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对学困生进行尝试教育的故事

时间:2022-08-01 08:09:19

一个对学困生进行尝试教育的故事

2 012年暑假,一位校长找到我说:“朋友的孩子数学成绩很差,找过许多人辅导,考试仍然不能及格。你就帮帮这个孩子吧!”在这位校长和学生家长的真诚邀请下,我同意了辅导这个五年级的小女生。

初次到她家辅导时,家长叫了许久,她才从自己房间出来,挑了一个距我较远的位置,像秤砣一样窝到沙发里,脸埋进了膝盖。父母反复催促她招呼人,她才终于从喉咙里挤出了两个字:“老师。”我主动地坐到孩子身边,一番和风细雨的交谈后,她的头才慢慢地抬起来了。我对她说:“我不会像别的老师那样给你讲课,我会指导你自学,你一定能学会!”可是她听了,眼睛里却闪烁着怀疑的目光。我抓住时机,递给她下学期才能学到的六年级上册课本:“不信你学学试试!”

学困生往往学习基础较差,但是我为什么不给她补习旧知识,而要她尝试新知识呢?

我在尝试教学实践中发现:“补旧”会强化学困生的失败心理,他们会认为自己只有通过补习才能学会,这让他们的尝试欲望消失殆尽,尝试学习的大门也会随之关闭。对学困生进行尝试教育,首先是要帮助他们建立起敢于尝试的自信。

可是那些旧知识“漏洞”又该怎样填补呢?

教师要将功夫用在新知识尝试教学的“准备题”设计上。比如学习《分数乘法》一课,我设计了下列两道准备题:(1)8+8+8+8+8+8等于几?你是用加法计算还是用乘法计算?加法与乘法的关系是什么?(2)等于几?你认为可以用乘法计算吗?

她第一题用加法和乘法计算都做得又对又快,脸上充满了成功的喜悦。第二题她说只会用加法计算,却得出这个错误答案。我一看,就“诊断”出她整数的加法、乘法计算问题不大,“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的知识点却没有掌握,于是趁热打铁,通过有针对性的讲解将新旧知识的链条“焊接”起来。之后,她很快自己修正了计算结果,脸上的笑容再次绽放。

接下来,就要让她自主尝试学习了。我从课本练习题中选出一道作为“尝试题”,并明确地告诉她:“如果自己尝试不出来,就去读那部分教材。”开始的时候,她对于自己读书、做题很不习惯,注意力无法集中,读书后做一道“尝试题”一般要40分钟左右。这时候,我就在旁边不急不躁,耐心等待。

因为我深知:表面上,学困生最大的问题是学习能力偏弱,需要给她足够的尝试时间才能成功;深层里,学困生真正的难题是认真态度和专注品质的薄弱,这些良好的学习素养更需要时间来培育。

三周以后,她慢慢地适应了自主尝试的学习方法,通常20分钟之内就会高兴地从书房里跑出来,拿着“尝试题”让我批阅,并且九成以上的“尝试题”都能一次性做对。每当这时,我总是发自内心地表扬她一番。没过多久,她就变得像个打足了气的皮球不停地学习,让她休息一会儿都不肯。

对学困生进行尝试教育,培养出自信,端正了态度,接下来就重在“锻炼思维”了。

在学习中有这样一道题:“青草晒干,质量会减少 。一个畜牧场割了96吨青草,晒干后能得到多少吨干草?”她尝试了很久,也没有做对。这道题“转了个弯”,多出一个思维环节,学困生往往思维能力不足,无法将题目中的多个思维环节贯穿起来。这时,教师就要搭建合适的“梯子”,帮助学生自己“爬”上去。我在原题基础上加上了一个问号:“96吨青草中有多少吨水?”在题目中间“添问号”,就形成她的一个思维结点,构建出从已知到未知跳跃的“垫脚石”。原题的思维环节分解成两步,她的思维够得着第一步,第二步也就自然贯通了。

独立的思考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需要学生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慢慢培养起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是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思维过程中留下枯燥的记忆。学生自主尝试的学习则是将思维权力重新归还给学生,有了思维的参与,学习活动才会有乐趣,每次攻破难题的体验才鲜活起来。

有些题目思维过程并不难,只是题目中出现了一些难理解的名词,这些名词也会阻隔她的解题思路,这是怎么回事呢?

比如下列题目:“1千瓦时电的碳排放量是500克,一吨自来水的碳排放量是1千瓦时电的 ,一吨水的碳排放量是多少克?”她的思维深深陷入对“碳排放量”的理解上,这个陌生的词汇成为她不可逾越的思维高山。

我可以直接讲“碳排放量”的含义,她也会顺利地完成这一题目。但是,这就忽略了学困生思维不灵活的审题困难,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她仍然不会“绕道”。于是,我根据她的思维障碍编了一道题目:“一个苹果的质量是300克,一个杏子的质量是苹果的 ,杏子是多少克?”她不假思索地做出来了。然后,我让她想一想:“这两个题目有什么相似之处?”思考产生了顿悟,她很快地完成了原题。这就是运用尝试教学“改情景”的方法,培养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求本舍末的分析能力。

教学方式的改变,竟然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她从抗拒学习,变得能够自学,也能学会了;眼睛里,初见时灰心、怀疑的目光不见了,变得快乐而自信;那位见了老师就胆怯、羞涩地蜷成一团的小女孩,变成了跟我无话不说的忘年交。她在一次交谈中对我说道:“老师,您的方法真好。在您的引导下,我自己就学会了。现在,我期盼着考试,我一定能考出好成绩。”

如今,我辅导的这位学生已升入初中一年级。前几天,我在路上遇到她的父亲,他激动地握着我的手说:“老师,您的方法真神奇啊!我孩子的考试成绩直线上升,而且她现在每天晚上都按照您的尝试方法超前学习,学会自学了!”

作者系山东省青岛黄岛区教科所所长,中学高级教师

上一篇:五十八中的“惊喜” 下一篇:在共同发展中追求理想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