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激发和增强学生自信心的策略

时间:2022-08-01 03:53:37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激发和增强学生自信心的策略

范德比尔特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众多心理素质中,自信心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自信”是人们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自信”是学生学好数学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因此我把帮助孩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作为教好数学的首要任务。

在现实生活中,盲目自信,企求过高,导致失败的事固然时有发生,但在学生当中,更多的却是自我评价过低,在能够完成的事情面前,认为自己干不了,压抑了内在能力的发挥。就是通常所说自卑感。有自卑感的学生行为怯懦,处处依赖老师、父母和同学,活动效率低微。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力量呢?教师一定要客观地对待学生,对学生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评价,更不能横向比较,必须看到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起点,每个学生只要在自己原由的基础上有进步,就应该给予肯定,就应该承认他是能行的。有的学生经过一番努力,才得了60分,我却象对有些学生得了100分一样为他感到高兴,给予表扬。教师只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才能看到孩子们在学习数学中的点滴进步,才能真正鼓励孩子们都能说:“我能行”!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主要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对学生的具体帮助过程,让孩子在体验中逐渐形成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以快乐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快乐逐渐减少,焦虑骤增。在教学方面,这种现象尤其明显。但无论从教师自身来看,还是对教育的要求来看,学生的成长都需要教师经常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情感态度。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影响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趋于稳定。马卡连柯说过:“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不会成为一个好教师。”

可以说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有形的影响,也有无形的,有形的影响主要是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实现教学目的,即所谓言传。无形的影响有教师的人格特征、态度、价值观等,即所谓“身教”。正是这些身教,对学生情感的养成起着很大的影响。数学教师渊博的数学知识、严谨的治学精神、谨慎而细致的教学责任心和对数学的真情流露、价值观,对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对数学的热情!对数学的细腻思考,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一个热爱数学教育事业的教师,都有着对数学学科的情感体验,有着对数学钟爱表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把这种感受流露给学生,肯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问题的关键是教师怎样运用自己身上的情感因素去感染学生。一个数学教师,要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是不难的,难的是怎样利用自己健康的身心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能体现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必需具备良好的情感素养,并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和提高自己的情感素养,才会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

二、转变教师角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由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内容,这必然促使每一位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改进教学方法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转变教师角色,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中多指导学生想一想,引导学生猜一猜,与学生合作共同做一做。教师的这种新型关系的提出,就是要教师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去,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教师权威者的形象,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去自主探索和实践。只有教师放下架子,给学生一个平等交流合作的空间,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鼓励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愿意接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探究数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例如,以生活为背景,以知识为载体,巧设新课引入情景;列举一些解决现实问题的例子,培养学生乐于了解数学,应用数学的态度;列举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激发学生探究心理,从而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鼓励学生参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数学的发现过程,使其产生对数学的喜爱,建立学习数学的良好态度;联系数学史,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对人类发展的作用,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合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时代氛围,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使学生认为数学也在与时俱进,随时代的发展,与新型科技相匹配,从而形成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态度。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

教学中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 创设更多的条件, 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特别是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的高一年级教学中, 教学要求更应压得低一点, 考试题目要易一点, 教学内容要严格控制在必修本以内,千万不能根据高考要求, 过早补充内容, 企图一步到位, 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在一所小学里,从学生名册中随意地挑出部分学生的名字,并对老师说,根据他们的研究判断,这些学生天资聪慧,能在学习上有大的进步,将来会有大出息。几个月后,年终考试成绩表明,这些学生的平均成绩竟高出其他学生好几分,为什么随意点出的学生的成绩会明显上升呢?一个主要原因是,老师们受到专家们的“权威性判断”的影响,相信这些学生有获得成功的巨大潜能,又对这些学生加以影响,他们赋予了这些学生以较高的期望,他们不但以语言,还以“鼓励的眼神”和“向他前倾的体态”等来“明示”、“暗示”这些学生、“你们比旁人聪明”、“这个难题你能解答出来,你再想一想”,这一切都会使这一部分学生更多地动脑思考,努力学习,因而受到不断的、更加多的鼓励。另一方面,学生受到老师的影响后,自己也以为并觉得自己是“聪明孩子”、“我能行”,“我是比别的同学聪明”,于是他们更加用功了,学习成绩在不断地上升。这就是“期待效应”或称“暗示效应”,这对我们教师的启示是:虽然学生各自的智力水平和学习基础不同,但是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关键是教师要能发掘出这种潜能,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件有趣的事。只要教师不断地向学生灌输“每个人都能成功,也必将成功”的信念;不忽略、也不放弃任何学生,坚持不懈地帮助他们,学生终将获得成功。

总而言之,教师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以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数学学习是一项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要遇到各种困难和疑问,需要我们知难而进,去迎接困难,战胜困难,以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因此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满怀信心,相信自己通过努力能够把学习搞好并能取得良好的成绩,这会无形中对学习增添力量,这种学习信心对差生来说更为重要。

上一篇:86例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的护理研究 下一篇:进行思想干预解决好绝经后妇女取环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