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课堂教学,着力提高大学课堂教学效果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2-08-03 12:45:04

规范课堂教学,着力提高大学课堂教学效果的若干思考

【摘要】课堂教学是大学教育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关系着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当前,我国大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不容乐观,教学质量亟待提高。本文针对当前大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探讨了规范课堂教学的基本路径,以期对对大学教学质量起到提升推动的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 规范教学 个性化

【课题项目】本文系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资助项目《基于人本教育理念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TJJX12-154)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025-02

规范课堂教学一直是中学教师教学的整体要求,体现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总体素质,它不仅有益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益于教师课堂教学功力的提高。在大学课堂上,大家更为关注的是开放式、启发式教学,追求一种更为“灵活”的教学思路,“规范”似乎就意味着“死板”,很多教师不喜欢这种教学方式,认为限制了现代大学生的思维。在这里,我们将重点讨论“规范大学课堂教学”这个课题,笔者认为这是当前大学深化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规范大学课堂教学”是时代的要求,“规范”并不等同于“死板”,我们要以一种开放思维来理解“规范教学”的内涵。

一、“规范教学”的全新内涵

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规范教学”有双重内涵,不仅要求教学内容的规范,还要求教学形式的规范。我们多次经历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水平评估”活动就说明了这一点,要求内容与形式做到量化、标准。这就使很多教师认为“规范教学”会使很多学科内容陷入僵化、呆板的教学方式,并提出质疑,比如大学音乐影视教育、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无法做到教学内容与形式的规范教学,因为他们的教学方式多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即“示范教学”。我们不能忽视这种“质疑”的声音,面对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全新理解“规范教学”的内涵。

我们今天所讨论的大学课堂“规范教学”,已不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式或教学技巧,更不是一种具体的标准,而是进行认真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它并不是拘泥于内容与形式的量化与标准,一方面杜绝过于随意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又反对“死板”的教学思路,适用于任何学科内容,或者可以这样说,“规范教学”是要求老师从备课、课堂讲授以至课后作业批阅都要认认真真、规规矩矩,但教学思想又不能僵化不变,要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具体来说,规范大学课堂教学有三重标准:第一,教学内容要规范,一定要经过理性思考,有广度与深度,能密切联系当下社会实际的教学内容;第二,教师课堂教学要规范,教师要将冰冷、抽象的知识、理论化为自己的东西,然后以适合自己个性的表达方式“讲”出来;第三,具体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总之,“规范教学”是一种指导思想,教师认真对待授课过程,就是尊重学生、尊重大学课堂的过程,这能让学生时刻产生一种课堂意识,深刻感受大学课堂的魅力。

二、“规范大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目前高校学生逃课的现象却非常普遍,甚至出现了经常不上课的“高校逃课族”。有人做过数据分析,偶尔逃课的学生占70%,经常逃课的学生占10%,从不逃课的学生只占20%。[1]学生的逃课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2010年3月26日据《羊城晚报》报道[2],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辑出版系师生在广州大学城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不仅逃课现象普遍,“隐性逃课”也相当严重。所谓“隐性逃课”是指教师在上课时,学生做其他作业或想其他事情,思维没有在课堂上。该调查表明:课堂上仅有26%的同学认真听课,有34.5%的学生是在看课本、专业书或者其他课外书,其他同学则在做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可见,逃课在大学生中已经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大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我们不仅要问,当前的大学课堂到底怎么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为什么不高?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如果一堂课内容不够丰富、充实,讲解的过程又缺乏精心的设计,缺乏吸引力,学生必然会出现离席现象。不可否认,出现大学逃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学校、教师还有学生自身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一些教师上课状态欠佳是至关重要的原因,他们对“规范教学”缺乏基本认识,对课堂教学缺乏一种敬畏之心,备课欠缺认真态度,对教学内容又缺乏整体、深入的思考,备课忽视教学过程安排,使得课堂教学过程不够合理、完整,讲授的知识不够系统,讲课态度随心所欲,又缺乏情感投入,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听课状态可想而知。

三、“规范课堂教学”路径探究

(一)规范教学内容

要上好一节课、一门课,首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机,这样对教学内容的规范、选择才有所针对性。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面对的是现代大学生,他们已经不是那些被动、习惯“填鸭式”教学思路的中学生了,他们的求知欲旺盛、思想活跃,对知识的接收方式更为灵活、自由。这对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也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如何将更丰富、更深刻、更有吸引力的内容呈现给学生,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痛苦的思辨过程。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规范教学内容,规范教学内容已经超越了“备好教材、写好教案”这样简单的基础层面。每一门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要来源于指定教材,但又不能止于一本教材,我们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即观点的争鸣碰撞要对照参考书目,全新观点内容补充来源于对前沿核心杂志的阅读,教师对于网络要有积极合理的利用,帮助学生甄别信息。对“规范教学内容”的路径,教师要认真、深入地去践行,融合资料信息于心中,这是第一步;教学资料的汇总是对教师阅读广度与深度的检验,这种备课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学习的过程,尽最大可能准备、丰富教学资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面对搜集整理的教学内容,教师要经过创新性的思考,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形成新颖、独特的教学思路,这是第二步;在这一层次,可见教师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教学内容只有经过认真、规范准备,有广度、有深度,有现实意义,才有讲述的意义与价值,将学生吸引在课堂中。

(二)教学手段的规范与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对而言,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指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幅历史挂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各学科教学领域。根据各自课程特点,合理规范使用各种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得以精彩呈现,这是我们理想的教学追求。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推广应用,很多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可谓精益求精,有精美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乐、音响,视听效果堪称完美,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甚至达到了专业制作的水平,传统教学手段似乎有退出历史舞台的迹象。很多教师上课只带一个小小的U盘,甚至也不板书,就能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果我们一方面过分重视多媒体课件的精美,另一方面又轻视教师讲解的方式方法,从而就消解了教师在讲台上的位置,本末倒置,对教学内容的传递却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斥课堂的今天,我们提倡合理规范地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曾经观摩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其中一位参赛选手解读的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专业问题――“财政收入分配职能”,对于这样一个既抽象又冰冷的专业问题,参赛教师经过理性思考,将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结合运用,课件展示难点、重点,板书构建课堂讲述框架,反复对照讲解,讲课主次有序,逻辑性强,教学思路清晰,揭示内容的层次性强,课堂教学效果极好。

(三)教师讲解方式富于个性

调查研究不难发现,有个性化风格的教师往往受到学生的欢迎。个性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西方心理学界一般认为阿尔波特对个性的定义比较全面。首先,他把个性作为身心倾向、特性和反应的统一;其次,提出个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最后,强调了个性不单纯是行为和理想,而且是制约着各种活动倾向的动力系统。追求一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努力做到与众不同,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一过程与我们提倡的“规范教学”的理念并不矛盾,麦克唐纳(McDonald,F.)认为,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准备阶段、适应阶段、创造阶段和形成阶段,这一过程恰恰是课程教学体系不断规范、完善的过程。追求个性化教学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教学风格意味着教师教学艺术的高度成熟,这是一个长期探索、不断自我创新的过程。

有人认为,个性是与生俱来,但是讲课要富于个性并形成一种风格,后天可以不断学习锻炼,我们相信每一名教师只要本着“上好每一节课”的态度,不断学习、实践,就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四)教师教学方式得体、规范

要做到教学方式得体、规范,须做到:教学语言要准确、清楚;仪态仪表端庄大方;板书工整优美;教学态度亲切自然等等。总之,教师整体形象要有教师“范儿”,这也是教师职业规范的内容之一。或许,有人质疑这是包装教师的外在形象,但如果能让学生在“赏心悦目”中愉悦而又能快速获取知识、信息,这种包装未尝不可。

四、结语

当下大学生不断“缺席”的大学课堂,势必会挫伤教师的授课信心,势必会影响教师的授课态度,这样使得“在场”的学生也会产生一种不良情绪,长此以往,必定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我们要积极寻找合适的方式、途径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对于学生,我们要与他们沟通思想,善于引导他们,哈佛大学的学生学习勤奋世界有名,凌晨四点钟图书馆就座无虚席,我们要鼓励学生加强这种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对于教师,我们要从自身深刻分析原因,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认认真真、规规矩矩的上好每一堂课,将“缺席”的学生重新吸引回课堂,这才是师之根本。

参考文献:

[1]刘艳芹.大学生逃课问题及分析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第36期

[2]夏杨,郑文艺.广州大学生“隐性逃课”严重[N].羊城晚报(B6版),2010-03-26.

上一篇:浅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下一篇:浅谈当前我国中职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