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广播节目创作初探

时间:2022-08-04 02:26:10

人物广播节目创作初探

摘 要:广播人物节目是一种能充分彰显广播声音特点、发挥广播自身优势的节目样式。优秀的广播人物节目纪录新闻人物,探访心灵世界,呈现人生百味,折射人性光辉,成为广播媒体在激烈竞争中坚守社会责任、奉献精神食粮的重要载体。优秀的广播人物节目一要坚守“新闻性”,永葆源泉活水;二要善于描绘“音外画”,展现大千世界;三要践行“贴近性”,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四要以情感人,张扬人性光辉。

关键词:广播人物节目 新闻性 音外画 贴近性 情感流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充分发挥广播优势、彰显广播魅力的广播人物节目是广播节目的重要样式之一,既满足了广大听众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也是广播媒体坚守社会责任,奉献精神食粮的重要载体。笔者认为,无论广播新闻如何提速、广播自身如何变革,体现广播独家优势、集合多种声音元素的广播人物节目都是广播应该坚守的阵地。

一、坚守“新闻性”,永葆源泉活水

广播人物节目来自生活,来自具体的新闻实践。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广播不断改革的大环境下,广播人物节目应该坚守其“新闻性”,回归新闻原点,从新闻本身寻求突破,这样才能拥有清澈的源泉活水。

“新闻性”即新闻价值的高低,这是衡量广播人物节目成功与否的首要标尺。记者采写的人物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是否引人关注,是否引人共鸣,是决定人物选材的关键。具体而言,广播人物节目应关注“新闻事”中的“新闻人”,即走近新闻事件中的焦点人物,聚焦公众关注的热点人物,挖掘大千世界的典型人物。这些人物本身就有新闻故事,就有新闻价值,自然为节目创作奠定了坚实的新闻根基。

曾获得“中英媒体优秀科技作品鼓励计划”最佳广播作品的广播人物节目《雷霁霖:一生的坚守》就充分彰显了新闻性。当沸沸扬扬的“多宝鱼药残风波”使原本红火的中国多宝鱼养殖业跌入低谷时,记者专访到了本次“多宝鱼风波”中的核心人物——“中国多宝鱼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面对记者连珠炮式的发问,已过古稀之年的雷院士沉着应对,坦诚作答,不仅找到了“多宝鱼药残事件”的病根,也为迷茫的中国多宝鱼产业开出了药方。

无独有偶,曾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的人物专题广播《“总裁船长”的环球传奇》,同样依托重大新闻事件。当时,新浪网副总裁王滨掌舵“新浪号”帆船,航程3万海里,环绕地球一周之后,在青岛归航,中国人首次驾驶无动力帆船完成环球航行的梦想变成现实。“新浪号”归航后,记者对富有冒险精神的“新浪号”船长王滨进行了独家专访,作品通过“总裁船长”的深情讲述,再现了我国首次帆船环球航行在大海留下的深深印迹,并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频率《蔚蓝青岛》节目向全球播出。

笔者认为,两篇作品之所以能在众多广播作品中脱颖而出,首要因素在于专题所选取的人物具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人物背后的新闻事件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人物、第一讲述,诸多新闻要素的汇聚,使两个广播人物节目更容易走进听众视线,打动听者心灵。

二、描绘“音外画”,展现大千世界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用声音传递信息、抒感、展现事物是广播最根本、最主要的手段。有人认为广播表现形式单一,单纯用声音表现是广播的弱点。但笔者认为,声音的天地同样充满魅力,广播人同样可以通过声音展现广阔天地,将声音的艺术发挥到极致,变“劣势”为“优势”,变“短板”为“长板”。

有研究者将听广播形容是在欣赏“音外画”。笔者认为,广播其实就是“音外画”的艺术,广播人物节目给“音外画”创作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在广播人物节目中,通过对现场音响、人物访谈、播音语言、背景音乐的合理运用,通过压混剪辑,组建“声音蒙太奇”,同样可以呈现充满独特魅力、有着独特质感的“音外画”。这样的画面,虽然不如电视直观形象,但正所谓“大象无形”,广播的“音外画”可以充分调动人的想像,调动人的情感,从“感官层次”进入“心灵空间”,让听众得到别样的听觉效果和艺术享受。

笔者认为,构成广播人物节目“音外画”的元素综合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真实的广播音响。其中包括现场背景音响、人物采访录音、访谈对话等,这些都需要记者深入生活用心采写,认真记录,妥善保存。第二,除了真实音响之外,广播背景音乐是构成广播“音外画”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音乐是发挥广播媒体功能的主要媒介符号之一。音乐在广播节目内容中体现为符号性、暗示性和影像性三种作用的结合。广播音乐也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它可以和广播话语结合在一起,赋予音乐之外更多的内容。所以,恰当的广播话语与音乐传播具有天然的听众亲和力。”①

在广播人物节目中,对音乐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有效烘托主题,渲染气氛,而且能起到串联素材、分隔篇章的作用,好比一串串美丽的珍珠将真实的音响素材串联起来,“压混”成一幅幅或激情、或温暖、或阳光、或感动的“音外画”,让听众沉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

“如果不是这一次远航,我还不知道生命里有多少人曾经默默陪我成长;如果不是此刻远在他乡,我还不知道生命里有多少人让我如此放不下……”这是“新浪号”船长王滨在自己创作演唱的歌曲《那一刻》中的沧桑呐喊。当王滨在红海遭遇恶劣的海洋沙尘暴,所有的船员命悬一线时,已在大海上饱经磨难的他用激情的呐喊,让自己热血沸腾,也让听者泪流满面。

在广播人物节目《“总裁船长”的环球传奇》中,记者将这首王滨自己创作的歌曲《那一刻》有效串联在作品之中,那种在茫茫大海上用心吟唱的孤独、痛苦、寂寞和坚韧,让生活在平静岁月里的人们心灵震撼、千回百转。在“那一刻”,烘托气氛、突出主题的背景音乐,行云流水,让人联想到王滨环球航行的艰难旅程,成为整篇人物节目中让人过耳不忘的“点睛之笔”,从而有效地提升节目高度,突出节目主题,升华听觉享受。

在《“总裁船长”的环球传奇》中,除了《那一刻》,笔者还采用了王滨创作的《船长》《完美体验》《纵横四海》等歌曲,这些或孤独、或沧桑、或激情、或辽阔的大海上的“心灵之歌”,巧妙地铺陈在王滨环球航行的回忆和讲述之中,同王滨充满感情的讲述,和王滨与记者流畅的对话,还有归航现场的真实音响等各种声音素材巧妙融合,从而勾勒出一幅茫茫大海上“孤帆、远影、碧空、船长”融为一体的“音外画”,将海上的艰难、挑战、梦想与激情等“画外之音”巧妙展现,共同构建起一幅起伏跌宕、引人入胜的广播“音外画”,让听众在这样独特的“音外画”中闭上眼睛,打开耳朵,开启心扉,跟随船长做一次电波的环球航行。

三、践行“贴近性”,走进内心世界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对记者的一项基本要求。一个优秀的广播记者需要用心去做每一次采访,用心完成每一篇稿件,这样才能“以心换心”,赢得广大听众的认可和信赖。“只有做到‘狭义三贴近’——‘贴近采访对象、贴近新闻现场、贴近事实真相’,在用腿的基础上,再用脑、用心去办广播,‘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真正落到实处。”②

笔者认为,“贴近”除了“时空贴近”之外,同样要做到“心灵贴近”,也就是记者要和采访人物面对面、心贴心。只有深入采访人物的真实生活,感受采访对象的喜怒哀乐,才能真正了解人物的人生经历,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多宝鱼药残事件”发生后,记者深入养殖户、市民、管理者之中,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调查采访,对整个“多宝鱼药残事件”了然于胸,并在之前对“多宝鱼之父”雷霁霖的科研人生做足了功课。当与院士面对面时,记者自然能成竹在胸,拿捏分寸,把握火候。面对记者的的话筒,已过七旬的雷霁霖院士坦诚作答,不仅将“多宝鱼药残事件”的来龙去脉作了详细介绍和透彻分析,而且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从19岁的大山少年和大海结缘,到一头扎进五彩缤纷的鱼的世界;从10多年前漂洋过海从英国得到多宝鱼鱼苗,到因为人为疏忽100多万尾鱼苗毁于一旦;从自掏腰包为鱼做鉴定,到“多宝鱼风波”……科研路途上的喜悦、辛酸与挫折令饱经风雨的雷霁霖院士几次潸然泪下,记者为之动容。

另外一篇获奖作品《“总裁船长”的环球传奇》同样来自时空与心灵的双重贴近。“新浪号”归航前,记者刚刚跟随中科院海洋所“科学三号”科考船出海33天返回青岛,全程独家报道了我国首次“近海海洋科考共享航次”。虽然从黄海到东海再到南海1个月的海上经历和环球勇士的大海之旅相比,几乎不值得一提,但正是这样一次出海远航,让记者对海洋科技工作者、探索大海的勇士在海上遭遇的欢乐、痛苦、艰辛和忧伤,有了刻骨铭心的体验。也正是这样的一份感同身受,才得以最终成就和“总裁船长”王滨行云流水般的对话。

四、激荡“情感流”,张扬人性光辉

以声动人的同时,广播媒体的另外一个优势就是“以情感人”。情感的力量是巨大的,用情感鼓舞人、教育人、感动人、激励人,是广播人物节目的责任。通过挖掘各种人物身上蕴含的伟大的人性光芒,展现人性的坚韧、美好、无私、善良,不仅可以激荡情感的河流,涤荡心灵的尘埃,满足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可以充分履行广播媒体的社会责任,凸显广播媒体的公益性。

变革的时代从来不缺乏新闻人物,需要广播记者去用心纪录和讴歌,用真情照亮自己,用真情感动听众。面对大千世界里忙碌奔走、耕耘坚守的人们,面对众多生活在我们身边或伟大、或平凡的人物,记者应该充满敬意、充满感情地去记录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心声,汇聚他们的情感,让这些高贵的灵魂、善良的品行指引更多人的前进方向,照亮更多人的人生路途。

在喧嚣的当下,走进公众视野的并非都是大人物,众多平凡的小人物同样用他们的勇气、担当与坚守让人心怀敬意。曾获得山东广播影视大奖的广播人物节目《用心敬孝的男护理员》就将视角对准了一位在青岛老年公寓工作的普通男护理员。节目用独特的视角、感人的细节,讲述了青岛市市北区芙蓉山老年公寓男护理员朱含成十年如一日,为广大高龄失能失智老人用心敬孝的感人故事。

虽然人物平凡,但平凡中蕴含崇高:一位来自河南的农民兄弟,车祸受伤后,无奈来到青岛投身养老护理行业。从“不习惯”到“离不开”,从“不理解”到“超越儿女界限”,作为屈指可数的男护理员,朱含成身上蕴含了打动人心的人性光辉,是众多不怕苦累奉献社会的养老护理员的缩影。

通过朱含成用心敬孝的故事,作品讴歌了一种“超越亲情距离”的伟大孝道,并结合目前中国老龄化社会飞速发展、养老护理员供不应求的现实,提出“转变思想观念、加大政府扶持,使养老护理员有保障、有归属感,使儿女宽心,让父母安心”,从而在平凡的“小人物”身上折射了关乎时展的“大主题”。

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中还运用了多首优美感人的“孝亲”歌曲,比如《跪羊图》:“人间孝道,及时莫迟疑,莫到忏悔时,未能报答父母恩……”这样纯净纯善的歌曲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心中最朴素本真的情感,在奔涌的情感河流中,让听众与真情交融,于心底产生共鸣,从而起到了广播节目净化人心、教化社会的作用。

当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元化,当心灵角落日渐布满尘埃,当前行的道路面临多种挑战,广播媒体有责任去倾听、去记录、去鞭挞、去呼吁,不断凸显广播自身优势,履行媒体社会责任,为变革的时代留下宝贵的心灵启示和精神财富。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广播电视台)

上一篇: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下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