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种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时间:2022-08-02 02:07:39

PBL教学法在种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摘要: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法。把PBL教学法引入种子生物学教学中,以探索提高种子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方法。本文分析了PBL教学法的优势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PBL教学法在种子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PBL教学法;种子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128-02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译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或“基于问题式学习”。它与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相比,在设计理念、实施方式、考核与评估体系等方面有着根本区别[1-3]。经过近40年的发展和完善,目前PBL已成为国际上一种流行的教学方式,也正在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模式改革的一种趋势[3]。

一、PBL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一种灌输式教学模式,体现在先“教”后“学”,往往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4]。近年来,为了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时减少的形势下,必须对现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才能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5]。PBL教学法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具有以重能力培养代替知识传授、以小组讨论代替班级授课制、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以“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小组讨论论证问题,教师总结”代替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的五大环节的特点。它改变了过去以教科书为内容的学习,而是以“发展知识的运用能力”为目标,利用各种媒体资源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自学,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4]。

二、PBL教学法在种子生物学中的实践

“种子生物学”是高等院校农学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种子科学的核心。我们在种子生物学的教学实践中,借鉴了PBL教学法,把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教师背景知识讲解并提出问题、学生针对问题收集资料、小组讨论、得出答案。在每个阶段,教师担任不同的角色[4]。

1.提出问题阶段。教师根据所学章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针对性选择学习内容,找出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问题,由本学科的教师合作写成一个PBL案例并确定该案例特定的学习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以讲授为主,而主要担当提问者。

2.引导学习阶段。学生根据问题,采用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分析。教师要引导、调控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检索工具,比如利用校园网的数字图书馆资料,查阅教材、参考书或文章等。

3.组织讨论阶段。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查阅资料或实际考察后,由教师组织集中到一起,互相交流和补充,并将自己的经验或获取的知识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逐步提高自身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合作学习者和专业顾问。教师在适当的时机也要参与讨论,以控制讨论的方向、广度、深度等。

4.总结评价阶段。结合“种子生物学”的特点,小组讨论结束后,由教师做最后的陈述,并对每位学生的情况做出评价。教师陈述时,概念要清楚、重点要突出、层次要分明,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弥补遗漏。通常以启发――问答式总结基础知识,如明确种子加工与种子形态、种子化学成分之间、种子安全贮藏与种子寿命、种子休眠、种子活力等方面的关系,从而加强知识的联系性和科学性,使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较少学时讲授较多内容。在课堂上,给学生发表观点的机会,提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讨论,相互切磋,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质疑。教师不再使用旧的教学评价标准,不再使用惟一的、标准化的答案来衡量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而是通过新的评价工具与指标来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评价[5-7]。

三、PBL教学方法在种子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PBL教学法自身的缺陷。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完美无缺的,PBL也不例外。和传统授课方式相比,PBL的课程容量小,学生可能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上而忽略了学习目标本身,传统授课方式将很多经验性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PBL就要求学生自己去摸索,这样在一个问题上学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本就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可能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同时,PBL取消了教师的系统讲授,这不利于学生掌握完整的种子生物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可能欠扎实[3]。

2.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由于PBL本身的多变性和灵活性,对于从小接受传统教育的学生来说,突然接触PBL这种完全由学生作为学习过程核心的教学方法,会觉得无所适从。PBL的关键之一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调动自身积极性,与课程紧密结合,但是由于长期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的主动性普遍不高[3]。

3.有效评价体系尚未建立。PBL是一种集教学过程和结果于一体的教学方法,而现行的对于学生的考核方式只注重最终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评价。研究显示,若采用传统的教学评估方式,PBL与传统教学法结果并无明显差异,但大量事实证明PBL对培养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信息管理能力以及对提高学生满意度等方面具有优势[3]。

4.师资力量匮乏。PBL是一种对教师素质要求很高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理解PBL教学法的精髓,熟悉其教学过程。要认识到教师是整个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适时地发挥教师的组织作用、参与作用、指导作用是PBL教学法顺利进行的关键。PBL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不但要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丰富的种子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还需具备较强的知识综合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3]。

5.教学资源不足。PBL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源,如充足的图书馆馆藏、大量的文献数据库、适当的教材以及专门的教室和教具等硬件设施,这需要学校大力的资金支持和投入。

另外,PBL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其他的问题,如课程设计不合理或超出学生的研究能力;课堂讨论学生积极性不够;PBL教学耗时较多等。这些问题,只有师生共同努力,积极配合,群策群力,才能够圆满解决[2]。

四、PBL教学法在种子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截然不同,对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广大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备课。

1.PBL的课程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学校、学生以及教师自身情况的独立开发PBL课程,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

2.教师之间也必须组成教学团队,相同学科甚至不同学科的教师必须互相协作。

3.PBL教师除了专业技能过硬,还必须具有较高的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思维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应不断更新和拓宽知识面与增强创新意识,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带教能力。

4.种子生物学与农业生产联系非常密切,所以在教学课程中要注重联系实际生活,使理论学习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实践证明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4,5]。

国内外众多实践经验证实PBL是克服传统高等教育弊端,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种子生物学教学改革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能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培养团队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基本一致,值得推广和实施[2]。教学工作是一门艺术,体现的是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完美结合,只有不断地探索,不断创新,才能使教学工作趋于完美。因此,教学改革永无止境,我们将继续不断地进行有益的探索,不断学习新知识,为我国种子科学的发展奉献力量[5]。

参考文献:

[1]赵芳,任静,尹宁.PBL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学理论教学中的实践[J].江苏科技信息,2013,(11):28-29,34.

[2]崔炳权,何震宇,王庆华,李红枝.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105,118.

[3]崔晓阳,李益,廖虎,赵振刚,李佳兵,万学红.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J].医学教育探索,2010,(4):439-442.

[4]韩玮娜,常亮,阎芳.PBL教学中教师的转变及作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8,(4):495-497.

[5]宋文坚,胡晋,胡伟民,王涛.种子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9,(1):119-122.

[6]胡晋.种子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胡晋.种子贮藏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基金项目:浙江农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YB1101);浙江农林大学农学类核心课程教学团队(TD1201);浙江农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YB1104)。

作者简介:张琳琳(1979-),女,讲师。

上一篇:“综合与实践”活动题材的开发途径 下一篇:小学高段语文“复习课”的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