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时间:2022-08-03 11:10:31

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摘 要】我国十分重视国民基础教育,对于人才素质的培养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也倾注了许多精力。当前,我国在国民基础教育方面提出了新的课程标准,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符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作为国民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初中教学机构都在积极创新,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性学习”模式是课堂教学的创新方法之一,本文从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基本内涵作为研究起点,进而阐述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应用策略。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初中数学;应用策略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及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分析

1.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所谓研究性学习,即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寻求到用以从事课程学习的课题活动,以研究的方法和团队的合作完成知识的获取,以学科知识和其他知识的积累解决学科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使学生接触到知识的产生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研究性学习侧重于“从生活中学习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强调在实际生活中寻求课题。学生以实际教学活动为起点,将从中寻求到感兴趣的、认为值得探索的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采用研究性学习模式将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冲击,从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有利于转变当前重知识教授轻学生发展的现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从而最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十分必要,应渗透在初中教育的全部环节,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分析

当前,数学教学的重点应置于采取何种方法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方面。

(1)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1]。重发发挥数学学科的自身特征,可以有效促进数学课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开展。数学知识的探索、研究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同时有利于学生在相关学科方面的学习,增强探索精神。

(2)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虽然学生在自身能力、教育背景和知识积累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但却具有无限的学习潜力。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并未通过有效手段实现学生潜能的开发,而是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忽视了学生在探究能力、批判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得不到发挥。通过数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可以为学生营造更多的表现机会,同时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3)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数学教学对于以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关注存在缺失,若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研究性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

二、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分析

1.以数学课程为基础,创设教学情景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感觉乏味。因此,为了将研究性学习模式有效的融入初中数学教学,应从创设教学情景入手。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特别是针对抽象几何部分,教学情景的创设有助于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间的距离,尽可能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创设教学情景时应注意: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以提升能力为目标。例如,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章《证明》中的“你能证明他们吗”一节,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课程中,先在黑板上写下:“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四个已经学过并被证明过的公理,并让学生通过四条公理进行讨论和总结,得出自己认为正确的可以被这四条公理证明为正确的“结论”,并在纸上做下记录。通过情景设置,激发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2.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开展定理、定义研究性学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大量的定理、定义,因此,教师需要在创设教学情景时将定理、定义有效的融入进去。在教学情景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对定理的内涵形成更好的理解,进而挖掘知识产生的背景,使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更加丰富,同时,通过对知识产生背景的了解,可以使学生对数学领域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形成更加切实的体会,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一章,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从勾股定理的形成历程入手,由于定理的形成过程涵盖着大量的知识积淀,因此,在定理形成过程的研究中,由教师作为引导,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并且在定理的证明方式上进行一定的创新,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习惯,从而实现定理、定义教学效果的提升。

3.以知识内涵为基础,拓展研究性学习空间

相对来说,数学教材中涵盖的知识处于比较基础的阶段,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在知识方面的诉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结合知识的内涵,在学生可理解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拓展教学。同时,拓展的知识要点需符合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切不可严重超出教学大纲的范围,也不可超出初中学生的理解范围。同时,由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带领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例如,在上述问题——“勾股定理”一章中,教师可以从课外参考资料中选取一定的例题和习题,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性学习。

4.以实际问题为基础,进行实际性的研究性学习

在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大部分的知识都源于实际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模式时,应适时开展实际问题的探究学习。例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多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使学生通过生活经验以及所学知识,完成这些实际案例的探究,比如,在银行存钱时的利息计算法、进行商品买卖时的盈利问题等,从实际案例中达到研究性学习的拓展。

5.以研究性学习特点为基础,选择最佳教学课题

选择出最佳的教学课题对于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选择课题时,同样需要严格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进行。并且在敲定了教学课题之后,需对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向加以明确,从而为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做好基础保障工作。与此同时,教师应以教学课题为基础,发挥有效的引导作用,使得学生在进行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不会偏离预期的教学方向。

三、结语

文章通过对研究性学习模式基本涵义的界定,以及对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意义的明确,得出将研究性学习模式应用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几点策略:以数学课程为基础,创设教学情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开展定理、定义研究性学习;以知识内涵为基础,拓展研究性学习空间;以实际问题为基础,进行实际性的研究性学习;以研究性学习特点为基础,选择最佳教学课题。文章的研究结论对于初中数学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模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且在实际教学的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采纳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小东.“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海探航,2013,08:45

[2]刁明辉.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J].学周刊,2012,07:136-137

上一篇:学习科学发展观,探索德育有效途径 下一篇:浅谈素描教学的设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