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22-08-03 12:58:09

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说应是大部分学生最喜欢阅读的文学体裁之一,上课开小差看的课外书基本都是小说,但是学生对语文教材中的小说却并没有这般热情,究其原因,我认为教师过于约束的教学方式便是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为了节省毕业班学生的时间,一些教师往往不再像初一、初二那样舍得花课堂时间让学生讨论、展示,有的班主任还限制学生带课外书到学校,重视了教学任务和知识接纳的完整性,却忽视了学生能力形成的重要性,学生因此无法按照自己的认知放肆阅读,导致出现“教材小说厌倦症”。对此,我认为应该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氛围,一个开拓的视野,和一个独特体验的鼓励。

一、 营造自由氛围,引导畅所欲言

个性化阅读的首要条件是自由的氛围。如果教师上课只管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问,埋头按照自己的预设牵着学生走,或者稍加引导,看学生还未明白,便直接说出答案,这表面看起来是节约了上课时间,但学生没有自己思考和判断的时间,谈不上阅读的个性,从推动学生思维发展来看,反而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由于学生在阅读前已经形成的阅读能力不同,导致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难困惑不同,理解深浅不一,情感体验各异,出现的谬误也有差别,如果此时教师能够让学生在一个自由的氛围中畅所欲言,给智慧一个碰撞的平台,也给疑惑一个解决的机会,互相帮助、互相促进,那么,有相当基础的初三学生,便可以不花太多的时间,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教师的点拨、帮助下,实现对小说的完全掌握。

上《故乡》一课,我就是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进行了整体感知后,用了一整节课时间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后合作交流,进行人物与主题的精读分析。为了让学生能尽情发言,我并没有在自主学习之后很常规地说:“现在开始交流,把你在阅读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同时也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因为我深知,我这个班的学生,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他们是不会随便说话的,初三学生很好面子,害怕说错话被同学笑话,如果那样的话,交流时间将会以沉默开始,后面很难打开局面,于是我引用了刚才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学生的问题引导:“下面让我们开始交流吧,我刚走了一圈,马上有人问我:老师,那句‘公同卖给别姓了’是不是写错了? ”下面有同学小声跟着说:“是啊,我也想问。”“还有人问:迅哥儿和闰土哥谁大一些?”有人小声笑了,我看到气氛热了,点到即止说:“好,现在分小组交流。”同学们马上热烈地交流起来。

二、 开拓学生视野,激活经验积累

开拓视野一方面要进行引导,同时也要组织不同的读书、竞赛等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以推动他们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拓宽他们的视野,补充他们生活阅历的不足,并能够使其拥有比较成熟的生活视点。因初三学生时间比较紧,这样的活动我一般都以短小为主:有时插在班会课尾声,顺着我讲的班级问题,花最后的大约十分钟,让学生说说自己从小说中总结的经验;有时用上课的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辩论;最奢侈的是用半节自习课时间,给学生进行竞赛。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培养学生珍视亲情、与人为善品质的小说。为此,我在学生交流展示后,总结了本课主题,引出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于是在拓展环节我自然向地鼓起掌来。师:“对,人人都有说谎的时候,无论善意的,还是违心的,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趋利避害,保护自己。如果你是当时的皇帝,也许一样不会说出真话的,所以,说真话,不随波逐流是多么珍贵的一种品质。”学生们纷纷点头,“悦”读,不仅是爱读文字,更重要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悦纳。在这个教学片段中,虽然我们没有看到欢呼雀跃,但是,学生们的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运转的,情感是蓬勃的,由文本到现实,戳中了学生们内心最想表达的东西。

二、美文细教,一枝一叶总关情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赏析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妨给学生一个感受、理解、欣赏的多元交流平台,让学生埋下头去研读,去细品,领悟字里行间透出的韵味和意趣,从而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将简单的兴趣养成一种恒久的雅趣。

如《小石潭记》一课教学,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本文的写作特点。师:“文中写出了两次‘乐’,你觉得作者这次出游快乐吗?”小组讨论后,生:“是快乐的,他发现了小石潭是惊喜的。”生:“他还描述了鱼儿的自由自在。”生:“我也觉得是快乐的,无论是‘心乐之’,还是似与游着相乐都是作者心情的真实写照。”生:“不对,我隐约能感觉到他内心的凄凉。”教师乘胜追“问”:“从哪里感受出来的?”生:“‘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中的‘清’。”另一个学生也提出了相同的看法‘不可久居,乃弃之而去’,“如果游玩的心情是快乐的,怎么舍得离开呢?”学生的一个反问将大家的思维带到更深层次的思考。师:“同学们能借助景色描写,品出‘乐’与‘凄’两种感情,真正地走进作者的内心,读懂了一篇散文,也认识了一个柳宗元。”

“悦”读,除了心理上的悦纳,还需要认知需求上的贴合。在这个教学案例中,为了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以“乐”字品起,从细节出发,让学生在一字一词上仔细研磨,不断品味,“一枝一叶总关情”,品读出的不仅是景色、情感,还有对人物的认识,对时代的扣问。

三、 深文厚教,烟波浩渺满目前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积累知识的重要阶段,更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品德修养的黄金时期。为此,让学生由“厌”读到“悦”读,必须扣启学生的心扉,用文字浸润他们的内心世界。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教学,作者在这首诗结尾处由己及人,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然而,对于没有经历过苦难的十四五岁学生,追求美好是他们的思想主流,怎样才能让他们产生情感共鸣呢?师:“安得广厦一大间安如山!作者希望有一间牢固温暖的屋子,让妻儿无忧,是这样吗?”生:“不是的,诗人希望‘广厦’可以庇护‘天下寒士’。师:“在困苦关头,诗人憧憬的不是自己的小家幸福,而是天下寒士的安危,这是怎样的胸怀呢?”生:“忧国忧民,体恤天下百姓的情怀。”师:“有了杜甫这样的人,我们中华民族才会屹立不倒,五千年华夏文明才会生生不息,有这样精神气节的人,你还知道哪些吗?”生:“屈原,‘长叹息以掩泣,哀民生之多艰’。”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师频频点头。生:“还有今天的奥运赛场上,奋勇拼搏的人。”师:“他们怎样心怀天下呢?”生:因为他们争得荣誉,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就自豪了。看来忧民情怀,民族精神,都已经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民族力量,让每一个人以天下为己任,贡献,奋斗,拼搏。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生本实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碰撞。“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循着杜甫的心迹,学生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和升华。

教师要激发阅读兴趣,铺设对话轨道,让学生发现文字之美,发掘文本之韵,载着“悦”的心情与作者邂逅,用文字润泽自己诗意而稚嫩的心田。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中学(215600)

上一篇:关于消费者对流通领域中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 下一篇:浅谈语文课的导课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