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激励法在技校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02 12:32:24

情感激励法在技校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动人心者,必先乎情”。情感对于激发人的潜力,实现个人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技校生处在青春萌动期,容易产生厌学,缺乏自信,焦虑等情绪。情感激励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激励法,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为此,本文针对技校生心理状况的调查结果,围绕英语教学,提出了关于师生之间情感的建立,学生自我激励的几点建议,以资借鉴。

【关键词】情感 激励 技校 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42-02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初,史蒂夫·克拉申(Steven Krashen )通过对比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提出了“语言监控”理论,该理论包括了五个假设,其中第五个假设——“情感过滤假设(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认为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外来的输入并没有完全传递到我们头脑中的语言习得装置。它要受到情感因素的调节。这些情感因素包括动机,自信度和焦虑等。这个情感漏斗的大小决定了语言的实际输入量。漏斗越大,吸收的信息越多,习得的能力也就越强。反之,漏斗越小,则语言的输入量越少,习得的能力也必定减弱。(如图1所示)

由此可见,情感因素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如果在学习上遇到挫折,就可能失去信心和学习热情,从

而影响了语言知识的吸收。

一些心理学家也指出,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是情感,而不是理智。情感可以推动人去行动,它可以使听众对说话者持肯定的态度,激起听众参与的兴趣。比如,英语老师在讲解单词 “good, excellent”时,抒发了肯定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而讲解“bad, terrible, horrible”时,能够以否定的态度,或者近乎迫切的恐怖气氛来渲染情绪,将会使听众产生情感共鸣,不由自主地朝着老师指引的目标行动。

在课堂中实施情感激励,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爱生如子,与学生建立平等亲切的情感联系,把学生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激励”一词指的是人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意愿程度。根据国外科学家的调查,一个人平常表现的工作能力水平和经过激励后的工作水平的差异,可达50%。在教学中,对于后进生,要让他看到前途、希望,让学生消除“灰暗情绪”。 课堂上不妨大加赞赏:Terrific!/Super job!/What a good listener!对于有进步的同学,可以说:I can see your progress!/You learn it right!/Look, how far you?蒺ve come.

二、技校生心理现状

技校生处于青春期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心理特征表现为自我意识的不稳定,心理活动的丰富性和不成熟,有时对人积极,热情,有时又羞于表现对他人的好感,有时乐观开朗,对他人十分关心同情,有时因同学间,师生间和与父母间的一些小事而忧心。这一时期由于生理结构的变化,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对异性容易产生倾慕,渴望纯洁的爱情。

然而,青春期也是各种心理问题的高峰期。其一,由于家庭重大变故或激化性事件,学生容易自我认知偏激和人格缺陷;其二,由于恋爱或情感受挫,难以自拔;其三,人际交往矛盾引发的冲动行为和社交障碍。

在认知方面,技校生容易缺乏需要,动机,兴趣等动力支持系统(王胜久,2009)。一方面,部分学生自觉性差,学习成绩不佳而导致学习兴趣的消退。为了逃避学习,寻求刺激,继而迷恋网络,荒废了学业。另一方面,教师一味地强调权威,否定了学生的奇思妙想,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与技校生自暴自弃,渴望得到他人认同和尊重的心理是不一致的。它是导致学生逆反心理,厌学的重要原因。

那么,作为老师,应该如何有效地运用激励机制,使学生克服厌学情绪,培养自信,宽容,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呢?首先,应当建立师生之间的深厚联系。

三、师生之间情感的建立

教师必须明白“情感传递先于知识传递”。当代教育学家林华民说过:建立在缺乏师生情感基础上的教学行为,是一种纯“商业”行为。教师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以为在课堂中自己努力教学,学生就能够领情,忽视了师生情感的交流,没有走进学生的内心,没有架起师生之间心灵的桥梁,师生关系不融洽,教学活动就难以有效地开展了。那么,就英语课堂而言,如何建立融洽的师生感情呢?

第一、深入学生之间,关心爱护学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教育技巧的全部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积极,向善,聪明的,但由于处在独生子女的特定环境下,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心理问题:自私,脆弱,不善沟通。为此,在教学活动之余,教师应当了解学生被认可,被关爱的需要,经常深入学生之中,“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零距离的接触,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在课堂上,可以用英语对话,做游戏,既融洽了师生感情,学生又学到了英语知识,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在学生完成一个较难的练习后,夸奖他:Good job. /Congratulations!/I like your work!/You are so wonderful!当学生不知如何作答时,鼓励他:Think it over!/Don't lose heart./Try again!You can make it./You can do it better.

第二、建立民主平等,公平竞争的学习氛围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在现代社会,师生之间是一种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师要敢于放下权威,转换角色,使课堂由单向的师到生的知识灌输,变为师生之间双向的交流和对话。例如,在学生对话,演讲的时候,教师要充当热心观众,为他们鼓掌喝彩,给他们肯定的眼神,为他们树立信心,他们才能无拘无束,更大胆地投入表演。

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地方,也是学生的竞技场,个人的舞台。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不能讽刺挖苦,或者当众批评。教师更应该多鼓励,多了解原因,相信他们的潜力,才能把帮助落到实处。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第三、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喜欢某一位老师的学科,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人的亲和力。走进课堂教师应面带笑容,用亲切而自然的微笑,拉开课堂的序幕。教师要得到学生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使自己具有热情、宽容、自信、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这在技校的英语教学中表现得更明显,如果学生不喜欢你了,你的知识再丰富,专业水平再好也只能是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当然,在专业领域,也应该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发扬敬业精神,讲究教学艺术,努力成为有魅力,学生可信赖的人。

四、学生自我激励

如前所述,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设,认为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三大变量是:动机,自信度和焦虑。为此,学生要实现自我激励,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1.保持学习动力

“最好的激励法是让学生主动安排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动的”。

第一、调动激情,这是学习外语的最高境界。学习语言是一个审美的过程,也是欣赏语言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和情感的神秘体验。激情能唤起学习者内心深处对语言的热爱,对神秘国度的向往。如教师可以经常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英文电影给学生看,或者教学生一些好听的英文歌,让学生感觉会听、会说英语是多么好的事,从而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第二、养成习惯。通过“制定计划——课前预习——认真听讲——课后总结”这四个环节让学生们在听、说、读、写、题这五个方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他们在学习语言的这条大道上领略到旖旎的风景,并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三、锻炼意志力。意志是专注于学习的一种状态,虽然学习有很多干扰因素,但最重要的还是迎接挑战,调整自己的目标,不骄不躁,不轻易放弃,相信自己一定行。

2.建立自信,对抗挫折

首先,要悦纳自己,经常鼓励自己:I am the best!/I'm good at expressing myself./I have confidence in success!你会发现自信心在不断增强,能够坦然面对挫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3.保持情绪的稳定,快乐学习

课堂之余,多参加疯狂英语,电影欣赏的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英文歌曲是一种美的艺术,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如Big Big World, Pretty Boy, Shalala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可以帮助纠正发音,充分感受韵律美,提高口语水平,是治疗“英语恐惧症”的良方。

五、使用情感激励法的注意事项

情感激励法是最有鼓动性的教学法,要用得恰当,应该特别注意下列各项:

⑴使用情感激励法时要因人而异,要多观察,对于个别吃硬不吃软的学生在必要时得采取其他措施。

⑵使用情感激励法时要把握好度,要关心、爱护、尊重学生,和学生做朋友,但不能让学生因此觉得你好说话,没有了教师应有的威信,甚至欺负你。

⑶使用情感激励法时既要有表扬鼓励,也要有批评惩罚,因为表扬鼓励和批评惩罚是相辅相成的。

⑷使用情感激励法之后要跟踪使用效果,注意个别差异。

参考文献

[1]吴晔,吴德琳.浅谈“情感激励法”在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海南:科园月刊.2010(19).

[2]许亚娟. 技校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1).

[3]王胜久.技校生厌学的心理障碍及对策分析[J].哈尔滨:成才之路.2009(34).

上一篇:关于英语语法教学模块化的一些探讨 下一篇:浅谈英语教学中几种常见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