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健全国有企业内控制度

时间:2022-08-01 01:46:16

如何健全国有企业内控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要求,而我国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建设和执行都存在明显的缺失。本文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内涵及国民经济内控现状等方面的阐述,论证了完善和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以便促使管理者加强有效控制。

一、我国国有企业内控制度薄弱的原因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从总体上透视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其有效实施无疑会促使企业生产管理登上一个新台阶,促进企业经营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规化。我国内部控制的薄弱、内控功效表现紊乱、机制失衡,从而引发的经济犯罪和经营失误屡见不鲜。

1.对内控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1)对内控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认识到内控制度是加强企业管理的系统工具,没有认识到内控制度对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从而对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没有主动性。(2)把内控制度看作是相互牵制、控制的制度和普通工具,导致各种制度相互脱节,各自为政,不利于企业和谐有序地运行。(3)把内部控制和独断专行混为一谈,导致权力过分集中,变企业内部各单元之间的制度控制为企业领导的集中控制。

2.内控制度监督机制不健全。企业内部审计组和财务组成员基本上都一样,这样本身就有助于违法事件的发生。还有,企业平时的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账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3.内控控制环境不够完善。内控制度功能的发挥,有赖于企业所处的宏微观环境。内控制度的宏观环境指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各种宏观因素,如经济体制、法律制度、文化传统等;微观环境指企业内部对内控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如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方式等。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改制以后,虽然在形式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企业内控制度操作性不强,缺乏有效性和完整性,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造成有章不循,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专权独断、等现象出现,使得内控制度不能有效运行。

4.内控机制不健全,控制乏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最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有效。计划可能是好的,但由于没有人去考核、去检查或者没有认真地去考核、去检查,而只是搞形式、走过场,其执行效果往往很差。无论制度多么先进、多么完备,在没有有效控制、考核的情况下,都很难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而且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并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问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很薄弱,管理控制的方法不够先进,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5.内部控制的局限性。缺乏企业内部控制责任制。企业的各项政策都应该落实到每个人,领导也不例外。领导更应该以身作则,给员工一个表率,员工会更好的遵守各项制度。如果领导没有达到要求,应该给予其相应的处分。在实施内控制度的过程中存在着人治的影响,难以防止高层管理人员,以及由于企业的各种盘根错节的关系而导致的内控失效。

6.产权关系不明晰。一国有单位没有非公有单位的内控制度执行得好,从根本上讲,是产权不明晰所致。国有单位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加强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不明确。而在非公有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产权明确、权责清楚,加强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也很明确。因此,对这些单位,无需法律、法规的强制,无需行政干预,私人老板自然会加强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7.人员素质低。内部控制制度的加强必然会增加贪污舞弊、侵吞资产、弄虚作假的难度。这样就会触及那些私心重的法人代表和某些员工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抵制。

二、如何健全国有企业内控制度

1.管理者要有强烈的管理意识和理念。绝大多数企业还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也存在很多误解,甚至有些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概念非常模糊。

政府政策引导,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强制执行是必要的。因此,国企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但是方式一定要恰当,引导一定要和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企业法定代表人强烈地实施内部控制的意识和理念。只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身体力行,善于发挥企业决策机构的作用,并培养企业内部控制的意识和理念,才能自上而下地形成合力,共同有效地建设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2.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控制环境要素很多,有价值观、组织结构、控制目标、员工能力、激励与诱导机制、管理哲学与经营风格、规章制度和人事政策等等。这些要素对于企业来说,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改变或形成的。要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的预防机制。应当在国企内部实行“企务公开”建立内审机构和督办部门等,推进互相牵制的预防机制的切实落实,对重大财务费用开支,要建立多重内部会计控制防线,实行相关部门的联审联签制度。还要定期对企业内部,下属部门实行审核稽查,必要时聘请外部审计介入审计。②对于单位的一切交易和事项都严格按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使每个人的工作都能够自动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的工作。落实企业内部会计审核责任制,将具体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身上,才能形成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责任制。③提高全体员工的基本素质。要有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要求,在员工的录用、教育培训、业绩考核等方面设置明确的标准,并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提高员工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法律意识,以此适应本企业的发展。

3.建立并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总体来说,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应该遵循合法性、全面性、重要性、有效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应性原则。①合法性原则是指国有企业内控制度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有关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②全面性原则是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应该涵盖各个主体,约束企业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渗透到企业运行的各个流程。③重要性原则是指国有企业内控制度应该针对重要业务与事项、高风险领域与环节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④有效性原则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应当自觉维护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及时纠正和处理内控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为内控制度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⑤制衡性原则是指国有企业的机构、岗位设置和权责分配应当科学合理并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确保不同部门、岗位之间权责分明和有利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履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责的部门应当具有良好的独立性。⑥适应性原则是指国有企业内控制度应当体现企业规 模、业务范围、业务特点、风险状况以及所处具体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并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业务的调整、管理要求的提高等不断改进和完善。⑦成本效益原则是指内控制度应当在保证有效性的前提下,权衡制度实施的成本与效益,争取以合理的成本实现有效的控制。

4.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审。曾经轰动一时的琼民源、银广厦事件和美国安然公司破产等案例,都从一个方面说明企业内部控制监督评审的重要性。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被施以恰当的监督。监督评审可以是持续性的或分别单独的,也可以是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的。主要应关注监督评审程序的合理性、对内控缺陷的报告和对政策程序的调整等等。

国企应从实际出发,按照自身经营特点和管理系统要求,实事求是地建立自我调整、检查和制约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形成一个建立完整、运用灵活、富有实效的控制网络系统,这也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顺利运行的根本保障。

(作者单位:河南金版图书实业有限公司)

上一篇:矿山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下一篇:基于实物期权的高新技术项目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