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时间:2022-08-02 01:01:02

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摘要: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新课标提出了教育要“以人为本”,倡导人文教育,即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的今天,我们应当撩拨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激情,让学生在对话、发现、体验等教学活动中得到语文学科的洗礼。文章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迁移能力等方面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程 自主学习 主体地位

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新课程要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在致力于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教是为了不教”,这也是大多高年级语文教师通过教学所希望达到的目的。课改推行了近十个年头,固守“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抄、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这一模式的教师已几乎不见,大家都知道该换一换脑筋。可站在引导者的位置,究竟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励高年级学生自己学语文、用语文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设疑,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

对于中学生来说,感情支配力量远远胜于理智控制能力,可以说,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大脑机器的运转。为了能使学生喜欢语文学科,在课堂上创设形式多样的学习情境,千方百计为学生营造富有情趣的学习氛围,以激起他们酷爱语文的热情,强化学习的动机,引发智慧的灵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某些现象和事例的矛盾关系,设疑发问,唤起学生注意并产生积极探求问题答案的心理。人的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形成寻求解决问题的欲望。但是,教师要引导和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式,由浅人深的去揭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在教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笔者说:“我觉得课文叙述家庭背景这段内容应该删去,因为这段的描写与课文的标题这两者之间不太吻合,不知各位意下如何?”这下学生大脑里的思维火花一下被点燃了,有学生点头表示赞同,更有几个学生高高地举起手表示不同意笔者的观点,有学生说这段内容与课文中心是吻合的,因为作者在课文中对家庭背景的描写是为了给课文渲染一种凄惨、暗淡的氛围,这与课文凄惨、暗淡的感情基调相吻合,因此此段不该删去。一个巧妙的问题,就能使学生产生思维的火花,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和强化。

2、创设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首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传统的教学理念使不少教师把课堂当作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不知不觉中垄断了学生的学习。而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本应该具有自己支配学习时间的权利。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保证学生拥有自己支配的课堂自学时间,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安静地自读自悟的机会,真正落实从学习过程走向知识的体验,达到自得的效果。其次要确保全体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应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对“学困生”还要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多给他们吃偏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如教师巡视时,优先关照“学困生”;小组议论,安排“学困生”先发言;课堂提问,优先考虑其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等。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另外,还要落实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为学生创设自主发展平台,采用现代教学先进手段方法,使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要得到充分保障;在情感沟通中知识共享、“碰撞”与共振。摒弃教师主宰课堂的传统教学方法。在教《社戏》一文时,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形象性的去感受孩子们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多种感官的配合使用,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个个思维敏捷,积极参与,以此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大胆质疑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和建议,勇于大胆创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任何发现,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既使是看起来幼稚的问题,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指责挖苦。不能抑制、扼杀他们的创新火花,而尽量找出其闪光点,小心呵护他们的创新萌芽。

4、组织有效评价,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并及时反思、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仅知道了“学什么”、“怎样学”还不够,还必须知道自己学得怎么样,学到了什么水平,这就有赖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充分的有效的评价活动。在评价中,应尽量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参与,避免只与少数尖子学生对话;应以学生的自评互评为主,并要注意适度的激励,既不能挫伤学生积极性,也不要廉价表扬。需要强调的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要注意评价的全面性,即不仅要重视学业结果的评价,同时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品质的评价.以充分体现新课程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的理念。一般说来,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评价,可围绕其外显行为特征展开,如,是否能积极参与?是否能独立思考?是否能自主选择?是否能自由表达?是否善于探究?是否富于想像?是否敢于否定?是否有浓厚的兴趣等。

总的来说,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学习,需要老师更有意识地去引导、去培养,因为他们不仅要学好各种语文知识,还必须学会如何自主地去学——自觉主动地寻找和感受语文学习中的乐趣;自觉主动地预习、复习、阅读、思考、分析,自己发现问题再自己解决问题;自觉主动地在语文的世界里勇敢向前,证明自我的价值。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堂上运用各种策略,培养激励学生学会发现、探索、创新,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就能勃发出生机和活力,就能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中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项目化教学改... 下一篇:素质教育下的中小学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