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重在培养观察能力

时间:2022-08-02 02:29:32

作文重在培养观察能力

作文课上,有的学生无话可写,有的埋怨生活单调,有的即使写,也是司空见惯、味同嚼蜡的内容,挖掘不出新的东西。

材料从何而来?材料来自平时的观察积累。

观察是写作的准备阶段。不少有经验的老师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就像修房子要准备砖、石、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一样。的确,中学生生活面不宽,他们活动的范围仅是学校、家庭,偶尔接触社会,但只要留心观察,还是有许多可写的内容。关键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把写观察日记作为自己每天必练的基本功。

观察什么?怎样观察?

譬如:家乡的山,有的连绵起伏,有的突兀高耸,选择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是不同的结果。山上四季景物的变化也各有不同:春天草木发芽,山花烂漫;夏季树木苍翠,林密草深;秋季果实累累,红叶满山;冬季衰草遍地,枯叶飘零。这些景物的特征,只有潜心观察,亲身体验,持之以恒才能看到。

观察清晨、正午、傍晚,天空云彩的变化,地面花草树木的变化。观察自己周围发生了什么事,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们对此事的态度。观察要细致,要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善于思考。

如要察一株牡丹花,可充分发挥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作用,看看它的颜色、形状,听听它在风中摇摆的声音,嗅嗅它的气味,用手轻轻地抚摸它的花瓣,感受它独特的美。可变换不同距离、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察它,把它与其他花作比较,找出它的特点,思考它具有人的哪些品质,引起了人们的哪些联想,这样写出来的观察日记,内容就丰富了。有的学生写“花”只是“春天的花十分美丽”,究竟如何美丽,却写不出来,这是不细心观察思考、不注意积累的缘故。

就是平常所见的雨,在不同季节,也有不同的特征,并非都是“倾盆大雨”。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写出了春雨的特征;朱自清写春雨“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雨细密、轻柔的特点;老舍的作品《骆驼祥子》,写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情景,写风云雷电的变化、写天空地面的景物、写拉车人的独特感受……抓住了夏季狂风暴雨的特点。如果没有对景物仔细地观察,就难以写得如此逼真。

要学会观察周围的人。有的学生写人物总是“粗眉大眼”,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各有各的外貌,造成写作“千人一面”的原因,就是缺乏对人物的仔细观察。人物的脸型,有的如圆盘,有的如瓜子,有的如鸭蛋;人物的眼睛,有杏眼、凤眼、鹰眼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中可探视各种各样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所以重点在观察人物的眼睛。观察人物的鼻子、嘴唇、耳朵、肤色,发型……在脑中储存他们面部的特征。通过人物穿戴衣服的颜色和款式、走路的姿式、说话时的神态动作,来判断他们的处境、身份、兴趣爱好。要观察年龄和性格不同的人在同一活动中的表现,对同一件事的态度。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人,由于他们性格的差异,对于同一件事情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和反应。如乘车途中遇到“堵车”现象,车上乘客的反应就不一样。有的急切询问堵车的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有的急得跺脚,却只会唉声叹气;有的将头伸出车窗,大发雷霆;有的吸着纸烟一脸愁苦;有的在座位上眯缝着眼,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面对这一场景,仔细的观察记录,判断乘客的不同性格,阅读留在人物脸上的喜怒哀乐,分析他们的不同心态,有助于细致的描写刻画人物。

为了便于积累材料,学生应随身带一个小本子,及时将观察的内容记下来。平时要善于积累日常生活中交流的精美语句,积累课本上、报刊上、影视剧中优美的词句;积累名人名言,丰富自己的材料库。只有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才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写作的能力,在作文时才有话可说,有材料可选,这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不会观察的人写不出美的作品,不会观察的人也欣赏不了艺术之美。只有学会观察,才能打好写作基础。

当然要写出好文章,还要考虑选材、布局、提炼中心、语法修辞等方面,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观察。

上一篇:写作真情实感为第一位 下一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