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民歌艺术,传承民族文化

时间:2022-08-02 06:42:00

发展民歌艺术,传承民族文化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群众用他们的辛勤劳动和无限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间艺术,民歌艺术便是其中璀璨夺目的代表,它能让人们在自然、原始、直接与淳朴中感受天籁般的音韵,激励人们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祖国。

每个民族的民歌都有其特定的音乐文化,这是时代赋予人们的精神则富。就传统的意义而言,民歌表现的是本民族的特点,无论是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走西口》(陕西民歌)、《阿拉木汗》(维吾尔民歌)《赶牲灵》(陕北民歌),还是西洋声乐中的绝对经典《我的太阳》(意大利民歌)《重归苏莲托》意大利民歌)等无一不反映出劳动人民崇尚高尚的美好质朴的道德情操。然而,声乐是一门需要再创造的艺术,同一声乐作品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个性的歌唱家的演唱中,都呈现出了无穷的艺术魄力。把握各民族的风格,能使作品传达出更强烈的美感。歌唱家可以通过自己民族的审判意识、气质和性格中积极因素参与再创造,使本民族的声乐作品再现多姿多彩。

那些萦绕于千百万听众的耳边,激荡于千百万听众心中的名曲,为什么百听不厌、流传百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凝聚了本民族的音乐精华。概括了典型的民族时代性,这是超越时空的人类的感情共性,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如《走西口》这是一首陕西地区的民歌作品。该曲表现了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心声。这首民歌反映普通群众情感的歌曲被音乐家广泛地运用并进行了再创造。有根据它改编的风琴独奏曲、管弦乐合奏曲、弦乐四重奏等,说明这首民歌被不同的社会群体所喜爱,被不同的社会群体所接受。这使得民歌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歌唱家帕瓦洛蒂所演唱的《我的太阳》、《重归苏莲托》等等无一不体现浓郁的民族性,时而忧郁、时而悲痛、时而高举、时而飘逸、时而坚定,充分表现了意大利民歌的风格,预示着民族的力量,民族性在他的演唱中得到了天才般的表现。同时他把意大利的民歌也提高到了国际艺术的水平。事实证明,凝聚着民族精神的民族歌曲,才是永恒的音乐。

八十年代初期许多青少年都通过不同的渠道学习民族声乐,接受民歌的熏陶。他们有唱东北民歌的,有唱陕北民歌的,有唱内蒙古民歌的,有唱四川民歌的。有的人有固定的教师,有的人接受老师不定期的指导,有的向老民歌艺人学习。还有一些人甚至从“听”开始,然后再通过长期自学的历程,来领会中国民歌文化之美。通过学习和实践,他们了解了一些中国的民歌,了解了一些各地方民歌固有的形式和音乐特征,从中得到了音乐的启迪,又学到了最基本的声乐技能,这些实践为他们以后从事声乐工作、发展民歌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民歌作为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在我们休闲娱乐活动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在这里我不想对民歌的娱乐性做过多的探讨,而将探讨的重点放在民歌的教育作用上。享受民歌,就是享受一种母语音乐文化。试想一个人如果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一知半解,那他又如何感受古老而又优秀、丰富而又深遂的文化?如何吸取先进的思想、掌握丰富的知识结构?我们应当正确地引导人们去欣赏和感受中国民歌,从中发现我们的文化传统,了解传统的民歌风格,从而使更多的人对民歌有新的认识。

民歌文化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民歌在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推动下已经成为一面镜子,它真实地从各个角度再现了劳动人民的社会现实生活,有极高的文化含量蕴含其中。同时,民歌作为一种高文化含量的艺术载体,通过传唱等方式将所承载的各种思想文化内容传向四面八方,将通俗易懂的内容用歌唱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向所有听众进行广泛传播。在此过程中,民歌的教育功能得以实现。

民歌是我们本民族所同有的,是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文化,我们理应继承、发扬和光大。作为从事声乐工作的同志。要经常带学生去观摩民族声乐专场音乐会,使他们对民歌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免费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机会;可以与学生一起深入地研究民歌中的丰富文化,等等。也许就是这些点滴启发,使他们选择了终身从事民族声乐的工作,或是使他们在学习其它学科中开拓了思路,或是使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充实。

总之,民歌作为人民大众广为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壮大。广大青年朋友应该多了解、学习民歌艺术。在享受高品位的生活情趣的同时,激励自己不断做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骄人业绩。

上一篇:沐浴着阳光成长 下一篇: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