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导入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时间:2022-10-06 11:28:41

如何运用导入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教师运用导入技能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新时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然取向。通过导入技能,激发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技能激发 学习兴趣

激发兴趣是新时期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然取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些事物或进行某些活动的倾向。物理学家牛顿从小对自然现象兴趣特别浓,他从苹果落地揭示“万有引力”定律。世界上许多科学家的伟大发明,都与兴趣结下不解之缘。学生学习有了兴趣就能精力集中,积极思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新的学习内容成为学生“兴奋”的中心,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中,让他们在快乐当中去完成任务。

一、利用实验,导入新课

引言课是学习物理的第一堂课,是开课之首,目的是进行学习动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引言课讲得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以后学生学习物理的情绪。一堂好的引言课可以影响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为此,我采用实验式导入新课。教师以一个魔术师的姿态来演示以下的实验:①表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教师以魔术师的动作出示预先准备好的杯子和硬纸板,将杯子盛满水用硬纸板贴住杯口,然后再将其倒置过来,教师松手前请学生注意观察,并猜测将会发生什么现象。此时很多学生在猜测“硬纸板一定会落,水一定会洒!”,然而在教师松手后却不是学生想象中的那样,于是学生就会想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②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教师出示一个“空”烧瓶(其实里面放有少量碘),再出示一盏酒精灯,点燃并对烧瓶微微加热,学生看到烧瓶慢慢变为紫色,移开后烧瓶又慢慢变为无色,觉得奇怪,就越想学习物理,弄清其中的奥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③做摩擦起电的实验。教师先在讲台后摩擦一支塑料钢笔(不让学生知道你在干什么),然后出示在讲台上并靠近预先准备好的小纸屑,发现纸屑被吸引,而同学们的塑料钢笔却没有吸引纸屑,于是会让一些同学想起这上小学学习过的自然现象,它也是一个物理现象,同学们就会知道物理与自然、生活联系在一起的。

二、复习过渡,导入新课

知识是连贯的,可流动。复习旧知识,以旧带新导入新知识 对调动学生学习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例如:在初三学习功率之前,我让两位体重相同的学生,到办公室分别取相同的教材之后回到三楼教室,要快些,看到一前一后喊报告的学生,我问在座的学生:他们做功了没有?学生思考之后回答,做功了,进一步激发学生,那么请大家帮助他们计算他们做了多少功,完成之后再问:他们做功快慢一样吗?物理学中用什么来表示做功快慢?这样,处理好认知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知识。

三、设疑置悬,导入新课

“学贵有疑”,疑是积极思维和探索问题的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初三物理动能势能机械能一节授课前,我先将一篇关于“一坠落的烟缸引发的命案”报道读给学生听,提出:高楼上的烟缸没有做功,但能够对其他物体做功,物理学中怎样解释?学生非常想解答问题,就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兴趣。

四、用讨论式,导入新课

在学习电路连接方式一课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展开讨论:我们每个同学家庭中的用电器都是怎样连接的?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开始阅读本课内容、实验验证,增强学习动机。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在进行每一堂课的教学中,都必须激发学生学习,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教师只有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随时调整导入技能,做到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激发学生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树立信心,克服困难。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叶奕乾等.普通心理学(修订二版).

[2]候渝人.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

设计.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中云中学

上一篇: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的兴趣 下一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