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硕士研究生学习行为的因素分析

时间:2022-07-31 06:14:43

影响硕士研究生学习行为的因素分析

摘 要: 硕士生的不良学习行为已影响到硕士生培养的质量。本文从学习行为的定义及重要性出发,对影响硕士研究生学习为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良学习行为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学习行为 影响因素

自1935年4月《学位授予法》的颁布起,我国就有了现代意义上的研究生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需求标准的不断提升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得到了国家及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不管是研究型大学数量还是人才培养规模都得到了大幅增加。截止2012年,我国研究生培养机构数为811所,在校硕士研究生人数已超过143万人。然而在硕士研究生人数急剧增长背后,培养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如课堂纪律散漫、旷课频繁、论文抄袭、学术造假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得我们必须对研究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深入研究。

一、培育优良学习行为是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要基础

学习行为顾名思义就是学习中所涉及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倾向,自从有了学习就出现了学习行为,可以说学习与学习行为是如影随形的“两面一体”,即学习的发生必然有学习行为的出现,同时学习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也直接影响着学习的开展和效果。由于学习不仅涉及技能、知识的增长,更关乎内在的动态的心理过程,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打破单线思维模式,以开放性的视角对硕士研究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界定。冀芳(2007)认为学生行为指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反应和动作。并将学习行为按不同分类方式分为主动学习行为和被动学习行为,课内学习行为和课外学习行为,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1]。米建荣,王红成(2009)将学习行为定义为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受个人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2]。本文把学习行为定义为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及在这种态度观念下的学习活动,根据学习行为的表现形式又将学习行为分为两种,一是积极的学习行为,主要表现为与导师交流频繁,认真听取导师意见;积极钻研文献资料,从中有一定的创新。二是消极的学习行为,这类学习行为主要表现在对专业缺乏兴趣,学习情绪低落;不常与导师交流;沉迷于网络,逃课频繁,并且应付拖延作业;利用较多时间做兼职或全职。

硕士生的学习行为关系着硕士生自身、导师、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培育优良的学习行为首先可以使得学生热爱本专业,积极进行科研讨论,主动完成相关课程作业及论文写作,降低论文抄袭率,提高研究生自身专业水平及创新能力;其次培育优良的学习行为可以促进学生与导师之间有效沟通,更好地辅助导师进行课题研究;再次研究生优良的学习行为可以促进良好学术氛围的形成,优化学风,端正学术不良行为,并且可以培育优秀的学生,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最后培养研究生优良的学习行为,可以培育高素质水平的学生,为社会作贡献,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影响硕士研究生学习行为的因素

在多元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影响硕士研究生学习行为的因素也是多样的,根据影响因素的来源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层面。其中内部因素主要体现在硕士生角色定位模糊,学习态度的差异,以及动机的不同三个方面。外部因素主要体现在不良学风,考评制度不完善,导师管理不到位,以及就业压力四个方面。

(一)内部因素

1.角色定位模糊

对硕士研究生来说,研究性的学习是第一位的,然而当下许多学生无法对自身进行正确定位。一些学生在读期间仍旧以工作为主,利用较多时间打工兼职。另外有些学生不适应这种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更不主动进行研究。相关调查发现,仅有18.29%的研究生愿意进行独立自主研究,16.06%的研究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10.4%的研究生根本不愿意进行自主研究活动;多数研究生意识上重视科研,但实际科研的活动时间极少,仅有26.46%的研究生时间安排以科研为主,31.85%的研究生将“上课”作为最主要活动,近三成的硕士生将大部分时间用于“休闲娱乐”活动[3]。

2.学习态度的差异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待学习的看法和在这种态度下采取的行动,它是由学生对学习的情感、认识和行为倾向三部分组成的[4]。学习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硕士生的学习行为。抱有积极学习态度的学生会主动查询资料、请教导师,从而进行深入的专业研究。然而对于在父母意愿下读研或躲避就业的学生,其学习态度往往是消极的,且学习自主性弱化。在比较自由的学习生活中,许多被动学习的学生不适应硕士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没有目标感,对学业敷衍了事。

3.动机的不同

行为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做出任何行为是都有一定的心理动机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它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起决定作用。不同类型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会产生不同影响。内部动机强的学生,他们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会产生浓厚兴趣,从内在迸发动力愿意学习,他们的行为不需要老师督促,对待学习较认真。把大量时间用于兼职或玩乐的学生,往往旷课频繁,学习较被动。

(二)外部因素

1.不良学风的影响

学风是指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或氛围,是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相对稳定的精神风貌和行为特征[5]。当下许多高校的学风情况令人担忧,尤其表现为学生论文的拼凑现象严重,没有原创性。许多学生在完成一篇论文时,通常不进行实证研究,甚至很少查阅文献资料,而是利用网络的便利对他人的论文进行粘贴整合,甚至有的学生直接整篇剽窃他人论文成果,出现较严重的学术不端现象。据相关调查显示,“网上粘贴并拼凑成自己的论文”这种行为经常出现的频率是16.3%,有时会出现的频率是30.6%,“引用别人的文章却未加标注”的行为经常出现的频率是12.0%,有时会出现的频率是31.8%[6]。这种学术不端的现象已严重影响到高校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2.考评制度不完善的影响

高校对硕士研究生的考评主要是学业方面,包括专业课和公共课的结业考试、毕业论文的开题、最终的论文递交和答辩。在学校的考评上,过于重视结果,对考试和论文的中间过程则放之任之。这种考评制度使得学生放宽了对自身的要求,学习上不思进取,学习行为消极被动。另外,学校欠缺对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考评。由于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学校应针对硕士生的综合方面进行考核,督促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3.导师管理不到位的影响

研究认为,导师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导师的角色也逐渐从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成指导者和激发者[7]。在硕士生教育阶段,导师对硕士生的指导主要体现在教学、科研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然而随着硕士生的不断扩招,导师需要管理的学生越来越多,如此一来导师就会力不从心,不能有效地管理到每位学生。另外,有些导师出于评级或第二职业的利益获取,几乎不与学生交流,很少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正确指导。甚至某些导师为了自身利益,一味地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行政事务,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

4.就业压力的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然而随着硕士生的大量扩招,就业竞争愈演愈烈。一方面,在就业压力不缓解、硕士生不断扩招的情况下,为了躲避就业,部分学生无奈选择考取研究生,这就很容易出现消极学习行为的学生。另一方面,社会对硕士生的专业需求与学校培养出的专业人才不匹配,造成了就业岗位的供需失衡,这使得许多学生通过兼职获取工作经验而无暇顾及学业。据统计,2011年毕业的高校学生,其中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率分别是94.10%、90.30%和86.62%,可以看出研究生的就业率比专科生的就业率低了近八个百分点。另外教育部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大约160万的研究生在校等待着就业,每年的毕业季就会新增50万的硕士毕业生,然而市场上能容纳新增毕业生的岗位是极其有限的[8]。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三、改善硕士研究生学习行为的主要建议

改善硕士生的消极学习行为,应该从学生自身、学校、导师及社会等方面着手,以培育积极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学生质量。

(一)学生自身方面

不良学习行为的内在因素在于学生,因此从学生自身改变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对自身进行角色定位。硕士生的角色定位模糊,不仅给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带来困惑,而且使得其没有目标,迷茫度日。作为学生,第一要务是学习,在较自由的生活环境下,应该以学业为重,同时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

第二,培养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在认知、情感和意向三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情感和意向的作用会明显高于认知的作用[9]。对学习本身愉悦的情感体验和积极的行为准备倾向更能影响学习行为,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改变对学习的态度。

第三,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为自己设立学业上的目标。对于消极被动的学生,心态是主要原因。学生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在相应的时间段做相应的事,客观看待学业和生活上的压力,正确缓解内心矛盾,另外应制定合理的目标,使学习更有动力。

第四,主动与导师沟通,并与同学保持良好的相处状态。学生不能等着导师布置任务,而是要主动学习并与导师沟通,听导师的指导和批评建议。在与同学的交流上也要主动,这样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使自己的见闻增加、心情愉悦。

第五,学会正确地运用网络,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互联网的普及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丰富的信息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余地。但是网络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对此,我们必须学会正确地筛选信息,正确地利用网络,使它成为学习的有用工具。

第六,探究创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对硕士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不仅可以促进学术上的进步,甚至可以影响专业的学术发展。对于多元化的社会,复合型的创新人才是社会最需要的,硕士生应该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符合社会的要求。

(二)学校管理方面

一是学校应抓好学风建设,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等相关文件,并于2006年成立了学风建设指导机构。这有助于学校抓好学风建设。学校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规范导师的责任,加强对教学和科研的监控管理,并严格管理学生,使学生在学术上不弄虚作假,端正学术风气。

二是完善学校的考评机制。学校应该制定严格且公平的考评制度,对于在学业上投机取巧的学生,应该严厉批评或延迟毕业,督促其努力学习,对于优秀的学生要给予一定奖励,以加强其学习的动机。建立严格的考评机制,学习动机得到了强化,从而形成良性循环[10]。

(三)导师指导方面

在硕士生教育阶段,导师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针对导师的管理不到位,可以从三方面做起。第一,应该加强导师的师德教育。在教育工作时规范导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提高其关心学生的意识。第二,导师应该与自己的学生多沟通。在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中,老师不仅要清楚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更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或学习上的指导。第三,导师应提高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在学习上,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较多地参与自己的课题研究,并给予细致的点评和指导;在生活上,关心学生的日常起居、心理变化,并且锻炼学生处事的能力,对学生做到更全面地关心和管理。

(四)社会方面

随着硕士生的扩招,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渴望,使得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硕士生作为高等教育的知识结晶,希望能找到好工作,并最大化地发挥自身价值。这就要求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做到公开、公平,使硕士生能凭借自身的真才实学就业成功,而不是利用裙带关系就业。

参考文献:

[1]冀芳.不同课程形态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现状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2]姚纯贞,米建荣,红成.国内外“学习行为”研究综述[J].教学与管理,2009(30).

[3]钱佩忠.研究生学习自主性弱化问题及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1).

[4]黄素品.关注学生学习态度,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J].科技信息,2007(18).

[5]王莹.论研究生学风的管理及建设[J].科教文汇,2010(10).

[6]朱华,左志香,朱华杰.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

[7]ToboinK.Constructivism:Paradigm for the Practice of

ScienceEducation[M].Washington,DC:AAASPress,1993.

[8]罗平云.硕士研究生“就业难”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职业时空,2013(3).

[9]李小平,郭江澜.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4).

[10]陶艳红,胡维治.研究生学习动机与动力的剖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4(6).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力提升举措初探 下一篇:从科技语体的词汇类型分布看科技汉语教材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