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描教学的设计创新

时间:2022-07-05 07:19:31

浅谈素描教学的设计创新

素描一词是从英文“drawing”翻译过来的,比较权威的英文词典解释素描为以某种单色绘画媒介、通过线条来描写物体或景象的艺术。素描这种绘画形式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不仅是专业美术学生的必修课,而且是普通人的一种基本的精神需要和行为素质。素描不只是一种基础训练手段,而更是一种观察方式、认识方式和造型思维方式。

把素描当作一门有意味的绘画形式语言传达给学生,让学生领悟到素描可以像文字一样被阅读和理解,而对于其制造者来说是最质朴、最真诚的情感表达方式。既要让学生明确素描训练的目的就是提高造型能力,还应该让学生体会到绘画的乐趣和奥妙。造型的目的就是为了传达个人情感以及对事物的认知度,艺术作品不是自然的产品, 而是基于人的活动,具有主观性。我们必须把画面的每根线条都当作是个人的独特语汇,让工具、材料自由地工作,让它们制造自己的语言符号,对不同的材质所具有的视觉效果和美感给予充分的表达,特别是新型工具和有色材质的加入,不仅可以丰富素描语言,拓展素描表现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线条的情绪化语言在画面中的体现 ,线条作为艺术中最基本的元素,也是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它无声地向我们传递着画面中蕴含的各种丰富含义,粗犷的、细腻的、急速的、缓慢的,不同的线条都会传递给我们不同的视觉感受,它所展现的语言是词汇无法表达的。例如在上课前让学生做一个试验,在纸上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喜悦、悲伤、愤怒、孤独等不同的情绪,使他们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如直线、曲线、弧线,快速的线条、缓慢的线条、轻的、重的、平滑的、粗糙的、虚的、实的……把每一个同学的不同情绪都通过线条的视觉语言,真实地浮现在纸上。例如,在表现愤怒时使用了很黑线条;在表现喜悦时所使用的线条却很轻,有点弧度,而且带着向上的趋势;在表现宁静和平和时,线条一般都是平行或轻微卷曲的。通过这个试验,学生会惊喜地发现了线条的各种隐含的丰富语言以及人类的情感。接下来又让他们带着某一种情绪进行素描训练,运用不同于平常的线条进行绘画,崭新的画面便出现了,同学们兴奋异常,他们找到了用绘画表现思维的符号。素描不再是简单的描摹,不再使思维容易陷入懒惰的状态。他们积极地思考每一种线条的含义,情绪饱满地组织着画面,他们的思维空间被打开了,想象了丰富了,设计创新思维也就拓宽了,这种状态对他们以后的专业学习非常有利,尤其是对于从事艺术设计方面的学生来说,这个训练为他们以后的专业设计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视觉表现语言。 另外打破常规的构图模式, 传统的素描教学方法是摆好实物写生,这就有着或多或少的被动因素,因此,摆放石膏头像或静物,要求学生在想象中对它们重新移位和组合,灵活运用构图的形式规律,表达出一定的艺术情趣。例如在进行石膏头像写生时,有些学生把头像分解拆散,分别放大或缩小,再进行组合,从而给人一种新的视觉观赏经验。这种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造型创新能力和新颖的观念。传统的写实造型要求学生以再现的手法表现写生对象,学生在直觉的作用下,所画出来的素描与客观物象完全一样。这种过于狭窄的专业基本功训练,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造型创新能力及思维空间。而在素描基础训练中注重对学生设计创新观念培养,效果就大不一样,因为它不再是要求以写实为主,而是要求学生从创新观念入手感觉客观物象。由于不同的立意和设定的观念不同,每一个学生将会产生不同的观察方法和感受自然物象的角度;由于观念的不同,客观物象在每一位学生的眼中也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同样一组静物或人物,不同的学生所完成的素描作业也是各不相同的。历史上很多伟大的画家都是创新造型的高手,如毕加索的作品《来自变戏法者》的人体素描,就确实像变戏法似的将我们熟悉的人体演绎出令人难以想象的变体造型。所以假如没有观念的转换,自然物象在每一个人的眼中都将是一个样子。通过这种打破常规的造型训练,使设计创新观念渗透于每一个同学的思维中,使他们具有一个超前的思维,以应用于未来人才的设计创新。其次,利用不同绘画工具来拓宽素描的表现方法,例如传统的铅笔是常用的素描绘画工具。从对素描的解释中我们可以把素描理解为对物象的单色描绘,既然是单色描绘,我们可以尝试使用铅笔以外的绘画工具,让学生做了一些新的尝试,钢笔、圆珠笔、彩色铅笔、油画棒、色粉等不同的工具都可参与进去,按照素描的绘画原理进行描绘。会出现很强的装饰效果,尤其是结合前面进行的情绪素描训练,在视觉上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在此基础上,还可进行了其他延伸性的尝试,如:用大头针在泡沫板上按照素描关系对静物进行高度概括提炼后进行不同疏密的排列就会产生点绘的效果,用蜡烛点燃后在玻璃上进行烟熏则会产生水墨画的效果,用小刀在黑卡纸上刻出,以及反向素描表现,即用木炭条涂黑后再用橡皮擦出亮部等等这样的尝试乍看起来好像违背了常规素描的绘画方法,但作为一种延伸性的训练内容则能在很大程度上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是能让他们养成打破常规、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在绘画学习中不是一味被动地接受方法,而是要学会思考。

我们要本着实验的原则,鼓励学生对新材料的关注和应用,在实验中比较,在比较后进行选择,从中寻找到适合个人主观情感的表达方式—写实、表现、具象、抽象等方式。总之,我们利用能够利用的一切形式和手段,建立起自我的审美体系及新的形式语言。 在指导思想上,要把突出素描的绘画性和创造性作为最重要的一点来加以研究与训练。素描中对形体不是被动描摹,而是主动处理和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有一个创造性的头脑。在作画过程中,要屏气凝神,洞察所绘对象的内心世界,把自己与对象融为一体,为情而造画,而不是无病、“为赋新词强说愁”。要想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单讲理论是不够的,教师应该以直观性教学为主,以理论为辅。教师如果要让自己的理论或指导思想得到学生的认可或采纳,那他自己必须是第一实践者,即教师的现场示范质量是很重要的,用熟练的表现技法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创新欲,必须在具体操作中表达出来这种思想,即为情而造画,突出素描的绘画性和创造性。作为教师,可能会在某一时期只在一种艺术风格或形式里去完善和发展,如果学生的风格或形式有别于老师,老师应给予支持和鼓励,根据个体风格,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张扬他们的个性,充分展现他们的不同个性所带来的绘画风格。

在作业要求上,素描的画面要有鲜明的个体语言,要有不同风格的表现形式与绘画语言的创新,能给画面营造出一种真实感和现代感,既要“假”得真实、可信,同时要强化一种画面结构的力量和感染力,使画面具有原创性,同时又具有可读性和欣赏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注意营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建立一种公平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其结构,分析其造型,从具象型到抽象型,从形象思维入手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提倡独创精神,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突出创造力的培养,使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诸暨市私立诸暨高级中学 浙江绍兴)

上一篇: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下一篇:小学语文“有情朗读”教学策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