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学习在高中语文生本课堂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25 12:23:40

小组学习在高中语文生本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如不具备将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制约着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生本教育”理念极大地改善了语文教学的现状,为广大语文教师发挥潜能、展示才华,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生本教育主张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其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其学习的形式一般为小组学习,小组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是实施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那么怎样使学生在组内学到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呢?经过实验、观察和总结,我们得出一些经验及教训,现谈一谈看法。

关键词:教学理念;生本课堂;小组学习

在众多开展生本实验的学校中,不约而同地都采用了小组活动与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似乎只是简单的桌椅移动,但实际上这也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它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它能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责任感,达到交流与提高的目的。

一、合理安排各组成员,增强学生合作信心。

语文小组的组建,一般安排6人,面对面就座,即长方形的排座。分组前,要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主要考虑的是小组成员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另外还结合考虑性格、脾气、家庭条件等的差异。这样分组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才能发挥团队学习的最佳功效。

组长一般先让能力强、学习好,并且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当。在此期间,教师一定要培养组员友好合作的习惯,培养组长管理、组织的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学习后,可轮流让每个组员当一当组长,展示展示他们的领导和组织的能力,都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也可增加学生合作的信心。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的意愿只能作为参考。这种做法我觉得并不违背生本的原则。因为我想告诉学生的是,学习小组并不是纯粹的交友小组或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协同共事的团队。就像在社会上,我们不能选择单位里的同事,难以选择与谁做邻居那样,我们要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往能力弱、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愿意接近他们,争取共同进步。

二、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参与预习,达到教少学多的效果。

充分的课前预习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一步,也是课堂得以深入和拓展的基础。小组合作预习,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重要手段。

近两年来,我们有意识培养学生小组合作预习习惯,感觉效果不错。比如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由于高中的古诗词难度不大,我们便尝试让每个小组“承包”一首诗,小组成员再分工,如介绍作者、理解内容、感悟名句、诗词中心、课外拓展等。于是,学生他会利用自己手头的各种资料去完成任务。在预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每个组员都能够大胆发表 自己的见解,得到锻炼。第二天的课堂上学生尝试当小老师教授诗词,还设计了板书,学得不亦乐乎。教师既及时检查预习效果,又能及时点拨,表扬预习充分、讲课精彩的小组。这样,课堂学习师生双方都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并能在一种融洽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在进行生字词教学时,一般由学生在课前自行整理本课中的生字、形似字,并做好笔记。待到正式上课时,由小组讨论、总结本课重点词语,最后在检测反馈时可交换小组长,互相听写。字词教学是常规的双基教学,有可能让学生自己学的我们就不教。表面上学生不能自己学的,如诗词教学,我们都可以创造条件,改变方式,让学生自己学。

在师本的课堂上,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老师讲究的是传授。生本教育理念认为学生不仅是教学对象,更是教育资源。学生拥有学习的基础,具有学习的动力,他们是教育教学能量的所在。当依靠老师一个人变为依靠全体学生,当学生被发动起来,和老师一起认识事物,扩大了学习的能量。

三、以学定教,小组课堂合作共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过程。“教”不仅是由知识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同时也是由学生的学习决定的。在学生已经先学的同时,教师可以清楚、冷静地看到学生学习的情况,并做出教的内容方法的选择。这同时也就教得精粹,更切中学生需要了。就小组合作学习而言,要想在课堂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营造积极探究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以教师要注意以下事项:

1、创设情景,激发合作兴趣。

兴趣是促学的动力,是成功的先驱。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首先应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合作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合作,共同学习。

2、以学生喜欢的点作为内核,拓展生成新的课程。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一点与郭思乐教授提出的“大感受,小认识,勤熟悉”的观点是吻合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教材,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更要走出教材,在课外阅读中学语文,生活中学语文。比如在讲张晓风的《热爱生命》和蒙田的《欣赏生命》两篇短文时,我着重引导他们向课外拓展,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有关张晓风、蒙田的文章或有关感悟生命的文章,提供相关的书目、网址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搜集有关信息,探究某个专题,并利用课堂时间让各小组汇报成果,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尝试合作学习的乐趣。

3、开展小组评比,激励学生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但如果组织不当,学生就很容易出现拉大差距的现象,学习好的始终唱主角,差的学生总等待别人的帮助,等待别人说出答案 。所以开展小组评比活动,给小组打分是激发每个学生都认真学习的好办法。"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但是小组学习不能流于形式,教学中不能为了合作学习而进行合作学习,搞花架子。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结语:我们将义不容辞的把小组学习应用到高中语文生本课堂中去,全方位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也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志赟.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探究[J]. 甘肃教育. 2012(21)

[2] 周小稚. 浅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成才之路. 2011(21)

[3] 朱宝东. 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及措施[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07)

[4] 吴春霞. 掌握技巧 成功引导——语文课堂实现“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J]. 语数外学习. 2011(08)

[5] 蒋晓美. 同课异构研究高中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之思考[J]. 新课程学习(下). 2011(05)

上一篇:农村小学教师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学书感悟——学生人格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