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10-11 05:47:42

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氛围营造,让学生敢问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因此,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要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

二、情境创设,让学生想问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既迷信又崇拜,学生对困惑既渴望质疑但又害怕“出错”。思维活动总不能跳出笔者们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同时又生怕因为质疑遭到教师的训斥。因此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知识,哪怕是错误的也不敢向教师质疑,更不敢向课本质疑。因此笔者们应该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

例如学习“归一”应用题时,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题:

四(一)班学生在跑道边上插彩旗,每5面旗间的距离是8米,照这样计算,插17面旗的距离是多少米?”

学生受“照这样计算”的干扰,按常规解为:8÷5×17=27.2(米)。这时候笔者向学生明确指出这种解法不对。这时学生瞪大了眼睛望着笔者,好像要从笔者的脸上找出答案。笔者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笔者并提示学生,“5面旗子之间应该有几段?17面旗子之间又有几段?”这时候学生的质疑就如饥似渴,而教师的释疑则如降甘露。在笔者的引导和点拨下,学生很快列出了正确的算式: 8÷(5-1)×(17-1)=32(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一个“巧”字,掌握一个“活”字,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创设情境,学生就乐于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另外,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要对学生的质疑有充分的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案”中有人。给学生的质疑创造良好的机会,提供充足的时空。

三、方法传授,让学生会问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学会是前提,而让学生会学才是目的。要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但更应该让他们会问,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等进行质疑;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进行质疑。在此同时,要启发学生会说,鼓励学生说有创见的话,说错了重说;说不完整的,自己或同学补充;没有想好的想好再说;你认为不清楚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当堂进行争论,自由发表意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在关键时刻要扶学生一把,送他们一程。应该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使学生一步一步地上路,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并进而达到问的巧、问的精、问的新、问的有思维价值。

四、习惯培养,让学生好问

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想质疑,敢质疑,还要让学生主动质疑。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停止或处于消极状态时,笔者们教师要巧妙地进行激疑,启动学生思维的内驱力。如教学“圆的面积”时,许多学生囿于课本的推导方法,而不思创新。这时笔者向学生激疑:还能将圆拼割成其它图表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跃跃欲试,并先后将圆转化成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创造,推导出了圆的面积。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后,笔者引导质疑:学了比的基本性质后,你会想到什么性质?一学生顿时举手:我想起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另一学生说:老师,为什么在“商不变性质”中没有“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而用“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说法?又有学生说: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联系吗?学生质疑的情绪极其高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笔者则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拨开疑云,疏通障碍,变阻为通。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它们的联系和区别。牢固地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教师导之有方,常导不懈,学生便能自获其知,自增其能。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使学生由被动质疑逐步转向主动质疑,树立信心,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上一篇:试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下一篇:农村小学教师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