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职业学校考核方式 突显职业教育吸引力

时间:2022-09-19 05:06:08

变革职业学校考核方式 突显职业教育吸引力

【摘要】职业学校的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考核方式的选择是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关键。只有变革职业学校的考核方式,才能突显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考核方式;现状;变革;探讨

当今社会,需要高层次的技术创新专家,更需要数量巨大的操作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可以实现实验室技术成果进入工厂成为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素养也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生产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在生产制造、市场信息反馈等过程中,他们还能不断吸取到相关经验、先进技术和产品的人性化需求等信息,从而有效实现产品的多档次、多样化和个性化,有效增强产品和企业的竞争能力!

所有“职业人”都需要相关岗位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更需要与时俱进的可持续发展职业的能力。

所有这些,一方面突显了职业教育的大众性、可持续性和广阔前景;另一方面也说明,与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不同的是,职业教育更侧重于岗位技能的培养,使培养能够直接运用于生产领域的技能型人才。

一、职业教育考核方式的现状

考试,是通过书面、口头提问或实际操作等方式,考查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一种严格的鉴定活动。有什么样的考核方式,就将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当前职业教育考核方式有着以下特点:

1.考核形式单一。不论是文化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大多采取闭卷的笔试考试形式。这种单一的仅凭一张理论试卷的闭卷考核方式,不可取!一方面,这种考核方式侧重于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考核。再说,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也很难通过一份试卷来进行正确评价。另一方面,这种考核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教师对平时的教学过程、教学模式及其考核方式没有足够重视,没有充分考虑怎样实现课堂知识与岗位技能的衔接;大部分学生都通过考试前的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来获得60分。所以,他们的潜意识也就变成:只要通过60分就万事OK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虽说通过了考试,但是,实际动手能力很差,学习的能动性也很差,缺乏知识、技能的积累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更让一部分对理论学习没有兴趣而又有个性的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让一部分对分数比较在意的学生感觉到心理上的不平衡!

2.教师对学生应具备的本专业的职业技能与能力标准缺少系统的研究。由于教师没有真正的从岗位的需要出发,制定出本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考核的项目及操作技能的考核标准,使得操作技能考试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盲目性、主观性、随意性,也不利于全面、真实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与能力。

3.考试的时间、次数固定,考试评价手段简单化。大多数的科目每学期几乎都是由学校组织的期中、期末两次考试,都是以分数作为评价手段。而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级及交流协作等能力体现较少。

4.有些操作技能考试不能完全进行。这主要是由于实习、实训的设施、设备、仪器等条件的不具备造成的。

所以,对于职业学校来说,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已势在必行。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身重视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促进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职业学校课程考核方式的探讨

对于一门课程,具体的应采用哪种考核方式或几种考核方式的综合,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由教师进行确定。有针对性的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考核方式的探讨

①文化基础课的考核方式:以“人”为本,培养综合素养。对于数学、物理等基础课程,主要实行闭卷考核方式,即不允许学生参考教科书和其它参考资料,仅凭自己的记忆、理解和能力来做答的考试形式。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及其现实应用。

对于语文课,除闭卷笔试外还应增加应用文写作、演讲能力及辩论等的考核方式,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表达和应用能力。

对于英语课,可以把考试的次数由原来的一次分解成几次,对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分别进行测试。写作和翻译的内容可以根据在一学期内所学的课程内容提前布置,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真正培养学生对英语这种交流工具的认识。

对于哲学、法律、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就业政策等课程,可实行开卷考试方式,允许学生参考主要的教科书及其相关资料进行考试。这种考核方式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体育课,其考核主要依据学生对体育课堂常规的执行情况;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国家要求的达标项目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不再使用具体的分数而尽可能采用“等级制”,以“优秀、良好、合格与不合格”进行核定。

②专业课的考核方式:以“岗位”为本,培养职业能力。对于专业基础课,需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及岗位职业要求,由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做出阶段性的评价。如《机械制图》这门课程,需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识图和绘图能力。可以采取面试的方法,了解学生对零件图、装配图等的识图能力;让学生测绘某个典型模型的图形以考核其绘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由任课老师分阶段性的给出等级及相应评价。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应根据相关职业岗位要求,主要采用操作技能考试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现场操作或具体的工作实践,直接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从事某项工作的知识、技能、技巧、素质和能力。如机电专业的《机电设备装拆和维修》、《可编程控制器等课程》等课程,要尽可能的采用操作技能考核方式。考试时间的长短由任课教师根据内容决定,可能是几个小时,也可能是几天。考试的方式可能是拆装,也可能是查找问题、排除故障。考试的内容方面,教师可以提前公布考试提纲,让学生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同时,对于这种专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考核,还要与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鉴定接轨!这样,既可提高考核评价的社会可信度,同时又能得到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岗位技能证书,如装配钳工、电气设备安装工、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等,为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对于实训课,教师应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列出本专业学生实训期间必须掌握的主要能力项目,确定标准,然后根据这些项目设置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如需要动手操作的问题、需要抽签回答的问题、需要排除故障的问题等等。有的问题需要一个人单独完成,有的问题需要几个人共同完成。根据考核的项目不同,考核试题也不一定需要保密,不保密的考试内容可在考试前下发提纲和公布评分标准等。教师根据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考试所耗用的时间等对学生进行打分。

2.考核评价方式的探讨

考核具备有教学的导向作用,更是一种客观实在的反映。对某一知识或技能的评价,如果以60分作合格、不合格的评价,显得过于简单“粗暴”!还是以《机械制图》这门课程为例。如果学生的就业岗位是机加工或装配等操作工种的话,岗位需要的只是学生的识图能力;如果学生从事的是绘图或设计等岗位的话,不单纯是识图,更需要绘图能力,甚至是计算机绘图的能力!而这种绘图的能力,又有二维和三维绘图之分,所以,考评成绩,也就应当根据岗位需要设立不同考核模块及其不同等级!这样操作,不仅能起到客观评价的作用,更能有效的指引学生提前思考就业、关注自身技能与岗位的接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

总之,考核方式的选择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根本途径,探讨每一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关系到如何通过考试,公正的、合理的、科学的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是直接导向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教育也只有考虑到最大多数普通百姓的教育需求、生存需求,考虑到受教育者的“职业性”、“工种的岗位性”,才能具备更大范畴的大众性、可持续性,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于喜凤.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方式的探讨.吉林省石油学校.

[2]职业教育需要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中国教育报.

[3]韩维.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之思考.宜宾市商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中职语文考核评价机制的改革与思考 下一篇:加强大学教育管理改革途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