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省\州级政府门户网站用户使用行为对比研究

时间:2022-08-02 12:28:21

中美省\州级政府门户网站用户使用行为对比研究

[摘要]从中美对比的角度出发,通过全球通用的互联网统计工具,采集两国省、州级政府门户网站用户使用行为的数据,进行差异分析。进而引入人均GDP对各数据项做相关分析,探讨中美差异产生的原因。最后归纳出对我国政府网站的启示和研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政府网站 用户使用行为 中美对比 电子政务

[分类号]G203

1 研究概述

政府网站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是全球电子政务的领先者,在联合国最新公布的2010年度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中,美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全球排名第二。从1999年“政府上网年”至今,我国的政府网站建设运营已过10年,网站发展水平迅速提升。由于用户访问是实现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的基础,本研究希望通过对比我国省级与美国州级政府门户网站的用户使用行为,取长补短,推动我国电子政务向“以公民为中心”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1.1 政府网站的用户使用行为研究概述

网站的用户使用行为研究通常由调查研究机构定期。在国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作为权威机构,每年1月和7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至2010年1月已是第25次。在美国,有多家互联网研究机构和调查公司如pew、尼尔森、eMarketer、ForresterReseareh、Miniwatts MarketingGroup、Gartner等不定期相关调查报告。但是,这些调查报告通常都是将各国(地区)的网民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上网行为,极少将网民对政府网站的使用行为做特别研究,更没有细化到对省、州级政府门户网站做专题研究。与此同时,我国学术界对此问题的关注较少,笔者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发现截止到2010年3月27日,以“政府网站+使用行为”为题名的论文仅2篇。

1.2 中美政府网站对比研究概述

文献调研显示,我国学者对于两国电子政务的比较研究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即介绍美国电子政务经验的文章居多,以分析美国对我国的启示为主,对两国进行对等的比较研究较少。截止到2010年3月20日,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美国+电子政务”为标题共有记录68条,“美国+政府网站”为标题有14条,“美国+政务+网站”有2条。而以“中美+政府+网站”为标题只有7条,“中美+政务+网站”为标题有1条(与前一检索结果重复),以“中美+电子政务”为标题有12条。在上述研究成果中,主要用定性研究方法在宏观层面比较,或者就网站内容项目进行具体案例分析。仅有1篇文章通过自行构建指标体系,对中美13家典型政府网站提供的科技信息服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不够全面。

1.3 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外文文献调研表明: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也极少把中美政府网站置于对等的研究地位。截止到2010年4月2日,在ISI Web 0f Knowledge中(检索式:标题=(us)AND标题=(China)AND标题=(web*),有5条记录,其中1条涉及中印日美四国商业网站比较。SeieneeDireet(检索式:T1TLE-ABSTR-KEY(Chinaand US and government and web$)),有4条记录,其中有1篇文章探讨了搜索引擎对美国网站和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网站的覆盖度的区别。Proquest(检索式:(china and us and website * and government and notgoogle)AND NOT AT(book review)有21条记录,但没有一篇对中美政府网站对比研究。

1.4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目前评估研究中常用技术路线是:构建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及专家调查法决定指标权重(或借用成型的模型)――通过问卷调查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本文不采用此路线,原因有三:①就本文的选题而言,由于语言不同,被调查者对指标容易产生不同理解,造成系统误差;②研究对象是中美两国国民,总体数量大,抽样复杂,完成问卷调查的难度较大;③中美政府网站数量多,提供内容和服务差异较大,用已有的模型分析有难度。故本文采用替代的方式,借助全球通用的互联网统计工具,以中国(31个省)和美国(51个州)政府网站域名为查询条件,采集客观数据,来描述用户的使用行为。所采用工具及理由如下:①Alexa:全球最专业的流量统计公司,其页面访问量(PageView,PV)和网站排名为全球公认,其数据来源于由数以百万的Alexa工具栏用户和其他流量数据源组成的巨大样本;②GOOGLE:全球规模最大的搜索引擎;③百度: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④Ya-hoo:全球著名搜索引擎;⑤Alltheweb:网络影响因子(WeblF)研究常用的搜索引擎,更新速度快,搜索精度高;⑥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万维网联盟,致力于创建Web相关技术标准(如HTML、XHTML、CSS、XML)并促进Web发展的国际组织。

2 中美省、州级政府门户网站的用户使用行为数据分析

所选各数据项对用户使用行为的描述关系如下:①反映用户对网站的使用频率:PV、网站排名、国内排名、用户量;②反映用户使用网站的习惯:人均页面访问量、蹦失率(只访问一个页面的人次百分比)、网站访问时间、上游网站(上游网站是搜索引擎的比例,将各搜索引擎的百分比相加而得)、下游网站(下游网站是搜索引擎的比例,计算方法同上游网站)、搜索流量(访问人次中来源于搜索引擎的百分比);③反映用户的分布情况:本国用户比例;④反映网站经搜索引擎被用户到达的可能性:各搜索引擎的反向链接数和收录页面数、Google PageRank;⑤反映网站的规模:网页数;⑥反映网站的规范程度,用户易用性:网页错误数、网页警告数。

2.2 数据采集说明

各项数据的采集时间及方法如表1所示。

注:中国站长站提供的“网站收录查询”和“反向链接查询”可以通过一次查询获取多个搜索引擎的数据。笔者经过验证,其结果与采用检索式在相应的搜索引擎上直接查询相同。Alexa的统计有“最近7天平均、最近1月平均、最近3月平均”3种统计周期,本文选择时间最长最稳定的“最近3月平均”数据。

2.3 数据处理

因为两国样本数不同,用SPSS的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按地区分组,CN和USA各为一组,设置95%置信区间)来比较中美两国的差异。结果显示:在全部23个数据指标中,有19个体现出显著的中美差异,其中3个方差具齐性(即Equal variances assumed行上Sig.(2-tailed)

3

中美省、州级政府门户网站的用户使用行为的差异分析

3.1 用户行为数据的对比分析

由于表征用户行为的某方面特征有多个类似的数据,这些数据的概况如表2所示。

3.2 推论

・在用户使用频率上,各数据项显示中国网站不如美国。

・在用户使用习惯方面,中国网站对用户的“粘性”明显不如美国:人均页面、访问时间都小于美国,蹦失率却较大。中国用户对搜索引擎更为依赖:在访问政府网站之前之后都更频繁地使用搜索引擎(原因可能是没有找到所需信息),搜索引擎为网站带来更多流量。中国用户中本国比例较大。

・用户可到达性上,各数据项反映不一致:结果为中美差异不显著的是总链接数、Google收录;结果为中国强于美国的有百度反链、Yahoo反链、Google反链、百度收录、Yahoo收录、Google PR;结果为中国弱于美国的是Alexa反链。

进一步分析:因为百度是中文搜索引擎,美国用户不使用百度;Yahoo中国(被阿里巴巴收购)和Yahoo美国各自独立经营,采用不同数据库。所以这两个搜索引擎的数据是中国大于美国,不具备中美可比性,只可做国内比较。Alexa反向链接数值更新较慢,且计算方法与搜索引擎不同,故在此项表征搜索引擎可到达性的数据上,Alexa的参考价值不如各搜索引擎的数据。因此本研究认为:中国网站的用户可到达性大于或相当于美国。

两国水平相当;中国在网站建设中不注重W3C标准,网页错误数和网页警告数都大于美国。

4 两国用户使用行为差异的原因探究――相关分析

中美两国用户对政府网站使用行为的差异,应该是由一系列因素决定的。据CNNIC研究发现,互联网发展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即地区经济越发达,其互联网也就越发达,互联网普及率可以作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表征。对各省、州互联网普及率和人均GDP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皮尔逊相关系数”达到0.92(P

4.1 与人均GDP的相关分析

将中美水平相当和不具可比性的数据项去除,其余项目与各省、州人均GDP做相关分析(见表3)。

表3显示,两国用户在使用行为上的差异与经济水平普遍具有相关性,但相关程度参差不齐:①搜索流量与人均GDP无关。②PV、用户数在0.05置信水平上与人均GDP显著相关,是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低,相关程度弱。③网站排名、PR、本国比例、人均页面、蹦失率、访问时间、上游网站、下游网站、W3C―ERR、W3C_WARN都在0.01置信水平上与人均GDP显著相关;其中人均页面和访问时间两项与人均GDP正相关,其余为负相关。④网站排名相关系数低于0.3;PR、访问时间、W3C_ERR和W3C_WARN相关系数在0.3-0.5区间,属于低度相关;本国比例、人均页面、蹦失率、上游网站和下游网站5项相关系数超过0.5,达到中度相关。

4.2 按国别与人均GDP做相关分析

由于中美两国人均GDP差异较大(2009年中国各省人均GDP的平均值为28 344.852 O元,美国为323 262.568 5元),考虑到用户经济水平对其政府网站使用行为的影响可能是阶段性,因此进一步分别对中国和美国做相关分析(结果见表4、表5)。

表4、表5结果显示,两国用户的相关情况明显不同:

・美国用户使用行为与人均GDP不相关,说明经济达到较高水平后,不再影响人们对政府网站的使用行为。

・中国用户的PV、用户数、PR、上游网站和下游网站共5个数据,在0.01置信水平上与人均GDP显著相关,且相关系数均超过0.5,达到中度相关。

・中国PV、用户数与人均GDP正相关,说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政府网站的访问量会提升,这可能与网民人数增加和上网条件改善有关;PR、上游网站和下游网站与人均GDP负相关,可以理解为用户上网行为更加多样化,对政府网站及搜索引擎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

4.3 用户行为数据间相关分析

数据显示,用户的使用行为间有较为复杂的相关关系,结果简化如表6所示。

・所有的数据都或多或少与其他数据相关,平均相关项为8.15项,说明各种用户行为具有普遍的关联性。

・共有53对数据显著相关,其中9对在0.05置信水平上相关,其余44对在0.01置信水平上相关。相关程度分布为:8对数据项相关性很弱,34对低度相关,8对中度相关,3对高度相关。

・PV与用户数相关系数达到0.995,说明页面访问量提升主要依赖于用户数的增加,而非人均页面增加;人均页面与访问时间相关系数为0.938,说明在人们访问政府网站页面的平均时间基本一致;上游网站与下游网站相关系数为0.885,说明人们在访问政府网站前后对搜索引擎的使用行为较一致。

・数据项“蹦失率”与所有其他数据均相关,但没有高度相关项,说明此数据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反映了政府网站建设的质量,值得重点关注。

5 启示与局限

5.1 对我国政府网站建设的启示

・中美两国政府网站建设规模接近,在各自国内的网络影响力相近,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成效明显。

・美国政府网站对其用户有更强的“粘性”,内容更贴合用户需求,值得我国政府网站学习。

・我国政府网站外国用户比例小,因此我们不必过分重视外文网页建设。

・我国用户更依赖搜索引擎,因此政府网站要重视搜索引擎功能开发。

・符合W3C标准的网站易用性更好,且改正所指的细节问题并不困难,我国政府网站应立即行动。

・中美用户使用行为的差异与人均GDP的高低有明显的相关,但体现出阶段性:美国用户行为与其人均GDP已无相关,而我国政府网站的访问量与人均GDP同步变化。

・PV和蹦失率在各用户行为数据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值得关注。

5.2 研究存在的局限

本研究依赖互联网统计工具,因此这些工具的准确性和可信度直接影响研究的质量。通过多个工具的比较,选出比较合理的统计数据,这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究出现偏差的概率。

在探究用户使用行为差异的原因时,只引入了一个外部数据人均GDP做相关分析,这略显不足,有待进一步发掘其他影响因子。

上一篇:天津地区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实证研究项目报告 下一篇: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中国科学院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