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学徒教学模式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03 05:22:35

认知学徒教学模式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认知学徒教学模式注重在实际应用环境中通过模仿和训练完成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计算机操作类的课程教学应用认知学徒模式,就是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中“做中学”,是十分适合职教学生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 认知学徒模式 模仿 建模

在计算机专业学科的课程建设中,尤其是原理与技能并重的操作类课程,抓住“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的要求,能够有序地重整教学内容,较好地改进教学效果。下面以《数据库应用》课程为例,说明我校在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强调构建教学环境

1.项目课题选择

在数据库设计项目的选题方面,要联系企事业单位的工作需求定题,也要给学生自主选题练习的机会,所以分时期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定题方法(见表1)。

2.工作环境模拟

模拟方式包括通过网络提供真实的某单位信息系统项目设计招标书,以及由教师或学生扮演客户提出要求,沟通设计,调试验收产品等。

二、学习活动遵循原则

学习活动序列应遵循学徒方式的原则:

1.明确全局技能先于局部技能

首先帮助学生着眼于全局,并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从需要出发掌握局部的技能。由此我们确定《数据库应用》课程的第一个任务模块,就是观摩一些完整的数据库信息系统。

2.教学内容以复杂程序和多样性排序

认知学徒制规定:(1)按照等级的任务结构从底端的任务向上垂直地增加难度。以《数据库基础》课程中“系统登录界面”的设计任务为例,可以将任务按复杂程度的层层递进分为三个阶段,如下(见表2)。(2)增加内容的多样性,即同一等级内容在水平程度上的增加。如上例中,第一阶段还可针对同一学习内容要求添加其他控制按钮如“取消”“退出”等;第三阶段,可增加“设计给每用户限三次登录机会”的要求。

三、改进模仿策略

对刺激认知活动的教学策略,认知学徒制首先提出的是“模仿”,即通过专家对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讲解而使其思维过程明确。

1.单纯模仿的问题

在《数据库》课程的相关教材中,“三线教学法”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组织教学内容和过程的方法,即第一条线演示,用A库;第二条线模仿,用B库;第三条线学生独立创建,通常以学期末的课程设计形式出现,用C库。按“三线教学”方式展开的教学是比较容易实施的。

2.融入六种教学法

(1)建模。教师展现完成某个任务的过程,并解释理由。建模的目标不仅是演示操作步骤,更重要的是将“专家”内在的认知过程外显出来。比如“创建窗体对象”这一任务模块的教学,原教学法中的演示/模仿和引入认知学徒制后的教学组织有了很大的不同,比较情况如下(见表3)。

(2)指导。教师通过观察学生执行任务的过程,为学生提供暗示、反馈、修正和提出新的任务等,我们要求教师指导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复制教师的操作过程,而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3)脚手架的搭建与拆除。借助建筑业中“脚手架”起支撑作用的形象化比喻,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时提供如建议、帮助、提供暗示等支撑,走在学生认识发展的前面,不断地把他们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随着学生能力增强,教师应把更多的选择控制权交还给学生,减弱对学生的支撑,逐渐去除脚手架。比如前面所列课程设计项目选题的方法更替。

(4)清晰表达。认知学徒制特别强调教学应该基于“学习共同体”之中,学生将他们的知识、推理或问题求解过程清晰地表述出来。

(5)反思。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和问题求解过程与教师、其他学生进行比较,以修正或启示自己的问题求解和任务完成过程。

(6)探究。学生运用与专家问题求解相似的程序或步骤来检验所提出的假设、方法和策略。

我们看到,通过认知学徒法将一个学生置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中,通过将其放在要求他实际去完成的任务情境中,通过专家在真实的案例中示范和指导,该学生将获得在现实问题中的体验,多次体验后,他将掌握如何在复杂的情境中分析和行动。

参考文献:

[1]李斌,张琦.论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江西教育科研》.2006.12.

[2]毛新勇.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外国教育资料》.1999.1.59~62.

作者单位:江苏省惠山职教中心校

上一篇:五年制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下一篇:新形势下农村中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