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阅读,凸显学生的学习

时间:2022-08-03 09:50:52

体验式阅读,凸显学生的学习

众所周知,阅读是获取人文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经过人文知识的濡染,人们最终实现人文素养的升华、核心价值观的确定。犹太人重视读书,被誉为“读书的民族”,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而曾为世界文化作出巨大贡献的中华民族的阅读,怎能止步不前呢?语文教师就是要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成为学生的一个自愿的过程。而阅读本身是一种具有内省特性的行为,它重感受,重体验。文学作品的阅读,其实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审美体验过程,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种体验的精神,即体验如身临其境的独特的感受,让自己的身心“沉浸”在阅读之中,凸显学习主体的价值。这期间,语文教师要因势利导,指导和激励学生阅读,让学生在优秀作品中游目骋怀,眼睛旅行,心灵散步,汲取作品中的正能量。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热爱自己和珍爱生命的意识,使学生体验到自己的阅读,提升自身的素养。

一、体验内容,细腻品读,凸显生活的丰富

曹文轩教授指出:“一个艺术家的本领并不在于他对生活的强信号的接受,而在于他能接受到生活的微弱信号。”而学生的阅读,实际上是对作家感觉的感受和体验。如果学生没有细腻品读,反复沉潜文体,就难以捕捉文字背后的意蕴,甚至连表层的东西都看不见。粗糙、粗心的阅读,很难真正体悟到文学作品的情韵。

比如,张爱玲的小说《封锁》中写到:“开电车的人开电车,在大太阳底下,电车轨道像两条光莹莹的、水里钻出来的曲蟮,抽长了,又缩短了,就这么样往前移――柔滑的、老长老长的曲蟮,没有完,没有完……开电车的人的眼睛盯住了这两条蠕蠕的车轨,然而他不发疯。”就拿这段文字来说,作者张爱玲的感觉那么细腻,那么微妙,那么特殊。“光莹莹的”是形态感觉,又是在太阳底下,有些刺眼和炫目;“抽长了,又缩短了”,张爱玲很敏锐地把握了电车滑行的形态,更主要的是写出了一种无聊感,“老长长的”,“没有完,没有完”,难以承受的那种无聊之感;奇怪的是“然而他不发疯”,作家以她的感觉描绘了这样的世界,写出了自己内心的百无聊赖的体验。学生阅读时,教师就应指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体会作家的感觉和体验,来达成与作者的共鸣和对生活的体验。

二、放飞想象,创造品读,凸显生命的色彩

文学与想象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没有想象也就没有了文学的美丽。创造性品读,可以激发学生更多的创造性想象。

例如,读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学生读到了什么?一幅苍茫的山水画?一个疑重的背影?一介书生的孤独与傲然?严格意义上说,是学生想象到了什么。如果此时教师能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努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学生想象到的世界会异常丰富。放飞学生的想象,甚至可以如此丰富地扩张仅有二十字的原文:

1.心冷在江雪里,没有风声,没有鸟影,没有水流,没有人语。惟有自己平静的心跳,一如黑夜里的漏滴,滴滴答答着永远的韵律,从容飘飞着深处的绝响。

2.千山迢迢,雪白的驼峰静立千年,弯成一个个圆圈,固守成生命的围墙。雪花的暗香氤氲在苍茫之中,心很安然。

3.足迹尘封,雪上空留一痕脚印。斑驳,歪斜,厚实,疑重,这是你写给永州山水最长的诗句。

这样,想象的诗句通过阅读时的心理活动,又转换为想象性的文字,借此丰富了学生对生活、生命的感悟,也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价值。文本细读后必然是要放飞学生的想象的。例如,“鸟飞绝”的“千山”怎样?学生可以运用想象填补这个空白。读得越细,越深入,就越能创造丰富的世界,凸显生命之色彩。

三、体验情怀,理解意蕴,凸显学习主体的价值

语言和文字是文本的具象化,阅读过程首先要紧贴文本的地面行走。“新语文教育”的倡导者韩军提出:“语文教育‘要着力于言语’,紧紧握住‘言语’这‘抓手’。讨论、鉴赏、体悟,这才是语文教育学科的生命所在。语文不能架空文本,脱离文本;上语文课,必须上出‘语文味’,必须‘紧贴文本地面行走’,‘在言语的丛林和字里行间穿行’。着意于精神,着意于言语,着意于素养。”只有依靠文本中的言语,让学生体验其情怀,理解其意蕴,方可凸显学习主体的价值。

文学诉诸情感,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都必表现一种心灵上的感触。显著的,如,喜、怒、爱、恶、哀、愁等情绪;微妙的,如,兴奋、颓唐、忧郁、宁静以及种种不易名状的飘来忽去的心境。把文学当作一种艺术看,也是如此,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学会阅读文学作品时,会感受到情感给心灵带来的巨大震撼。因此,体验文本中的情感,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大方向。

例如,《诗经・氓》的女主人公,在一场失败的婚姻中,品尝到了情感的滋味:既有恋爱的欢喜和幸福、相思的甜蜜与忧愁,又有男子负心时的伤悲和苦痛、婚变之后的无奈与伤怀。教师教读这首诗时,应带领学生充分感受女主人公情感的复杂性,侧耳聆听《诗经》原始而纯朴的歌唱,深度体验先民真实而独特的情怀。体验这种情怀,不妨用“美读”来引导。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倘“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美读的目的在于传达文学作品所蕴涵的美,获得美感,引起共鸣,从而跨越障碍,发展语文阅读的能力。它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把储存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要传达的真情实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然纸上,唤起学生的内心视象、内心情感,让学生进入角色,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去体验喜怒哀乐,使学生直接受到作品的感染熏陶。

上一篇:爱的头彩 12期 下一篇:边走边悟 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