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的五种教学模式分析

时间:2022-08-03 06:50:07

信息技术课堂的五种教学模式分析

(乌鲁木齐市第三十六中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 要】本文融合前人已有的教学理论,结合近年教育教学新的实践,针对信息技术这一新兴的中学学科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究,并对讲练结合、任务驱动、正确引导、分组协作、合作学习等五种教学模式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目前普通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冲击。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形成,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并提高了信息的传递速度,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物质条件。目前在我省大部分学校的学科教学中还沿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主导之下,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没有更多的时间独立思考和实践,不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由于缺乏主动探究和主动创造的意识,自然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近年基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认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以个人独有的方式主动地建构知识,并且,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建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过程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教学过程围绕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这两个方面进行。但是这种学习模式依赖于学生的自主性和较高的信息素养,在当前这种学习模式带来的问题便是学生的个体学习所得到的答案不尽相同,且容易偏离教学目标要求。

由于学科特点,信息技术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寻找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灵活选择“发现式”或“传递接受式”等教学方式,避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迷失探究方向,也避免了信息课教师“满堂灌”的现象。

笔者多年从事信息课教学工作,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联系不同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对信息课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1. 讲练结合,当堂达标 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地上机练习,那么,学习效率难以保证。很多中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自学能力较差,面对新知识茫然失措,上过一、两节课之后,就会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所以一堂课我们一般应该安排10-15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按照需要,该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实践一下,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能熟练掌握。

2. 任务驱动,明确目标 所谓任务驱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不是一味地讲授一大堆命令、术语,而是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及能力目标需要,设计出一些有意义的任务,通过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主动观察、探究和实践来完成教师所设计的任务,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着引导辅助的作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任务”是指我们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设计成一系列的“学习实践”任务。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思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每一位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完成这样的学习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超前预测备课法,提前几周进行前瞻性备课,并根据实际教学进展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与补充。这样会使教学设计更加准确和有针对性,任务的设计和改动会更加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

3. 正确引导,把握航向 一切先进技术对于人类都是“双刃剑”,信息技术也不例外。面对互联网上完全开放的多元文化碰撞和鱼龙混杂、扑朔迷离的大量信息,自主学习的信息引导是一个重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难点问题。如果没有“信息引导”,学生可能会产生“信息迷航”。引导学生以理智情感控制“网络漫游”的猎奇心态,提高自控力;以健康态度抵御不良信息的诱惑,增强免疫力;以正确观念对相关信息进行准确、全面的价值判断,培养甄别力,是信息课教师的应有职责。在学习中,教师虽然是以“平等伙伴”的身份参与活动,但是凭借其教育责任、教学经验、学识修养和人格魅力,教师又必然是“平等中的首席”,一束目光、一个手势、一点启迪都往往会对学生的认知产生影响。因此,信息课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引导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其引导作用是:协调(而不是调度)、参谋(而不是指挥)、教练(而不是裁判)、支持(而不是扶持)、帮助(而不是包办)。“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我们体会到: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学生探究的外部支持,如果引导不适度,可能会消解学生思维的广度、强度和深度。而对引导“度”的把握策略,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是教师个人智慧的结晶,来源于对教学的探索、反思和领悟。

4. 分组协作,团结进步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指出“学会共同生活”是应付未来生活各种危机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础能力,应把“学会共同生活”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为了培养学生共同学习的能力,可以尝试在课堂上适时做一些小组协作式的学习。“小组协作”是以几名学生为小组组成学习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效地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群策群力,共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协作式教学可以采用模拟课题式分组教学的形式。

5. 合作学习,推动创新 合作学习与小组协作式学习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小组协作学习在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更容易操作,而鼓励合作学习并不一定局限于一个小组内,甚至可以不必局限于一个班内。如果说小组协作学习是一种课堂教学组织方式的话,合作学习更像一种理念――一种各展所长、相互促进、相互吸取有用信息的学习方式。小组协作学习时各小组可以安排相同的学习任务,而合作学习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不同要求的学习任务,这样更容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然,合作学习可以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共同探索。现代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绝不比老师差,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要在相互讨论中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可以在讨论中,使每个人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其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决不能完全沿用传统模式,而应有其独特的方式。我们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去探讨研究适合信息技术教与学的模式和方法。作为从事中学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教师,我们的责任重大,我们要始终坚持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认真探索、研究其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的问题。

上一篇:广西在粤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 下一篇:有效利用早读课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