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自由空间 促学生自主发展

时间:2022-07-31 11:41:39

给学生自由空间 促学生自主发展

传统的观念认为: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优秀便是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而新的课程理念对此作了重新定位:每一门课程都要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还学生活动的空间,形成知识技能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虽然学生要学的数学都是已知的知识,但对学生来说仍是未知的,需要每个人再现类似创造的过程来形成。因此,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应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和空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考虑共性――保证每一位学生有充足的学习空间

坚持对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探索学习,必须有充分的时间保证,教师在设计活动或提出问题后,应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地在新的情境中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尽量保证每一位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不能只是让几位好的学生唱主角,领着几个好学生向前跑。

2.兼顾个性――允许不同的学生有独立的学习空间

无论是心理学还是教育学都认为: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搞一刀切,对所有的学生都作相同的要求,这显然是有悖教育规律的。我们的教育应该尊重学生,允许不同的学生有独立的学习空间,“让不同的学生能够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标准》语)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多地考虑学生的层级水平差异,为他们精心搭建适合自己的学习活动的平台,充分挖掘每一个学习个体的内在潜质,实现活动空间内的效益最大化。

二、 还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人的思维都有其个体自身特征和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因此,教师不能“越代庖”,应充分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断催生“自我产品”。

1.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培养发散思维

拓展思维的广度是要求学生能够依据事物间的联系,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研究问题,这也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特征之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启发学生适时借助原有的知识、经验“由此及彼”地展开合理的联想,进行“生”与“熟”、“顺”与“逆”、 “旧” 与“新”的转化,并从中找出最佳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2.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培养求异思维

拓展思维的深度是要求学生不满足对问题的表面理解,能够透过现象抓住问题实质及问题间的联系,从共性中找个性,深究问题,从而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要让学生能够“不满足于已有结论,不相信唯一正确的解释,不迷信权威的仲裁,不屈服于任何外在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主张。”倘若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求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一味地循规蹈矩,思维囿于固有的模式之内,不敢标新立异、别出心裁,那么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就会一点点地泯灭掉。

三、 还学生表现的空间,养成健康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要善于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心理状态,使学生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表现空间。

1.让学生展示自我,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

教学活动是在知识与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下进行的,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谐作用的过程。《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以亲切的教态、饱满的热情、形象的语言、流畅的表达、灵活多样的教法,去感染、激励学生,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同时,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让他们在了解自我的同时,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明确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为愉快学习、和谐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另外所谓“不愤不悱不启不发”。教师要花大力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善于提出一些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将学生置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矛盾,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里趋向,产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让学生任意报数考老师,结果学生无论举出什么数,教师都知道它能否被2、3、5整除,而教师出题,学生却一下子答不上来。老师为什么如此神速,定有奥妙?学生带着渴求的心态探求其中的规律,也就会把学习看作发自内心的需求而不是一种负担。

2.让学生学会评价,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评价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始终。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情绪、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探索新知的意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教会学生评价的方法,让学生懂得既要评价学习结果的正确性,又要评价学习数学时参与的程度、思维的水平、交流的主动性、所提出方法的新颖性和创造性等方面,还要评价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

(黄玉钗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市白塔小学 213200)

上一篇:让学生学会阅读、享受阅读 下一篇:修炼师德,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