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应强化实践活动

时间:2022-07-31 11:35:47

数学教学应强化实践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从生活现实出发,强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想、想中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既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又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

数学教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创造源于实践。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身边问题的过程。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从生活现实出发,强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想、想中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既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又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

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数学意识

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教学时要依据教材特点,让学生经常接触社会,紧密联系日常所熟悉的景和物、人和事、学习与生活的实际,从而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结合郊游活动,让学生认真观察树叶、各种建筑物的形状、动物的长相、景物的分布等,引导他们从中发现,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轴对称图形。又如组织学生参观“大庆铁人广场”建设时的工地,除了进行爱国爱乡等教育外,还寻求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工地建设,详细收集有关数据及信息,最后谈谈自己所观察、体验到的数学问题。学生观察十分投入,收集数据特别认真,谈数学问题也非常活跃。有的说:“我看到广场的东恻要挖一排较长的喷水池,横截面是梯形的,根据收集的数据可以计算出这个喷水池挖出的土方数。”有的说:“两台挖掘机同时从喷水池的两边挖进,这属于工程问题,根据两台挖掘机的工效及喷水池的长度,可求出挖通时所需的时间。”还有的说:“挖通水池的问题,也可以当作行程中的相遇问题来解答。”这样,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的中间,从而激发了他们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人人参与学习和自觉地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加强创造性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没有想象活动,就不可能有创造。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创造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既能激发想象的内驱力,又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根30厘米长的铁丝,让每个学生用这条铁丝围成各种不同的长方形(铁丝没有剩余)。比比看,谁围的长方形多?同学们兴趣倍增,人人动手动脑,摆弄、计算、议论……变换思维方式和角度,想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并提出了不管长方形的长、宽如何变动,其周长都固定是30厘米。这种一题多解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三、注重探究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及获取知识的能力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发现,获取和巩固数学知识十分必要。

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可设计如下探究性实践活动。

1.置疑引趣

刚才同学们用数方格方法来计算三角形面积既麻烦,又不准确,更不能适用于现实生活中计算三角形土地面积。谁能探索出一种既简捷又科学的计算方法?

2.探究实践

请同学们拿出各自准备的两个完全相同的任意三角形纸板,先标明它的底和高,再想方设法把它拼成已学过的几何图形。然后点拨、引导学生边操作边观察、边比较,发现新拼成的几何图形与原来两个三角形的高、底及面积都存在相应关系。最后让学生自己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发散创新,验证实践

教师并不满足于现状,继而启发学生只用原有的一个三角形纸板,自己想法采取剪拼进行创新性的推导实践活动。从而巩固、深化知识,又验证原推导出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还培养他们自己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强化应用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技能

1.学以致用

要重视挖掘教材中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因素,让学生做一做、量一量、验一验、用一用,学会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及创新精神。应用性实践活动,一可展示在同一生活实际中能应用多种数学知识。例如,植树节进行植树实践活动,可让学生编出或计算出直线、环形、方形等不同植树方法所能植树的棵数问题;可编出和解答造林绿化的面积问题,还可编出和解答有关人均植树棵数或需要多少时间植完等问题。

2.可展示数学知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时,在学校可用于计算学生的出勤率、体育锻炼达标率等;在工厂可用统计产品合格率,完成任务的百分之几等;在农村可用来统计植树成活率,及根据发芽率计算出要下种子数量多少?在统计部门可用来反映各行各业的完成指标的情况及国计民生状况。

3.可展示在不同的生活实际中,同一知识运用的不同侧面

例如,学习“圆”后,计算圆纸面积最快宜就是对称法折出直径,量后计算;计算圆桌面的面积最快宜用刻度尺直接量出直径(桌面最宽处)再计算;计算大树干的横截面面积则要用卷尺先量出树干周长,先算出直径(或半径)后,再计算其面积。这样既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用的技能技巧。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空间,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把课堂知识拓展深化于生活实践中,能加深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上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开发原动力,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