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浮躁形成与舒解中的制度因素分析

时间:2022-08-03 08:08:35

社会浮躁形成与舒解中的制度因素分析

【摘要】浮躁的出现与我们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与社会转型大背景密不可分。其中,制度的不健全与不完善对社会浮躁的泛滥有着重大的影响。制度所关注的是人们行为的调整,它并不能直接调整社会心理状态,但基于浮躁行为与浮躁心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制度是可通过调整人们的行为而达到间接调整浮躁心态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浮躁 制度因素 影响

【中图分类号】D632.6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急剧变化,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思想观念快速转变,生活方式更趋多元,人们有了更多的自我选择余地。但与此同时,由于价值观念转变、社会竞争加剧、行为规范不完善等原因,浮躁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普遍现象,人们不同程度地处于某种形式的不安和焦虑之中,进而在行为上呈现出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无视规则、追求捷径,甚至只求利益、不问是非的倾向,整个社会处于一种浮噪的状态之中。

例如,就政府而言,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出现了浮躁倾向,为实现经济发展与GDP提升的目标,拼命招商引资,热衷于建设可快速增加GDP的大工程、大项目,在局部与整体关系方面,只顾眼前效果,不顾长远发展,只顾本地经济发展,不顾对周边的影响;在经济增长与文化建设的关系方面,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需要,无视文化发展规律,有的地方还提出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口号;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方面,只求当前经济的发展,不顾环境的保护,以至于出现了工程上马、环境遭殃的状况。在决策程序上,一些主要领导干部缺少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意识,不深入调查研究,不充分听取意见,不作科学论证,容易头脑发热,一时兴起就拍脑袋作决策。在服务意识上,一些主要领导干部只关心让上级领导满意,较少顾及民众意见,不向民众负责,甚至无视民生,欺上瞒下,造假作假。就社会而言,人们的认知和判断出现偏差乃至扭曲,如从以人们是否善良正直以及政治表现为标准发展为以拥有金钱与财富的数量为标准,拜金主义与金钱至上观念开始盛行,整体社会风气爱慕虚荣,盲目跟风,热衷与人攀比,整个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功利主义趋向,热衷走捷径,对所谓成功者不讲是非地盲目崇拜。在丧失正确价值观的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一些人一切行为以追求利益为核心,利欲薰心,唯利是图,为了追求利益可以放弃基本的敬畏之心。

浮躁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现象,制度因素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在遏制与舒缓社会浮躁的过程中,制度建设可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社会浮躁的制度因素

浮躁的出现与我们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与社会转型大背景密不可分。在此大背景之下,浮躁的成因是复杂的,竞争日趋激烈、对未来的不确定感、生活的不安全感、社会中突然成功者的范例作用,等等,都是社会浮躁的重要原因,其中,制度的不健全与不完善对社会浮躁的泛滥有着重大影响。

制度的不完备。制度的完备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的制度是不完备的,许多应该建立的制度没有及时建立,甚至出现了制度真空,这导致了部分人利用制度漏洞从事逐利活动。例如,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一度实行价格双轨制,但对如何在价格双轨制之下避免有人非法牟利,保证各方利益的平衡,并没有制定完善的制度(一定意义上,也难以就此制定相应制度),导致大量“官倒”的出现。他们抓住价格双轨制的空间,将公共资源为已所用,非法获取个人私利。若说“官倒”只是改革开放进程定阶段出现的特定例子,那么现实中一些胆大敢为、利用制度空白和漏洞积累了大量财富和其他形式利益的人成为“成功”的范例,则构成了对人们的普遍和严重的误导,也深刻说明制度不完备在加剧社会浮躁方面的严重后果。

制度本身的不稳定性。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是需要稳定性的,只有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制度之下,人们才可能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有稳定的预期,才可能放心按制度、按规则行事,安排自己的各项事务。但现实生活中,一方面,任何制度的稳定性都是相对的,没有永恒稳定的制度;另一方面,由于认识、体制等多种原因,我们的制度本身还处于不稳定状态中,以政策替代法律、以行政命令代替制度规范的情形还时有所见,这种状况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人们的浮躁心理及相应的行为,如认为有权不用过期浪费,有利益可捞赶紧下手。例如,我国房地产市场在其发展的二十余年时间内,多靠政府政策而非法律进行调整调控,而政策又因经济形势的发展而不时在鼓励市场交易和抑制市场交易之间左右摇摆,在这种情形之下,逐利心理便导致部分人积极参与炒房,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

制度内容的偏差。制度是行为规范,引导人们的行为。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制度规范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正因如此,制定什么样的制度对社会浮躁与否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恰恰在这一方面,我们的制度一度出现了一些较突出的问题,出现了诸如禁止人们从事本来很自然的事务、允许人们从事本不应允许的事务等现象,引导人们的行为走向了偏颇。例如,对自由从事某些商品交易行为,国家曾一度予以禁止,国务院1987年颁布的《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长期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直到2008年才予以废止。在对地方官员的考核中,我们长期以GDP及其增长状况为考核的最重要标准,导致GDP中心主义长期盛行,导致了经济发展方面的短期行为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后果。在对高校教师的考核评价方面,现有考核制度倾向于短期量化考核,迫使一些老师为迎合考核的要求,不是潜心做学问出高质量成果,而是忽视质量想方设法拼命发文章,甚至出现了买卖版面和抄袭剽窃等行为。可见,这种内容偏颇的制度促进和助长了浮躁,而不是有效遏制了浮躁行为。

对违反制度者制裁不力。制度的目的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对违反制度规则者进行足够有效的制裁,使违反规则者不敢再犯,也使社会上潜在的违规者不敢实施相应行为。但在一些社会经济领域,我们曾经有的和一些现在仍然在实行的制度却对违规者没有实施有效的、足以形成威慑的制裁,导致制度内容没有得到有效的遵守。比如,在环保领域,国家为保护环境而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规范,但在对违法者的制裁方面,相关的法律一度是无力的,对于违法者而言,其所遭受的惩罚与因违法而获取的利益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尽管遭受了执法机关的一再处罚,其污染环境的行为却屡禁不止,屡罚屡犯。

上一篇:启航三好 圆梦未来 下一篇:如何有效设定初中语文课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