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教育管理改革途径探讨

时间:2022-08-01 11:54:18

加强大学教育管理改革途径探讨

【摘要】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校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加强大学教育管理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在大学教育管理改革过程中,应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立足学校的资源优势,不断加强专业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防止人力资源浪费现象,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

【关键词】大学教育;管理体制;以人为本

一、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教育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本身就不是完全对峙、冲突的,倘若教育管理者只是站在颁布、发号施令的位置,而教师和学生则必须是无条件的被动服从,产生的恶果则是师生的整体利益得不到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更是无从谈起。

大学教育管理的根本目标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师生的发展。由此,大学教育管理改革应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管理理念,体现的是在管理过程中对人的尊重。大学应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不断促进师生的自我实现为目的的现代大学教育管理理念。在管理过程中,要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的热情,促进知识的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保持大学教育管理的活力和生命力。大学生相对于中小学生有着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更多的是老师的指导,而不是对他们无限制地约束,这就要求大学教育的管理者在制度设计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学习的空间,使其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加强专业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虽然近些年来高校在进行不断的合并或重组,但存在很多专业盲目重复、教育资源浪费现象,专业多但不具特色是大学专业设置的一个典型特点。这种专业层次的不齐,造成了大学培养的专业人才悬殊,使大学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办学效率降低,不能适应教育自身发展以及社会产业发展的要求。

伴随各高校专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创建特色专业在大学教育管理改革中处于重要地位。这就需要一方面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另一方面要根据大学自身发展情况创设特色专业。大学教育管理,应该不断对现有专业做出调整,以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特色专业的发展。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旨在培养进行自主学习、自我能力得到提升的发展型人才。由此,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推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需要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的设置上具有弹性设置。而在同一类专业,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施行不同的培养方案。

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在当前很多大学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很多岗位是因人而设,而不是因岗设人,这样就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此外,大学的不少中层管理岗位,由于分担科研教学和学校管理等多种事务,使得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学校管理也不能高效有序进行。有些大学则出现中层管理干部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这样使得中层管理干部不但参与学校政策执行,而且同时又作为教师接受监督,出现“既是裁判者又是参赛者”的情况。由此应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以避免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

1.建立“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所谓三位一体,是指决策、执行与监督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大学教育管理体制。在决策层面,是由有关专家和专门的委员会组成;执行层面主要是由大学的中层管理部门组成;监督层面不仅由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参加,还包括社会相关人员组成的监督结构,如监察委员会、督导委员会等。只有建立这种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才能确保大学在决策上更加合理,执行上更加有力,监督上更加到位。

2.完善教育管理质量监督体系。改变传统的教育质量监督模式,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逐渐走向开放性、自主性和民主性是大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教学质量的监督与评估已成为大学教育管理改革的重要一环,大学要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需要通过科学而有效的教学管理来保障。随着大学越来越多的自,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多层次的、系统全面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是实现大学教育管理改革的有效途径。

3.扭转学术权利行政化倾向。为完善大学的科学管理机制,应积极的利用和发挥学术委员会以及教授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在教育管理中的决策作用,另外应实行学术权力的运行机制,有效地保证学术事务在大学各项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不断加强院校研究,从而立足于具体的学校和学校事务,着眼于学校的自主、长远的发展,通过对学生事务、教学事务以及资源管理、政策实施与管理事务等问题的研究,为大学教育管理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撑,不断深化大学教育管理改革,实现高效的管理与自主发展。

总之,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大学越来越多的自,大学要实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同时促进教师和学生作为主体的长远发展,需要不断的深化教育管理改革。在大学教育管理改革中应充分秉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时不断完善大学内部的科学管理体制,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

参考文献:

[1]张志鲁.浅谈人本管理的大学教育管理创新[J].成功,2008(7).

[2]朱为鸿,谭冠中.论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之理论创新[J].高等教育管理,2010(1).

[3]邓白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浅议[J].湘潮,2009(10).

上一篇:变革职业学校考核方式 突显职业教育吸引力 下一篇:基于创新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