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来宾市农村公路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9-12 11:28:37

关于来宾市农村公路建设的思考

摘要:文章从宾市农村公路建设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制约农村公路发展的原因,提出了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的7点解决办法,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农村公路管理思考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要想富,先修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它充分地说明了“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它已成为沟通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载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路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尤其是高速公路迅猛发展,然而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农村公路的建设还相对滞后,严重地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来宾市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百业待兴,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农村公路发展较快,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本文从来宾农村公路管理现状入手,分析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简要阐述解决问题的措施。

1 来宾市农村公路管理现状

农村公路建设直接服务于广大农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来宾市辖4县1市1区,全市面积1.34万平方公里,人口260.1万人,境内壮、汉、瑶等10多个民族。至2012年底,来宾市农村公路管养里程3524.39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6169.642公里的57.12%,排广西第九。全市公路密度46.01公里/百平方公里,排广西第六。至2012年底,来宾市66个乡镇中通油(水泥)路的乡镇66个,占100%;724个建制村中通油(水泥)路536个,占74.03%;通等级公路722个,占99.7%。农村公路建设与区内兄弟地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2农村公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各县(市、区)农村公路发展不平衡。2012年底,合山市公路密度63.27公里/百平方公里、兴宾区为57.91公里/百平方公里,而金秀县的公路密度只有32.44公里/百平方公里。在每年的农村公路建设进度中,武宣县、兴宾区较快,处在老、边的忻城县、金秀县则因地理条件等一些客观条件一般较慢。

2.2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困难。

2.2.1 各县(市、区)的地方财政经费普遍紧张,自筹能力低,农民筹资困难,资金缺口较大。

2.2.2 中央补助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一般到每年年末才下达,错过施工有利时节。

2.2.3 从2008年开始国家加大了信贷资金调控力度,新增贷款规模大幅度缩减,向银行融资越来越困难。

2.3 农村公路工程质量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农村公路通乡油路建设中存在路基压实不足、路面材料有些不符合规格,路面碎石基层施工不规范等。

2.4 “重建设轻养护”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县(市、区)在工程建设方面抓得紧,抓得好,但在养护方面,部分县重视不够,尚未建立健全长期有效的养护机制,养护和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机制不健全,不能达到“有路必养”的目标。

3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的措施

3.1 科学规划,快速发展。

围绕来宾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抓好农村公路建设的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来宾市农村公路的建设。做到布局合理覆盖全面、有的放失、共同发展。在规划做好后要积极推进项目工程的实施,做到工程项目早落实、工程进度快推进、工程质量保达标、项目工程求实效。

3.2 坚持广开筹资渠道,突出资金监管。

3.2.1要抓住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专项补助以及其它资金支持。交通运输部对我区“少边穷”地区建制村通公路国家补助资金由10万元/公里提高到20万元/公里;自治区交通厅决定从2009年开始,对凡是达到3.5米宽、并在适当地方设有会车道的通自然村水泥路,每公里奖励1万元,这些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3.2.2 用好市里出台的关于农村公路建设的优惠政策,为项目建设筹集资金,保证自筹资金及时到位。

3.2.3 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对农村公路建设投资投劳。根据自愿的原则,坚持“一事一议”,鼓励和提倡沿线受益单位赞助和人民群众与社会各界捐资修路。

3.2.4 鼓励利用冠名权、绿化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民间资本与企业等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公路。可采取组建农村公路投资中心等,创新农村公路融资机制和平台。

3.3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建设标准。

各县(市、区)必须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先进后远,分层次的要求,因地制宜掌握建设标准,从交通发展前景和路面使用年限进行综合考虑,看重提高路面等级,完善防护排水设施,增强晴雨通行能力,优化工程设计。同时,农村公路在线形的选择上要把握老路与新路的关系,尽可能在原有的道路基础上改扩建,尽可能避免大调,大填大挖,多占农田的现象。在路面结构形式上要把握基层与面层的关系,强调强基薄面,基层尽可能采用二灰碎石,水泥碎石等半刚性稳定材料,并保证一定厚度。要因地适树,确保绿化工程达标;边沟排水系统要与公路主体保持协调。在农村客运点规划上,乡镇驻地必须设立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客运站,行政村必须确保建立两个候车亭,农村客运站牌的设置必须与农村公路建设,同步同步完成。

3.4坚持规范管理,突出工程质量。

质量是农村公路建设的生命线,如何确保修一条、成一条,好一条。一是要严格执行工程管理制度。50万元以上的工程建设都要进入招投标市场,实行公开招标。工程要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质量终身制、工程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工程报告制和工程旬报制等制度。二是要提倡规范化施工。在施工工艺上要注意平面线形,水泥砼模板要符合规定,平整度要达到要求、水泥砼质量控制要严格,主观上要量力而行,注意环境整体协调。三是要加强检查、监测和监督。所有工程监理和质量监督都要以设计文件、相应技术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为工作依据,突出质量监测重点部位,重点工序和检测频率,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切实把好建筑材料进入关、施工工序关、工程监督关、现场管理关和工程检测关等“五个关口”,把质量监管落实到位,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降低标准。对工程项目进行验收评定时,发现质量问题要进行通报,并责令整改,问题严重的必须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5 坚持典型引路,突出样板示范效应。

要实行以点带面、以点促面、点面结合,全面推广和发挥典型的示范效应和推动作用。一是抓具体落实。乡镇示范单位要编制和提交农村公路示范工程建设具体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任务、形象进度目标、建设技术标准,资金建设经验总结等,确保农村公路示范工程单位农村公路建设连网成片,路线畅通,现场规范,施工文明。二是抓监督检查。县(市、区)要经常对照示范单位实施方案,对工程实施监督和检查,强化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确保示范工程典型引路作用。三是抓总结推广。市、县两级应通过督查会、现场会等形式,总结推广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

3.6 坚持强化组织领导,突出责任落实。

农村公路建设里程长、投资规模大、涉及面广。在县级人民政府组建的本级农村公路建设指挥部下,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协调解决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日常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和履行本乡镇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资金筹集、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管理等工作,对工程质量全面负责。交通、公安、国土、供电、财政、水利、电信、广电等有关部门应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各司其职,为施工单位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努力形成政府发动,地方主动、部门齐动、多方联动发展农村公路的好局面。要突出责任落实、建立健全责任制,县(市、区)政府应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各乡镇和有关主管部门年度考核范围,定期组织督查,强化目标考核。

3.7坚持建管养并重,突出转变重建轻养观念。

一要继续探索完善以“五有”(有牌子、有人员、有经费、有机具、有制度)为基础的农村公路管护机制,按照一乡一站、一路一班的模式,狠抓公路日常养护,确保开工一条、建成一条、管好一条、满意一条。组织村充分利用“一事一议”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切实加强村社道路日常养护,保证群众生产资料运得进去,农副产品拉得出来。二是明确各级政府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中的责任;三是在新建公路中要注重对周边的公路加大养护力度,并对新建公路施工单位进行宣传和监督,对其超载车辆进行严格控制;四是向农民普及公路法知识,使农民自觉保护路产、路权;五是加大公路养护技术人员力量,提高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机械化养护程度。

4 结束语

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是摆在建设者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建设者转变重建轻养观念,突破资金“瓶颈”,狠抓工程质量,坚持示范带动,探索建设新途径。

上一篇:南宁市地下水源热泵的水质适宜性研究 下一篇:培好共同体 促进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