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01 05:06:11

谈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鱼,终身受用。”可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应用于学生的“一时”,而且影响学生的“一世”。自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有利于个性化的学习。同时,让学生在自学活动中,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应变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自学的条件,给予自学的时间,教给自学的方法,培养自学的习惯。以下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几点体会。

1.设置课前预习

大多数学生,有语文预习的习惯,却没有数学预习的经历,因此,培养数学预习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把握好这一环节,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由于小学生没有数学预习经验,预习时抓不到要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预习指导。

1.1确定预习提纲。使学生能对照提纲有目的地进行预习。例如在教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之前,我先出示预习提纲:(1)什么是面积?形状如何?(2)什么是周长?(3)剪一个长4厘米,宽3里面的长方形纸片。(4)剪长4厘米、3厘米的线各2根,观察剪下的实物,怎样构成面积?周长?这样,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并动手体验自己手中的学具,感受面积与周长的区别。

1.2确保交流时间。所有的课前预习,必须有检查,有交流。如“面积和周长的比较这节课,我直截了当地提出:“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交流面积与周长有什么区别?”学生有了充分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时间,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有了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学习兴趣浓厚持久。课堂上教师只做重点点拨,占用的时间少了,让学生尝试了自学的甜头。

2.重视阅读教材

教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使学生养成读书和思考问题习惯。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载体,也是从中体验情感,培养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的根本平碾点。因此,要提高教学效果,还要让学生阅读教材,怎样才能提高学生阅读教材的效率?教学中我采用学生自学和教师辅导相结合的方法。

2.1结合预习提纲阅读。例如教学比例尺,我要求学生结合提纲的问题认真阅读例题,思考例题的叙述过程及小组分析讨论:(1)什么叫比例尺?用曲线划起来。(2)比例尺和一般度量长度的米尺相同吗?(3)比例尺的值一定小于1吗?课本的内容是怎样说的?(4)求比例尺的时候,前项和后项的长度单位应该怎么办?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阅读课本,懂得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用1个较小的长度单位代表1个较大的长度单位,不是一般的米尺,而且,在实际生活活动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上。比例尺的值可以大于1,也可以小于1……

2.2带着困惑问题阅读。如教“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学生提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分数是否使用?”我不作答,先让学生阅读课本,这样学生通过边读边想,基本上掌握教学内容的整体轮廓,逐步学会学习。

3.加强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培养,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过程。学法指导是教法的重要内容。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读、自思、自讨、自练等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例如在第十二册总复习中“平面图形的认识”,我要求学生以画图来回顾旧知识,通过画线段、直线、射线,促使学生理解:(1)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是什么?(2)确定过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过一点呢?(3)明确判断:一条射线的长是3分米,是错误的。通过画锐角、钝角、直角,我要求45度的锐角两边画较长,直角的两边画较短,135度的钝角两边画最短。这样一来学生深刻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教学中的难点、疑点都迎刃而解,整节课,学生真正发挥出主体作用,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路人。

4.养成自学习惯

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自学习惯一旦成了自然,学生就会时时处处注重知识的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然而要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不是朝夕之功,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在长期的自学活动中形成,是一个渐渐积累的过程。我在每节课的课后,都要涉及下节课的预习提纲,每节课,都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阅读课本,让学生自己交流争辩,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学生来说,学校的学是有一定的期限,因此,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可得到和谐发展,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一个聪明的教师不是奉送真理,而是教会学生发现真理。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一切有力的条件,要营造自学氛围,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长期培养。使学生在西学活动中自己去获得新知识。“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让学生在数学自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上一篇:从“授知”转为“启智” 下一篇:如何开展中学综合实践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