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探析

时间:2022-08-02 04:13:05

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探析

一段时期以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事件层出不穷,屡屡见诸报端。这已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给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运行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探讨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原因,寻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制止虚假会计信息的蔓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

1、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企业管理层在利益驱使下的种种短期行为,直接导致了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一些企业经营者为了表明自己在任期间政绩卓著,往往采用各种手段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该提的费用不提或少提,该摊销的费用不摊或少摊,把成本费用作为调节利润的手段,虚增虚减利润。

2、社会监督体系尚未健全,监管力度不够,监督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情况下,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主要受当地财政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首先,地方财政部门的监管。对于庞大的经济运行主体来说,财政部门的监督力量显得薄弱。由于财政监督力量的不足,难以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信息质量全面进行监督。其次,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目前,事务所之间竞争日趋激烈,这就可能导致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获得较高的审计费用去迎合企业的要求,不能全面真实披露企业实际财务状况。

3、会计制度本身存在的性质和数量上的不确定性,使得会计信息难以客观反映会计要素本身的特征。(1)《会计法》中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处罚灵活性太大。现行《会计法》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尚存在一定问题。例如,《会计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对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尚不构成犯罪的,可对单位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这类违法会计行为的处罚金额的上限和下限相差很大,致使执法部门的选择权过大,在具体操作时容易出现处罚失当的问题。(2)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灵活性。可供选择的方法越多,企业管理部门就有可能倾向于选择对其反映经营成果有利的方法,而不管这种方法是否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加强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综合治理

1、完善财经法规制度。首先,要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这可以从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鼓励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进一步完善与规范关联交易的披露、加强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呈报和考核等方面人手。其次,要考虑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对会计政策选择方面的规范更加具体,在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及财产价值的评估等方面,尽可能减少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从而减少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在职务上的便利。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监督。公司应当实行严格的职责划分和授权控制,使各部门、岗位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不相容职务应当严格分离,如会计部门中,出纳和记账两个岗位应由不同人员来担任,而不能由一个人兼任;再比如在企业中,一笔业务的发生不能自始至终由一个人单独完成。这些都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减少会计贪污舞弊行为的发生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3、加强会计行业监管。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一套包括法律、部门规章、行业自律型规范等内容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会计管理体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为满足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完善会计监管体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会计监管的体制、机制、制度和方式,以加强对会计行业的监管。

4、建立赔偿制度,强化监管力度。首先,要加大惩治力度,要维护《会计法》的权威,保护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明确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责任主体的制度,对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反会计法规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领导者,要求其承担主要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其次,要建立赔偿制度。虽然我国出现了许多公司会计造假事件,但还没有一起针对公司造假真正实施的民事赔偿案例。就拿银广夏来说,银广夏东窗事发之初,就遭到各地股民的一路喊打,法律诉讼不断。其中九名银广夏股民直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对各地法院发出了暂不受理涉及民事赔偿案件的通知,但也仅仅是权宜之计,处理类似案件法规的完善势在必行,从而对参与造假者,无论是公司,还是会计师、评估师,只要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受害人都可以提讼。再次,实行市场退出机制。对那些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出现重大失信行为后要把肇事者驱逐出相关行业。

(作者单位: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上一篇:股权分置中国有股合理定价的解决方案 下一篇:发展特色产业 促进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