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师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8-04 07:20:17

农村小学教师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现今备课中存在六方面的问题:意识薄弱、观念有误、方法不佳、思路闭锁、方式陈旧、本末倒置。针在对以上成因展开全面剖析的基础上,从教育管理角度提出了解决备课问题的五大改革措施:转变备课观念、强化备课培训、拓展备课形式、改进备课管理、改革业务学习。。

关键字:教参;教案;思路闭锁;改进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前提条件和必备环节。没有精心的课前备课,教师很难开展精彩的授课活动。可当前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存在着一些片面甚至错误的观点和做法,严重制约了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现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实践,列举一些备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粗浅探析一些对策。

一、存在问题

问题一:备课意识薄弱。在我们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小学教材内容浅显,知识面窄,自己的知识远远能满足教学,无需备课;有人认为,自己从教几十年,教学内容早已熟记于胸,懒于备课;还有一部分人,教学工作、家庭事务兼顾,无暇备课,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所以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上课铃一响,老师拿起课本匆匆走进课堂,一本教参,一本教材,几根粉笔,照本宣科。

问题二:备课观念有误。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管理方式的影响,在绝大部分教师的思想意识中都存在“备课就是写教案”的观念。迫于应付检查而从教案书上原原本本地 “搬”到统一发放的备课笔记簿上,甚至是年复一年的照抄往年的教案。再加上教学管理者检查教案方式的单一,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这种“对着教参写教案”、“照着教案抄教案”的行为,极大地障碍了教育的发展。

问题三:备课方法不佳。有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对备课要素不清,对新课程备课要求不察,对备课方法技巧不明。只知照抄其他教师的教案,固定模式。有的虽然也写了一些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但大多显得空洞,不能凸显针对性和实效性,也缺少对教法和学法分析研究,或者只注重教法。

问题四:备课思路闭锁。广大农村小学教师由于信息闭塞,活动范围太小,视野狭窄;教学管理不严,校内活动开展不够;资金短缺,校际交流特别是到名校学习几乎为零。长期闭锁造成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手段老化,在备课中自然也就缺乏新意。

问题五:备课管理方式陈旧。虽然新教改已进行了多年,但从实际工作中看,穿新鞋走老路的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从教学管理层面来看,教学考核重成绩,教学检查“两查一听”,仍是最主要的方式,而且是不分实际,统一标准。从客观上刺激了老师不计方式地要结果、疲于奔命赴检查,如此循环,酿成“学生很苦,教师很累”的结果。

问题六:本末倒置。所调查,教师在备课中只有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80%精力用于抄教案。这种本末倒置的精力分配预示了备课的低效,备课已在为一种形式、一种任务、一种负担,已成为达到某种目的不得不应付的事。

二、对策建议

1.转变备课观念。要强化教师备课意识教育,加强管理与引导,彻底改变无需备课、懒于备课、无暇备课的三种不良现象,树立“重过程管理、重课堂实效、轻考试成绩”观念。树立大备课观、终身备课观,使备课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备课观念从狭义走向广义,备课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备课方法由陈旧走向创新。

2.强化备课培训。要加强备课方面技能的培训,让教师对备课要求、要素、方法等做到胸中有数,才能提高备课质量。要加强校内教研活动,切实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以期多出教研成果。加强校际交流培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到名校观摩学习,让老师阔视野、长见识,转变备课观念;请专家上课,让老师增知识、活思路,推动备课创新。

3.拓展备课形式。在备课形式上,不求统一标准,宜根据教师实际,力求多元。学科组应多开展活动,适当增加集体备课次数,同时要充分利用资料和网络资源,吸收、借用他人优秀教案,做到多渠道并用,切实减轻教师负担。在教案的使用上,实现“共享”,结合班级和教师的实际,予以修改,添加个性化的内容。在学案的编写上,要求详细、体现个性。这样也就增加了教师学习反思的时间。

4.改进备课管理。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是由刚性管理向刚柔并济管理转变。刚性管理要求教师人人都要写教案,教材课课都要写教案,教案篇篇面面俱到。我们应当废除刚性备课管理,给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提倡教师写个性化、创新型教案的柔管理。二是由以查教案评备课向重听课评备课转变。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听课评课机制,采取经常性随机听课的方式,从听课中看教师备课工作,促进教师的成长。三是由统一标准向分类要求转变。我们应改变这种整齐划一的要求,结合教师实际,向分类要求转变。

5.改革业务学习组织形式,可以由以下三个板块构成:第一为提升修养板块。内容可以是艺术鉴赏,如听名曲,赏名画,析名著等,也可以是师德学习,每次由一位骨干教师主讲,用时不超过15分钟。第二为教育论坛板块。通过对教育实践中难点热点问题的探讨,交流思想,展示自我,促进提高,每次安排1—2位教师书面发言(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的学术报告也在这个时间),其他教师可以自由提问或发表看法,同时一般不超过15分钟。第三为校务工作板块。总结、安排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一般用时也不超过15分钟。

参考文献:

[1] 赵亚红. 加强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成长[J]. 新课程(上). 2012(07)

[2] 朱斌. 浅谈有效备课[J]. 中等职业教育(理论). 2010(07)

[3] 李琼琳. 关于教师备课问题的思考[J]. 科技信息. 2010(01)

上一篇: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小组学习在高中语文生本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