可能会增加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等资源,但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每一次重大创新又都会带来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手段上的重大变革。走资源节约型的公路建设之路,必须在创新上下工夫,依靠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强化管理以及提高素质,实现由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

3. 公路建设总资源节约的决策

影响公路建设总资源节约的因素纷繁复杂,并且很多因素是随机游走的,给公路建设总资源节约的决策造成很多困难,但就经常出现的几种情况可按下表的思路进行决策(决策表见表1)。

上一篇:浅谈政府投资房产项目建设的管理 下一篇:GeoGebra在二次函数学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