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新课改

时间:2022-08-03 10:54:19

浅谈高中历史新课改

高中历史新教材不再像旧教材那样按照通史的模式和时间先后顺序,从古到今,从中国写到世界,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放在同一朝代的章节里,而是以“专题”的形式,将古今中外的历史编成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个必修和数个选修教材,这样更接近于大学历史专业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某一专题的历史知识。我对高中历史新课改有如下认识与见解。

一、基本做法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我认为学校教育要成为“活的教育”,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教育,所以,面对新课改、面对新教材,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当务之急。如果还是一味地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考试,那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更新备课方式

结合历史新教材的特点,我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同时,我在备课时还准备一些学生的活动,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促进其自主学习和探究。

3.更新课堂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更多的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当今的教师应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在课堂教学中假设活动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较好的两种方法。

4.更新教学评价机制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应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我更加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上,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评价方法上,既注重量的评价,又注重质的评价。

二、问题和困惑

高中新课改实施,不得不让我们好好反思问题的症结所在。总的来说,师生方面、软硬件方面都存在不少的问题,一线教学工作者存在着不少困惑,主要有:

1.学生的基础问题

现在的学生有了明显的偏科现象,更糟糕的是,有的省市中考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学生连基本的必要的识记都谈不上,更谈不上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学生初中基础薄弱已成为高中新课程推行的一大障碍,课时又紧、任务又重,高中新课程不得不负重前行,这可能是课程编制者所始料未及的。

2.新颖教学方式的使用问题

历史课程改革存在“浮躁现象”,即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学生还没有学习基本历史知识就过度地采用探讨活动、参与式小组活动、课堂历史短剧、观看历史影像资料、展示课外收集的有关资料或提前准备学习内容等探究学习的倾向。仔细观察和深入了解这种看似热热闹闹,课堂很是活跃的表象背后,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并没有学到应有的历史基础知识。

现在,学生的学习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如果高考历史也开卷考试,还有多少学生会认真地对待我们的历史学科,再过些年,真不知道还有多少中国人懂得多少自己老祖宗中华民族的文明!理科班学生所获取的历史知识,基本是在中学时期记住的,上了大学以后几乎没有再学。因此,高考历史还是应采取闭卷考试,促使他们掌握必备的历史基础知识,不然会经常闹历史笑话,会忘了老祖宗。

新课改不仅是新的挑战,更是新的起点、新的机遇。只要教师们积极应对,不断“充电”,彼此学习,相互帮助,相信会在课改的浪潮中迎头赶上,求得更多发展,取得更大进步!

(作者单位 河北省三河市第二中学)

上一篇:让每一个差生都感到自己重要 下一篇:利在当代 功炳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