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总结与体会范文

时间:2023-02-23 21:46:18

信息技术总结与体会

信息技术总结与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育信息技术课质量问题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教学中的教与学都和其他学科的教与学有很大的差别,对教师和学生的基本素养也有不同的要求。现将我几年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使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我们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二、吃透教材,了解学情,充分掌握各个软件教与学的特点

由于信息技术教师担任的班级往往比较多,所以和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对任教班级的学情常常了解不够。学生因为家庭条件、上初中时学校条件等各方面的原因,信息技术基础差异很大,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深入学生中间,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思想,从而安排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合理有效地分配学习小组,制订详略得当的教学计划。

三、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呢?

1.采用“1261”教学法。我在上课时一般把课堂时间分为四部分,其中10%是教师提纲挈领,设置悬念,把这节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重点、难点以及要解决的问题条理分明地讲解出来;以后的20%的时间由学生做答,学生不能做出正确答案的,教师及时给予提示或解答,并安排本节课练习内容;接下来的60%的时间主要是学生动手练习,教师辅导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的10%的时间由教师总结本节内容并抽测学生掌握情况。

2.练习内容能调动学生的热情。在安排学生的课堂练习时应该举一些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的例题,让学生产生兴趣。比如讲Word排版时,可以让学生写一个自我介绍,以自已的风格设置字型字体字号,再插入自己的照片,学生会做得很有兴趣。讲Excel的公式和函数时,用他们班的一次考试成绩,让他们求自己的总分,平均分,每一科的平均分,每一科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等等,非常直观,学生做起来很用心。

3.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信息技术教师在上课时往往有这样的体会:学生问题特别多,自己手不停,脚不停,口也不停,还是不能回答所有学生的问题。其实每个班里都会有几个对计算机特别感兴趣、能力强的学生,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他们而言比较简单,教师可以把这样的学生作为其他同学的榜样,在课堂上让他们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操作技巧,在操作练习时当“小老师”,指导有问题的同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调动整个班级的学习热情。

4.多鼓励,少批评。俗话说:“天才是表扬出来的。”表扬可以让学生产生愉快的心情,那么他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效果当然很好。当学生受到批评时,他的精神状态处在压抑之中,所以他的学习效率也不会高。因此说教育过程中表扬比批评更有效。

5.严格要求。严格要求,做好细致的教学工作。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接受教师的指导,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完成好各项教学任务,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是个重要的因素,而在教学工作中做到适度严格,却不容易。

四、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

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教师的素质。信息技术教师是教师中的IT人才,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不仅决定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决定中学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最基本的素质是:

1.信息技术教师应当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要有较广的知识面,多懂几行。

2.能够掌握新的教学、学习与研究方法,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和不断更新的社会需求。

3.信息技术教师要具备学习、创新、创业与服务的精神与能力。

因此,加强信息技术教师业务进修,至关重要,自身素质不提高,是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要给学生一勺鲜活水,自身须要长流水”。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动手,自主学习,从实验中体验和感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在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探索,使学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以适应信息时代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总结与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体会

一、信息技术教育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下,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一种不可替代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教育能为学习者提供全面的学习资源,也是促进学习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辅助工具,它还能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的学习充分体现了创新的教育理念,它是时代对教育需求的反映和体现。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从社会生活中自主选择研究性课题,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获取知识的学习性活动。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包括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以及团队合作等。

三、总结与体会

1.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从中认识发展是研究性学习开展的中心思想。但是,因为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就导致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很好地适应这些差异性,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基本要求就是,学生在重视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和促进能力的培养。而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还能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促

进思维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

3.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中,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方便、有效的资源,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搜集信息、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以及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上升到创造性和综合性的层面上。

信息技术将逐渐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使用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师应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有效性。实现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结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还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周高幸.信息技术教育的技术的活力源于课程整合:谈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一点体会[J].当代教育研究,2008(02).

信息技术总结与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渗透;学科教学;信息技术;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育不仅仅是技术的教育,更是文化的教育”。新课标指出,教学要尽可能的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的领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案例层出不穷,那么,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能否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中渗透相关的学科教学内容,联系学生正在学习的其他学科知识展开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并将这一想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学科优势,融合渗透多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实用性思维品质的提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以适应新课程的步伐,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使我们的学生早日成为新时代一专多长的全面人才。

一、渗透艺术学科教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艺术相关学科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学生内心深处播种下美的种子。

比如在网页制作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选择背景音乐、自已设计网页的配色方案、并针对同学们自已制作的作品进行相关的评价。针对相关的音乐和美术知识点给出具体的学案,评价时给出具体的评价要点。在操作时如还有疑问可以直接到网上搜索相关信息。这样在学生制作整个网站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创造美、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在选择背景音乐的同时也是一次音乐之旅。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艺术教学中的实例很多,再如在音频制作方面,让学生根据音乐教师所教的每周一歌里面自已唱的最拿手部分,进行录制,编辑。不仅让学生掌握了音频制作的技术,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唱歌的乐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此外,在FLASH、PhotoShop、电子小报、程序界面设计等作品的制作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功底。

二、渗透数学学科教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根据学生数学教学进度,适当调整信息技术教学进度。如在讲到第三章程序设计时,数学中要在期中考试后,讲正弦函数图像和余弦函数图像。就可将这部分内容,调到学生数学中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再展开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绘制二次函数(y=x^2)的图像程序展开,再修改程序得到:y=(x+8)^2、y=(x-8)^2、 y=x^2+10、y=x^2-10的图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中描点法绘制函数图像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各种函数对应的图像,及修改相关参数,体会图像在X轴与Y轴上的变化,进一步得出结论:“上加下减,左加右减”的变化规律。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修改代码得出y=sin(x)和y=cos(x)的图像,以及修改相关参数,体会其在X轴和Y轴上的变化。通过结合数学中的函数图像绘制方法,培养了学生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进一步总结,体会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优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为选修程序课程做铺垫。

此外,在Excel统计,计算等教学部分,我们也可以结合数学学科教学展开,如一些常用函数sum()、average()和计算中到的公式等都可以结合数学教学展开。

三、渗透语文学科教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在信息获取教学中,可以诗歌大赛的形式展开,也可以以成语接龙的形式展开,学生在总结、掌握搜索技巧的同时,也学习了很多了诗歌、成语,很好地渗透了我们的语文学科教学。

在word教学中,结合学生语文教学中的《荷塘月色》一文中的一个片断,让学生运用word进行编辑,插入一张图片,设计一些特殊的艺术效果,从而突出文字所描绘的这种美妙的意境,更好的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在音频采集加工中,可以语文教学中的一篇诗歌学例让学生自己朗读、录音、编辑、配乐,在用心朗读和编辑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和创作的成就感。

此外,在作品评价中,要多鼓励学生自评与互评,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早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四、渗透英语学科教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英语与信息技术教学密切相关,教学中常用缩写和一些快捷键都是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英文单词来帮助学生识记相关含义。

常用的缩写给出英语全称,在识记单词的过程中,掌握缩写的含义,如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DOS(Disk Operating System):磁盘操作系统,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等,学生在识记这些常用的缩写经常会混淆其含义,在给出其对应的英文单词及其含义后,学生很容易分辨了。

《信息技术基础》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是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本模块的教学要强调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面向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提升信息素养。在渗透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不断体验的过程中,掌握了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从而,实现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总结与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语文教学;整合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经验,来谈一谈信息技术和高中语文教学整合的运用及在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运用

我们通过《逍遥游》的教学设计,来体会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具体的语文教学环节如下:

(一)安排预习(为了能够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PPT,需要提前给学生安排任务,要求学生课前在网上搜寻和《逍遥游》有关的知识,并且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然后制作幻灯片)

(二)新课导语(通过PPT显示跟庄子相关小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庄子的性格特点)

(三)向学生介绍道家的常识

1.向学生提问:什么是道家?道家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2.其他学生补充。

3.教师点评并进行补充。

(四)介绍作者

1.学生课前通过网络搜寻庄子的典型事迹,并进行整理,然后制作幻灯片,让学生认真做好上课时需要展示的准备工作。

2.学生代表简介。

3.其他同学补充。

4.教师点评并进行补充。

(五)介绍作者的主要作品

1.学生课前可以参考教材和学校发的资料,还可以通过网络搜寻庄子的作品,并进行整理,然后制作幻灯片,让学生认真做好上课时需要展示的准备工作。

2.教师补充。(多媒体显示作品简介)

(六)诵读课文

1.学生初读全文,感知作者思想内涵。

2.听《逍遥游》全文音频,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

3.学生自愿配乐朗读,其他小组代表指出优缺点,老师点评。

4.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集体配乐诵读。

(七)结合注解,疏通文义,质疑解惑

1.学生结合课本下面的注解和工具书自学课文。

2.分组、质疑、讨论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师生共同解决疑问,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

(八)品味鉴赏,合作探究

采用多媒体展示需要合作探究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探究,最终解决问题。

(九)相关知识链接

和本文相关的诗文有哪些?

1.学生展示自己总结的资料,有点资料是课前通过网络搜集来的。

2.其他同学补充。

3.教师点评并进行补充。

(十)知识总结

文中出现的文言虚词、实词、通假字、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总结。

1.学生展示自己总结的资料,有些资料是课前通过网络搜集来的。

2.其他同学补充。

3.教师点评并进行补充。

(十一)检查反馈(幻灯片展示本篇文章重要的试题,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

(十二)再次播放课文诵读

进一步熟悉课文,为背诵课好准备。

(十三)学生背诵全文

加深体会作者思想主张的理解。

(十四)全文总结

(十五)布置作业

在对信息技术和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和运用中,语文教师学会了制作课件,同时也转变了教学思想观念和方法,对信息技术和高中语文教学整合有了更准确的认识。学生的视野变得开阔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语文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更新观念的问题

如今,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不能转变传统观念,仍然坚持一本教材、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比较单一教学方式,必将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当今社会,我们不仅需要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提高我们的信息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我们的语文教师需要学习研究现代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语文学科服务。

(二)选取资源的问题

现在有部分语文教师在进行设计课件的时候过于追求形式变化,过分依靠网络资源而忽视教材中现成的资源。语文教师在对教学资源进行选择整合的时候,首先要把教学资源的选取与文本中的关键性语言文字联系起来,其次要把教学资源的选取与启发学生思考联系起来。

(三)制作课件的问题

首先,我们在准备课件的时候,要根据课文的类型和结构来确定需要的材料,根据实际制作课件。其次,一个好的语文多媒体课件,不仅内容要丰富,而且还要和教材相得益彰。再次,语文教学课件不能缺少感染力和吸引力,一节富有感染力的语文课,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率。

信息技术总结与体会范文第5篇

写作是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活动,文化的传承、历史的绵延、情感的抒发、经验的总结、事件的记叙等都离不开写作。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虽然经常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手段,但是学生的活动依然集中在步骤的操作与探讨上,很少进行学习的备忘和经验的分享。信息技术题材的写作就是要学生学会随时记录,随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将一个灵感、一种喜悦、一次成功的经历,用文字的方式储存起来,让学生成为一个善于写作、勤于反思、乐于分享的人。

信息技术题材写作的内容与特征

信息技术题材包括在学习和生活中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活动,如理论学习、操作应用、问题解决、活动体验以及所见所闻等。以信息技术为题材的写作是将有关信息技术题材通过叙事、议论、说明等多种形式,以文字记载或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写作。

以信息技术为题材的写作过程可以包括活动、整理、写作、交流四个阶段。其中,活动是题材的准备阶段,也是写作的源泉;整理是思路的梳理阶段,挖掘有价值的内容;写作是事件的表达与描述的过程,是关键的环节;交流是自我备忘以及与他人分享的阶段。

信息技术题材的写作应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是技术性。信息技术题材本身就与技术有关,虽然不强调技术的专业性和前瞻性,但技术是整个写作的基点,学生要基于自己的技术水平,对题材进行深刻的领会,还要用好专业术语来正确合理地表达。第二是逻辑性。信息技术题材的写作强调内在的逻辑性,学生必须将自己的思路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比如从最初的懵懂到后来的清晰,从问题的出现到最后的解决,字里行间应渗透出一段情感历程、一种思维判断和一次行为变化。第三是人文性。人文性是信息技术题材写作应追求的一个目标。信息技术题材远远不只是技术,它更多地融入了人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包含了其他领域的知识以及不同地域的风俗民情,写作时要努力将题材中蕴涵的社会、文化、生活趣味和人生体会等表达出来。

信息技术题材写作案例及评析

1.案例(叙事题材)

标题:寻找广告片《演变》

关键词:搜索在线翻译

活动描述:有一天,我在收音机里听到介绍国外广告短片《演变》的一则报道,报道说该短片结合了化妆与电脑图像等技术将“邻家女孩”瞬间变成“超模”,震撼了人们的视觉。我很好奇,很想一睹为快。

于是,我用“广告片演变”作为关键词在百度上搜索,很快就搜索到了相关图文资料[1],但是不能看到真正的广告片。我将关键词改为“广告片演变下载”,仍然在百度中搜索,可惜还是没有结果。我又用迅雷[2]搜索影片,依然没有找到我所需要的内容,看来要搜索国外网站才行。可通过Yahoo还是没能搜索到。正无计可施时,想到文字资料的介绍中提到该广告片在YouTube视频网站上出现过,于是我用Yahoo找到了该网站[3]。网站里视频短片很多,翻页寻找简直是大海捞针。于是,我想到利用站内搜索的功能,可是“演变”的英语是什么呢?我身边又没有英汉词典。对了,网上不是有在线翻译吗?我赶紧打开在线翻译平台[4],立刻查出了对应的单词Evolution,搜索该单词,很快就打开了相应的网页[5]。

依据文字说明,这正是我要找的视频短片。真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啊。《演变》广告短片精心的制作、巧妙的构思以及精彩的演绎,让我领略到化妆和数字技术相结合的神奇魅力,在欣赏视频的同时,我的内心更是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资源列表:

[1] digi.it.省略/20061110/n246317366.shtml

[2] www.省略/

[3] www.省略/

[4] 省略.省略/

[5] www.省略/watch?v=LK1NbGRACls

活动技巧:

百度搜索――能够使用百度等常规搜索引擎。

迅雷搜索――根据不同的搜索对象选取不同的搜索工具。

在线翻译――根据问题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工具软件。

活动反思:在该事件中,需要掌握一些搜索技巧,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更为关键的是问题的求解思路,一旦发现这种方法不行,就能积极寻找另外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并充分利用网上各种资源,提高求解效率。

2.评析

该案例的写作就是学生将亲身体验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事件、想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描述下来,形成文字材料。

标题反映了信息技术活动事件的主题,要求简明扼要,表达主题思想。关键词表示整个事件活动过程中的主要动作,起提示的作用。活动描述是写作的主体部分,可带有技术、情感、人文色彩,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来实现,力求做到技术、情感和人文的有机融合,流露出写作者的思维痕迹、问题解决的逻辑判断,迸发出内心的情感火花,体验到收获的喜悦。资源列表是对活动所涉及的资源进行归纳,可以是网址、书籍名称等。活动技巧是活动思维的剖析与整理,也可以是活动的转折点。活动反思是对文章经验性、情感性的描述,也可谈谈对活动的体会、建议和设想等。

丰富积累,提高学生以信息技术为题材的写作能力

第一,要有语言文字的积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语言,使用学科专业术语和规范词汇来准确描述学习情境,发表见解,既能概括又能具体地将思考表达清楚。若形成文字,则应避免出现错别字,如不能将“登录”写成“登入”、“键盘”写成“健盘”、“网页”写成“网业”、“提示”写成“提市”、“中毒”写成“重毒”、“对话框”写成“对话筐”等。使用专业术语和规范词句的表达,还应避免出现一些问题句,如“程序坏死”、“打入某某网站”等。学生平时缺少活动的表述及写作的训练,经常会出现一些低级的错误,这正体现了开展信息技术题材写作的必要。

第二,要有生活实践的积累。开展以信息技术为题材的写作,题材的来源与获取十分重要。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要突破学校课堂的束缚,让学生自主地在家庭、学校、社会等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参与探究体验活动,大胆接触电脑以外的如数码类、智能类等一些产品,并能与其他学科和领域进行整合,帮助自己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题材。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能使学生拥有更丰富的阅历以及更广阔的视野和思维。

第三,要有文化素养的积累,包括知识、道德、法律、信仰、习俗以及获得的能力和习惯等。在学习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阅读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报刊杂志,通过课外的阅读与学习来扩大文化积累,切身体会信息的使用价值。阅读面宽了,文化知识自然就能不断丰富。

此外,培养学生信息技术题材的写作能力,还要拓宽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搭建学生信息交流的平台。学生在参与信息技术活动中,将自己的亲身体验用图文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形成了可与他人共享的资源,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运用校园网、博客、QQ空间、论坛、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媒介传播,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更大范围内分享与探讨,从而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与成就感。

信息技术总结与体会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学考 复习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信息技术学考已经进行了几年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考试模式日渐成熟和完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是按照教学的目标和标准,对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全面考核,是检验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是否达标及综合评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学考试题采用无纸化形式,使用专门考试系统,将理论选择题与实际操作题融合,综合考核、确定了学生是否达到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和操作技能,而且对加快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学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积极且重要的意义。

信息技术学考对培养高中生的信息素养起到指导和推动的重要作用。在几年的信息技术学考中发现“无纸化”这一特性并没有改变,试题与题型日臻完善、成熟,更趋于合理,但在学考中发现,由于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我校部分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结果不理想,学生的优秀率很低。怎样才能提高课堂复习质量,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使学生牢固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时在学考中顺利通过信息技术水平测试,并在学考取得满意的结果?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信息技术学考复习中的认识和体会。

一、转变思想,推行素质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推行了多年,不可否认的是,高中教学还是围着高考转。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对不属于高考的科目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这在许多学校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问题,使得一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认识上的偏差,总认为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过不过关都不影响参加高考,在信息技术课上不能端正学习态度,复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学考成绩不理想。我们应对学生进行教育,信息技术学考是检验学生学习是否达标与综合评估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以便很好地应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学生要正确理解信息技术课程,转变思想,转变观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理解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和意义,为信息技术学考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注重练习,相互协作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操作课程,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使用无纸化考试,使用专门的考试系统,学生上机操作考试,评估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基础知识很熟练,而基本技能不熟练,考试不会取得理想成绩。有些学校学时数不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其他因素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使用太多时间,模拟学考,因此根据基础知识内容科学地设置一些具体任务,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互相协作,通过完成任务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不仅解决了学生有限的练习时间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自我学习的能力,同时将学考内容融入到了平时教学中,改善了学习成果。

三、引导学生整合知识网络

我们在复习时,喜欢按照课本的顺序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梳理复习,看起来是系统复习,本质上是把复习课演变成了“堆积式”的新授课,教师泛泛地梳理复习,学生却感觉无聊无趣,精神不容易集中,且时间长了,学生的自由学习时间减少了,降低了复习效率。

新课程改革后,信息技术课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在复习时让学生互相交流在单元复习中有什么收获与心得,把复习的知识内容化零为整,对复习中前后知识的联系、重点、难点进行网络化、系统化的整合。

信息技术学考是复习一学年所学的知识内容。因此,复习时,我们要把零散的知识点整理得有条理,化零为整。我们要认真研究《技术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充分了解学考要求与范围,复习时可参考历年考试题型,并让学生在完成试题的同时归纳有联系的知识要点,形成一个知识要点网络,对大部分学生容易错的试题进行指导和纠正,使得知识脉络更加完整,知识链条更加连贯,知识网络更加明晰。

四、注重细节,明确定位

学业水平考试其实考的都是基础知识,题目并不难,但成绩结果并不令人满意。首先是学生练习不够,其次是细节上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在考试中,学生对于选择性的试题只要用鼠标点击相应的标签完成即可,而对于Word,Excel,Flash,Photoshop等操作需要学生操作完成后保存。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在考试时有以下方面的问题:第一种:学生自以为选择试题做得正确能够及格而放弃操作试题;第二种:忘记了操作试题是需要保存的;第三种:学生没有搞清楚操作对象及位置,往往选错了目标操作,造成试题得零分的现象;第四种:在一个问题上,耗费了很多时间却没有解决,导致后面的试题来不及做完。因此,平日教学与强化训练,应该让学生注意细节,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标准,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要使学生在学考中获得理想的成绩,就要帮助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操作的规范,及时的纠错,经常总结巩固复习概念,等等。在复习时,学生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明确弱点,并充分注意细节,才做到事半功倍,复习才会有实效。

五、心理辅导,积极检查

每年学考都在炎热的夏季,过重的课业负担加上学考时气候的炎热,使得一些学生过于烦躁郁闷。因此,在学考前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调节考试情绪很有必要,让学生冷静平和地对待60分钟的学考,考试时认真检查每一道题,使其发挥正常水平;更要教导学生,发生断电、死机等意外情况时,要保持冷静,及时主动向老师报告,及时处理,确保考试能顺利完成。

总而言之,加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使学生信息技术学考成绩得以提高,学生、教师必须共同重视,教师要不断提高能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实际改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练习模拟试题后进行反思、总结,更好地领悟、体会试题意图。

信息技术总结与体会范文第7篇

【关键字】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整合;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俗地说就是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也就是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学生.由于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教学信息的多样化,使得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具有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

本人结合我校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进行了研究与实践,现将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以人为本,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新途径。

在实践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途径、方法。经过研究学生不论在提高学生识字和用字的能力方面,还是在阅读、作文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突破,不仅促进了语文教学结构的改革,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提高了信息素养。

1、识字教学方面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汉字音、形脱节、字型多,结构复杂,类似性大,多音多义字不少,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困难。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融合,尤其是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课件),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软件(课件)自由选择学习生字的笔画、笔顺、部首、间架结构、正确读音和汉字编码,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读、写、打(打字)的训练,通过人机交互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

2、阅读教学方面

在阅读教学中,要完成教学目标,关键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学习过程。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主动感悟、搜集和分析相关的信息,对所学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再经过引导步入新的知识境界。使学习主体参与教学,形成发现问题――积极探究――追求创意的模式,促进学与教的优化。具体表现为: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找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点”来,把教学内容细化为具体“学习任务”,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阅读教学不能用固定的教学模式,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体裁而定。在教学古诗文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感知诗句,之后学生独立探究、互相协作,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广阔空间自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以多种形式汇报交流学习结果。学生展开的想象翅膀,填补了诗中的空白,有利于领略诗人对思想感情的含蓄表达,正确理解其意。

二、转变理念,总结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实验新体会。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推动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构筑了新型的教学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得到了一些体会:

1、转变了教学理念。

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探索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学生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

2、改变了学习工具。

通过整合,把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铅笔、橡皮那样自然,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一课时,为使学生领悟教学内容,明白事物之间的关系,我为学生播放了制作的课件,看着生动活泼的动画,学生很快进入了一个美好、有趣的童话世界,孩子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们观看一段有关桂林山水风光的录像。“你从片中看到了哪些美景呢?”随着我的提问,学生的眼里闪烁出兴奋的光彩,纷纷举手畅谈。“我看到了美丽的桂林山水。”“我看到了雄伟的漓江的水。”……声乐画同步的演示绘声绘色,仿佛把学生带到了风景优美的桂林。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为进一步的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更快、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如在教学《我是什么》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探究,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水的知识?于是,学生充满好奇的上网查询,通过网上阅读,他们纷纷发言,“我知道了在地球的温度变化下,水可以以三种不同的形态在地球上出现,这就是冰、水和水蒸气。”“我知道了南极的冰山就是水的固体形态!”“我还知道水的用处很大,工业生产离不开水,农业灌溉也离不开水,就连我们人体百分之七十也是水。”……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获取所需知识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形成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时代的发展决定了成功必须是相互合作的道路,群体合作的合作学习更是不可缺少的。

信息技术总结与体会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逐步步入一个信息全球化的社会,信息技术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初中生正处于思想活跃,能快速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为初中生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要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为出发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而在我国信息技术教学的起步较晚,教师的教学经验还不是很丰富,所以就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要展开深入的探索。

1、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能做到深入地分析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不能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它的应用趋势变化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有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只注重向学生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缺乏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很难将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而且目前很多地方没有将信息技术列入中考科目中,使得很多只追求升学率的学校不重视信息技术的教学,与该学科相关的基本硬件设施匮乏,授课教师也得不到相应的培训,直接影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此外,由于信息技术学科没有设立严谨的考核体系,造成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则缺乏对该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2、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策略

2.1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时刻保持好奇心,让他们随时都有新鲜感。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在讲课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理清教学思路,明确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抓住机会去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在讲授WORD的图文混排时,教师可以只简单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绘图工具栏中的填充、阴影、自选图形、三维效果等基本工具,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在操作中体会各项功能的操作技巧以及操作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学习能力,达到授人以渔的教学效果。为了改变传统课堂上单一化的教学方法,教师还可以采用团队合作式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比如,就WORD图文混排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班内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他们一起用所学技能制作一张贺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自己讨论、设计具体的方案,并按照方案要求分配相关任务,让组内成员分别完成图案收集、编辑剪裁、整体设计、打印等工作。这种团队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能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专长,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能让学生们体会到集思广益的优越性,让他们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悟全局统筹、合理利用资源将团队优势最大化的重要性。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时刻处于大脑高速运转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让他们拥有学习信息技术的持久动力。

2.2 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师生交流式学习

教师要在课堂上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自主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对所学知识的问题和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自主的解决问题或者学生之间相互解决问题,此外,教师也要积极投身到学生的探讨中去,实现师生思想的交流碰撞,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2.3 给学生布置相关任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不仅要交给学生基础的理论和基本的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围绕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给学生设计一些拓展性的任务。比如,教师在教学生画图的过程中,可以只详细讲解圆的画法,然后给同学们布置拓展性的任务,让他们自己去研究矩形、圆角矩形等其他图形的画法。这样的任务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独立学习、独立钻研的积极性,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完成相关的任务之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们体会到独立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让他们能够更加自信的去解决更为深奥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钻研能力。

2.4 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可以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自评、教学成果评价紧密结合的评价体系。在教师评价的环节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要让课堂教学的内容安排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布置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学任务,在评价过程中还要以鼓励为主,不断巩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2.5 做好课堂总结,注重知识的巩固与衔接

在每堂课临近结束的时候,教师要及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此外,教师还要阶段性的帮助学生巩固、回忆已学的知识,让学生们做到温故知新,实现新旧知识的紧密衔接,将零碎的知识点更加系统化,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让学生的思维更具开阔性。

3、总结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要让学生充分享有课堂上的自导权,要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要通过拓展性的任务培养起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建立系统化的评价体系,让教师能够及时、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让学生能深入地了解自己,更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能力,要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整体框架,让他们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姜晓丽.关于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1):67-68.

[2] 张莉云.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5):89-90.

信息技术总结与体会范文第9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时间利用率;教学质量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思想性强、专业技术深、实践要求高的工具性课程,是21世纪人类充分认识社会、深刻改造社会的有力臂膀,其多种特点告诉我们,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而言,不仅要遵循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应有的实践操作,更应该有目的、有技巧地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学习的主动权。由此我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学习的促进者”“问题解决顾问”“教学中的导演”,教师要注重能力,关注“会学”,以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快乐发展、和谐发展”。

一、课本让学生读

一个人学习,读和悟,读是第一位,然而信息技术课程涉及计算机基础、微机原理、网络安全、人工智能、数据库、网络、多媒体制作、程序设计等,内容较多,知识较杂,又有其独特性,因此,读信息技术类书籍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1)读教材中主要内容,导引、定义、概念;(2)读案例,在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案例,并初步理解案例方法,复习时能对案例进行归类,自我做题时认真读题,辨清题意,把握解题思路;(3)读图,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的图形,可使学生更形象、具体准确地理解文字内容,学生从图形中获得感性认识更有助于理解记忆;(4)读实践内容,要求学生准确把握实践题目的思想、方法,举一反三。

二、板书让学生写

当今,有不少教学研究者和一线信息技术教师存在认识误区,认为信息技术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仅需实践,而无需扮演。信息技术课程与数学的关系较为紧密,其核心的几大课程都以数学模型为基础,运算性、逻辑性非常强,不但需要丰富的感性材料,而且需要足够的过程性体验。我们在部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大胆引入板书,合理利用好板书,通过有计划地、合理地将板书让学生写,让学生拥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展示平台,在互动中生成信息技术情感与智慧,追求课堂效益最大化。

三、方法让学生找

要在“找”字上下功夫,给学生的学习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尝试的机会、猜想的机会、成功的机会,通过教学使学生形成“找”的意识,提高“找”的能力,能够在题目中发现“未知”的规律。基于此,学生“找”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慢慢聚焦的过程,也是一个容易犯错的过程。教师应当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走一些弯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宝贵的“找规律”经验,没有一项伟大的发现是一蹴而就的。

四、总结让学生说

每学完一个章节,都要求学生在笔记本或者书右侧的空白部分写出本章节或近几个章节的知识总结,指出重点、难点及应注意的事项。“学信息技术还要写总结?”开始,学生议论纷纷,深感奇怪。我便大力宣传写总结的好处,使他们懂得,写总结的过程就是复习、归纳、整理、巩固知识的过程,它能培养、提高自己独立整理知识的能力与独立自学的能力,从而提高信息技术素养,为自己的未来发现和创造世界打下坚实的信息技术基础……学生明白这些道理以后,都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这项学习活动中。针对学生开始不知如何下手去写的问题,我采用教师多作具体指导和逐步提高总结要求的办法进行训练。开头几次,每学完一个章节,我都同学生一道来写知识总结。具体步骤一般是先通过阅读课本和启发谈话,让他们提纲挈领地口头讲述本章节的重要内容以及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口述,再工工整整、有条有理地将这些重要内容制作成PPT后,在课堂上向全班学生讲解。这样,学生便很快地掌握了写法,并从总结中体会到,这能使他们对整个单元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而清晰的轮廓。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只有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的主人翁地位中去感受获取知识的快乐与幸福,进而才能唤醒学生的灵魂,信息技术课程最终实现本真回归。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总结与体会范文第10篇

在现在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操作技能,采用任务驱动,强化学生的技术应用;但对技术所蕴藏的丰富文化信息挖掘不够,也不注重引导学生对技术背后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使得在课堂上学习获得的技术成为了一种冰冷、枯燥的工具,缺失了信息技术学科最起码的文化内涵。在轻视、放弃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文化素养培养的同时,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各种不良影响正逐渐影响着初中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相对薄弱。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比,教育研究的普及性及深度、广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技术更新快,学科教学研究把更多的注意力聚集于技术更新的学习与研究,而学科教学理论相对滞后,教师也缺乏信息文化素养方面的实践研究经验和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学校与社会对信息技术学科认识存在偏差,部分人认为初中信息技术只是一门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副科”,没有必要关注其背后更多的内涵和文化建设。

二、信息文化素养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课堂进行信息文化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敏锐、准确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提炼,让信息技术学科文化成为学生喜欢了解、乐于探索的内容。初中信息文化素养培养是多方面的,笔者根据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讲述其中的几条途径供参考。

1.与实际相结合,给课堂融入计算机硬件文化。

信息技术分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通常教师比较关注软件部分的教学。硬件部分无论从原理、结构上都是比较难的知识,因此,要将信息学科文化融入教学比较困难。教师在教学时融入实际的计算机硬件拆解和虚拟采购,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的同时,将计算机元件的价格、选型、外观等信息融入到教学中来,可以培养初中学生对计算机硬件有更加直观和深入的认识。笔者在课前预先准备了四台报废的计算机,将其拆解,并在各种硬件设备上贴上了名称标签,在操作课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并做好网上查找内容的任务清单,让学生在网上了解相关知识后,告诉学生虚拟购机的网址。学生根据已经了解的硬件设备特点和价格后,挑选自己喜爱的硬件进行虚拟购买。学生从这个虚拟购机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了计算机硬件及其价格知识,取得了良好效果。注重包含现实意义的计算机知识的教学,能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计算机硬件文化有效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2.立足史料,关注技术背后文化的渗透。

关注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的思想体系、文化内涵和创造价值的认识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经常穿插计算机发展史料和IT界的风云人物及他们的小故事,这些信息技术史料的渗透,对学生所产生的感召力,比让学生多学几步操作技能更有深远的意义,学生能从诸如此类的史料文化中终生受益。如浙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编辑文字》,其编辑的文字内容是计算机发展史,笔者把这课分成两课时。第1课时设计如下:先让学生看史蒂夫•乔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演讲视频和演讲稿,以激起学生对于计算机发展史的兴趣,然后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最后让学生完成事先准备好的有关计算机发展史知识点的“分类游戏”,通过“分类游戏”,学生们进一步掌握计算机发展史。第2课时则用计算机发展史素材进行排版,引导学生在这些计算机史料之中体会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体会其中蕴含的丰富的人类文明的创造价值的风采,从而让学生对于信息技术产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3.立足学科整合,有效开展文化渗透。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分为两部分,一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工具和载体,辅助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过程,用更加直观有趣的方法表现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生物和其他学科的知识点和难点,有静态媒体无法实现的优点。另外一方面,在其他学科里面有很多知识是与信息学相关的,在这些知识的教学时,结合计算机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的意义,使学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获得智力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了解了知识背后的原理和学习意义。例如,计算机的数制转换通常是在初中数学课中出现,学生往往只能学习如何求解这些题目。实际上,这个内容可以融入到信息技术课程中,引领学生理解在数字电路和计算机中,利用开关电路实现“0”和“1”运算和存储的原理,使学生在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轻松解答这类题目,理解这类题目的意义所在。

4.加强信息伦理道德的渗透。

由于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同时家用电脑、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硬件设备普及率非常高,多数初中学生可以非常容易获取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面对没有归类和屏蔽的网络社会,如何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必须基于学生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初中生需要有良好的信息道德观,善于区分信息的好坏,是学生信息文化素养重要的因素。在课程教学的同时,教师要逐步让学生知道如何辨别网络信息中的真实性,在信息时要遵守道德行为规范,要有责任心,共同维护网络;要让学生理解软件的版权问题,不能够通过网络剽窃;对网络的效率要有认识,错误的信息通过简单的传播会迅速造成恶劣的影响,无法控制,因此不可以传播虚假的信息;在教学中融入“知识产权”、“盗版”、“黑客”等涉及计算机网络安全和道德的内容,可以非常有效地将信息伦理道德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5.立足自我,提高教师文化素养。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文化素养,才有可能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文化气息。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学科教研活动获得实践研究经验和理论指导,通过学习和总结形成必要的知识结构。教师备课要充分,不但要准备各种虚拟素材、实物素材,而且要对原理和方法追本溯源、引经据典,充分准备相关材料。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信息学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道德修养,掌握更多的计算机及网络相关知识,可以将这些融入日常教学中,达到提升学生素养的目标。

三、总结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对学生信息文化素养的培养,构建和完善信息文化素养培养理论体系。我们可以从给课堂融入计算机硬件文化、关注史料、学科整合、加强信息伦理道德的渗透、自觉地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等方面入手,将那些凝结在技术上的丰富的文化信息“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至学生的思想深处,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初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正确认知和学习,培养出合格的、有现代信息素养的新人,真正把素质教育推向前进。

上一篇:小学信息技术总结范文 下一篇:六年级信息技术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