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层次实施的研究

时间:2022-07-31 01:34:05

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层次实施的研究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课程目标的制订对语文教学改革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从分析当前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层次实施的现状入手,从五个方面探讨了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层次实施的途径,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程目标 层次 实施途径

语文是母语教育,更是基础教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课程目标的制订、语文课程教学的手段与方法以及语文课程教学的课堂构建,对语文教学改革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语文课程的规律,实现构建性课堂的设置和科学实现;系统理解语文课程的目标基础上,依靠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实现语文课程的层次性目标,依托目标的实现,进而实现语文课程体系的综合改革。本义通过分析当前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层次实施的现状,构建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实施途径,突破高中语文课程传统教学的定势思维,实现语文课程的科学拓展。

一、当前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层次的现状

(一)课程教学目标层次制订不科学、不合理

在教学设计的发展过程中,这种“无目标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早已有之,在过去它主要体现为教师不负责任的教学态度,“铃声一响,走进课堂;要讲什么,等我来想”。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态度明显好转,但部分教师基于对新课程改革的错误认识,使得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类似现象。不少教师认为,新课程提倡开放性教学,追求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于是课堂教学没有目标,一味提倡“学生自主”“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教师跟着学生走,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不作为”状态,课程教学目标层次制订的不科学、不合理,甚至没有制订目标层次直接造成了教学效果的不佳。

(二)目标层次的制订太过笼统

在语文教师的备课本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表述:“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学习主人公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通过课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作文水平”“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等等。这些现象普遍反映高中语言目标层次的制订太过于笼统。这种用标的制订是高中语文传统教学目标制订的通病,对教学目标大而空的陈述,使人既不知从何做起,也不知凭何落实,更不见达成的梯度和要求。这类教学目标的最大弊病在于定位过于宽泛,把课堂教学目标等同于课程目标或单元目标,定位过大,兼容性太强,笼统地用教育目的或课程目标代替了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缺乏具体所指。

(三)目标层次制订不够全面,教学目标单一

新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制订,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健进学生的发展。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对语文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和情境化,它既应该体现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又应该适应教材的具体特点、学生的具体学情和教师的教育教学个性。这就要求老师在制订时要全盘谋划,从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统筹兼顾,既要有以感知为基础的认知目标,又要有以能力训练为主导的技能目标,同时还应制订学生的内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把各个方面的目标有机融合在一起,使之三维一体化。

二、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实施途径

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必须通过合理的课程组织和安排来完成。由于学生知识结构受个人兴趣、性格、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对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各有侧重。高中语文要正视这些现实,选择恰当的切入点。目前高中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一本教材、一种讲练、一套模式的做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培养学生实践教学结构体系。

(一)教师要认真分析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化,高中语文教学目标是有层次的。从宏观层而上讲,有年级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直至课时目标等不同的层次。在制订课时目标时,教师首先要把握住宏观的层次,不能把眼光只盯在一篇课文上,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念。从整体出发,把眼前所教的“这一课”放到一单元、一册书、一个学年、一个学段(高中阶段)乃至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上来考虑,使其上下关联,互为照应,分解合理,体现出科学的序列性。

(二)重视单元目标,把握目标教学系列

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的制订,其思路一般是:基于课文,紧扣教学单元,体现一册书、一个学年或一个学段的要求,关联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找准位置,分解合理,落实到具体课文教学中。其中单元目标的理解是关键,一是因为单元目标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二是因为总目标的落实和具体化主要在于单元目标。因此,在制订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要了解:这篇课文在教材中处于什么位置?它所在的单元有什么特点?这个单元有什么是值得学生去学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单元教学要点为突破口。教师在制订具体课文的教学目标时,应仔细阅读教材中的单元提示,认真把握单元教学重点,对全单元的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把单元教学重点分解在各个具体的课文中进行落实。

(三)分化语文教学职能

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从高中教育培养目标出发,结合专业特点,开设不同系列、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语文课程。高中语文一肩担众任,除了培养语文能力以外,还有美育、德育职能。就是语文能力,也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各方均顾,同等发展,理论上可以,实际上不行。有一些客观存在的原因,如学生个体语文能力高低不平、专业对语文能力要求不一。也有一些主观上的原因,如在这个时期,个性发展成为首要需求。所以,为满足不同个体的不同需求,高中语文教学做到有序、有益,分化其教学职能,实为有益之举。

(四)丰富课程组织形式

如打破班级授课模式,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不拘泥课堂教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语文课程进入实际生活,多开展一些类似专题讲座、专题演讲、专题辩论的情景教学活动;改进讲学传统,让对话进人语文课堂;丰富教学手段,让多媒体、语音室甚至电影院进入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变得有趣、生动。

(五)转变课堂教学理念

现代教育重视人、关心人、尊重人。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的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精神。因此,我们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讲授中心、笔试中心的做法。高中语文教学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和“一个改进”。“三个转变”,即由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以讲授为中心到以对话为中心,以一纲一本为中心到以多纲多本为中心。“一个改进”即要改进教学评价方法。要充分利用教学评价的监督导向职能,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评价学生学业成绩,可将平时的口谈、笔谈、面谈、网谈以及课堂练习、课堂讨论等纳入评价体系来。

在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时,应当重点评价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增加肯定创新意识、褒奖创新成绩的指标,并使其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

上一篇:小课堂大舞台 下一篇:新课改不能离开依法治校